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終結幾千年的謠言——你完全誤會「飛蛾撲火」了!

終結幾千年的謠言——你完全誤會「飛蛾撲火」了!

框哥說::在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國》中,有一段對秋天蛾子的描寫——主人公島村在秋日乘火車前往雪國時,發現奄奄一息蛾子在掙扎。他說看似秋天的蟲子不再鳴叫,好像是變得平靜,但是其實在角落裡,垂死的蟲子卻痛苦掙扎著。

燈影綽綽,螢蛾撲朔。

但我們卻完全誤會了這種即將在冬季消失的小蟲蟲。

在科學的鐵證面前,

我們才知道

它們並不是「飛蛾撲火」奮不顧身——

飛蛾和其他昆蟲總愛聚在燈光周圍,往往不是被捕食者吃掉,就是被炙烤而亡。那為啥它們不惜冒著死亡的威脅,也要在燈光中翩翩起舞?

不,

蛾子其實並沒那麼傻到想死!

博哈特昆蟲學博物館飛蛾館的館長Jeff Smith表示:「(橫向定位)相當於我們以北極星為參照點,從而判斷自己身處何方。」同樣的,一般認為飛蛾也以光源為參照點,把自身與參照點之間關係作為引導。而夜晚的星星月亮是極遠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為參照來做直線飛行。蛾子只要自身與光線按照固定夾角飛行,就可以飛成直線,

(該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飛蛾沒有考慮到現代人類社會的介入:一天24小時,一周7天亮著的電燈隨處可見。蛾子依然以為按照與光線的固定夾角飛行就是直線運動,結果越飛越坑,飛成了等角螺旋線,最終螺旋到火里去了,這種現象還被人類稱為昆蟲的正趨光性。

(該圖片來源於網路)

1880年1月27日,

愛迪生為燈泡申請專利成功,

人類就此進入有史以來最「光明」的時代,

而蛾子家族全體

就此深陷從未有過的最「黑暗」泥沼。

現在我們來大致看一下

已然深陷泥沼

卻依舊令人眼花繚亂的

「蛾子大家族」——

熱帶寶石蛾,主要生活於中美洲。

攝影:Mark Moffett,明登圖片社/國家地理

非洲大月蛾,沒有口器,因此在短暫的成年生活中,它們只有一個目標:交配。

攝影: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鬚髮皆張」的天蠶蛾幼蟲。

攝影:JOHN CANCALOSI,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月形天蠶蛾正在展示防禦性的眼狀斑點。它們長長的尾部可以迷惑最大的敵人——蝙蝠。

攝影:AMY WHITE & AL PETTEWAY,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月形天蠶蛾

月形天蠶蛾,的翅膀末端有一對很拉風的「大尾巴」——除了更漂亮之外,還能騙過飢餓的捕食者——蝙蝠。蝙蝠依靠回聲定位,而飛蛾擺動尾狀突起,可以干擾蝙蝠,使其對攻擊目標判斷失敗。

而飛蛾和蝙蝠的聲吶戰,已經持續了6千萬年

翅膀扇一扇,飛過千萬年。

月形天蠶蛾翅膀末端的「尾狀突起」,引誘蝙蝠偏離攻擊目標,導致攻擊轉移。

繪圖:JESSICA WANG

耳蛾躲避蝙蝠的方法包括合起翅膀,使捕食者從面前飄然而過。

繪圖:JESSICA WANG

天蛾通過摩擦身體的某部分發出超聲波,這種「聲音」會干擾蝙蝠的回波信號。

繪圖:JESSICA WANG

蝙蝠:「我就想吃一口大幺蛾子就這麼難嗎!!」

烏柏大蠶蛾原產於東南亞、中國南部和印度。它們的翅展達25至30厘米。

攝影:TIM LAMAN,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羅賓蛾幼蟲的背後長著釘狀的彩色突起,這些可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防禦捕食者。

攝影: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破繭而出後,雌性羅賓蛾正在休息,晾乾翅膀後它就會飛走了。羅賓蛾的翅展最長約15厘米,是北美最大的蛾。

攝影:DARLYNE A. MURAWSKI,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尺蠖蛾的幼蟲缺少中間一對腹足,爬行時不得不彎腰造橋,因此得名。

攝影:MICHAEL DURHAM, MINDEN PICTURES/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作繭自縛」:這隻黃蜂蛾幼蟲在做繭前,設下了幾道障礙,讓虎視眈眈的螞蟻很難靠近。

攝影:MARK MOFFETT, MINDEN PICTURES/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黃蜂蛾成蟲,大部分飛蛾都是夜行動物,但黃蜂蛾卻晝夜都會出沒。

攝影: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這隻毛絨絨的幼蟲看起來非常可愛,但千萬不能撫摸。在這件毛大衣下,是一堆毒刺,會導致劇痛、嘔吐和呼吸困難。

攝影:MARK W. MOFFETT,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深秋,落葉化作泥土,我則化作落葉——枯葉蛾

攝影:INGO ARNDT, MINDEN PICTURES/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當然不能錯過一種最具神秘感的可怕蛾子——

在恐怖電影《沉默的羔羊》里,

它是不朽的象徵;

在許多民間傳說中,

它又是末日之兆——

它就是鬼面天蛾

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蛾子。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不朽的鬼面天蛾擁有快速活動的、類似手風琴一樣的口器,因此能夠發出聲音。

而鬼面天蛾能夠發出吱吱聲的確切原因

至 今 成 迷

(一種觀點認為鬼面天蛾發出的吱吱聲模仿了蜂王的聲音,因為鬼面天蛾有偷吃蜂蜜的習慣)

攝影:KONRAD WOTHE

但即使看上去可怖的鬼面天蛾

也難逃被燈火迷惑,

變得傻傻痴痴

撲火的蛾,既來,無回。

火不叫火,叫蛾願

「飛蛾撲火」

謠言歸謠言,但凄美依然凄美——

「有一個未來的目標

總能讓我們歡欣鼓舞

就像飛向火光的灰蛾

甘願做烈焰的俘虜

… …

要輸就輸給追求

要嫁就嫁給幸福」

——汪國真《嫁給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點擊文底「橘紅色按鈕」

給框哥加雞腿吧!

重要提示!

微信又雙叒叕要改版,不想被各種消息繞花眼?

點亮框哥的星標,無論怎樣改版,

都能第一時間找到「國家地理中文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鯨鯊旅遊業中的亂象
三天走遍永恆之城:羅馬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