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代最讓人恐懼的刑罰:刺配沙門島,此島究竟有多可怕?

宋代最讓人恐懼的刑罰:刺配沙門島,此島究竟有多可怕?


文:

趙燕雲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玉麒麟盧俊義遭管家李固陷害,刺配沙門島。《水滸傳》中,梁山好漢中有「刺配沙門島」記錄的除了盧俊義還有一個鐵面孔目裴宣。




沙門島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地方?回答是肯定的。不僅《水滸傳》,正史的《宋史》也提到它,而且都記載在山東登州府。




清初顧祖禹的《二十一史方輿紀要》記載的很明確:「(登州)府西北六十裏海中,海舟行者,必泊此避風,五代時,置沙門寨。」










而《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得更具體:「沙門島,在山東蓬萊縣西北六十里。」




北宋登州府即今山東蓬萊,北宋沙門島即今廟島群島中的廟島。從五代到元代,這個島一直被當做監獄使用。廟島的由來據說是北宋宣和四年(1122 年),島上漁人為求海神保佑,在沙門島鳳凰山前修建了天后宮,又稱娘娘廟,至清始稱廟島。




廟島群島,今又稱長島。古代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州海上三神山即在此地。




據記載,五代後漢乾佑三年(950),一因城池失守的節度副使被流放到此地,由此開端,沙門島成為重犯的流放地。十幾年後北宋建立伊始的建隆三年起,宋太祖趙匡胤下令將罪犯流放沙門島。




《宋史.刑法志》記載:「配隸重者沙門島寨,其次嶺表,其次三千里至鄰州。」即犯下死罪赦免者,要送到沙門島受罰。沙門島算是刺配最差的去處。




除沙門島外,通州島(今上海崇明島)和瓊州(海南島)等海島也是宋代發配犯人之地。



將犯人流放陸地邊陲改為海島,一來估計是北宋邊陲與數敵國接壤,搞不好犯人就跑到對手那邊。二來海島孤懸海外,除了船隻外無以逃脫,便於管理。




據宋史記載:「犯死罪獲貸者,多配隸登州沙門島及通州海島,皆有屯兵使者領護」,「初,婦人有罪至流,亦執針配役。至是,詔罷免之。始令雜犯至死貸命者,勿流沙門島,止隸諸州牢城」。即死罪赦免者,甚至婦女犯罪開始也往沙門島送。










後來沙門島也開始作為重罪官員的發配地。




宋代的「刺配」是按所犯罪行的輕重分為刺配本州、鄰州、500里、1000里、2000里、3000里及沙門島等不同等級,而沙門島則是其中的最高等級。




囚犯在去沙門島前即烙上了「刺配沙門島」字樣。到達沙門島後,即被島上駐軍晝夜看押服工役,多是養馬、造船等工役。有囚犯受不了島上之苦,也有逃跑行為。據記載,宋仁宗景佑年間曾發生過囚犯盜船逃跑事件,慶曆三年,登州郡守奏請增派三百名水兵專門戍守沙門島,並配置了當時速度最快的刀魚船。可見沙門島駐軍屬於水軍編製,配有船隻。



在宋代,勞動改造的場所一般稱牢城營。《水滸傳》中也多次提到,比如武松就是被發配到孟州牢城營。牢城營就和現在監獄差不多,都是將犯人限制在高牆裡面進行強制勞動,並有兵丁守衛。




北宋時沙門島屬蓬萊縣沙門寨地,其牢城營即叫「沙門寨」,沙門寨的寨主即是監獄長。官方稱謂叫監押,是沙門島的總負責人。根據律令,他不但要受提點五島使臣察舉,還要受京東路提點刑獄使轄制。(沙門寨監押不得挾私怨害流人,委提點五島使臣常察舉之。違者具事以聞,重寘其罪)。




但沙門島與大陸阻隔,島上一把手基本就是個土皇帝。據《宋史·馬默傳》記載,宋神宗熙寧年間,沙門寨寨主李慶平時的樂趣就是虐殺犯人,甚至為了省糧食,在其擔任監押的兩年多時間共計殺害了七百多名犯人。不僅殺人成性,草菅人命有癮,還制定種種變態刑罰,以虐待犯人為樂。上樑不正下樑歪,自他以下節級、小牢子等監管人員每日用變態心理來折磨犯人。




《宋史.刑法志》等記載了當時監獄管理人員虐待囚犯的一些手法,非常殘忍。











其一為戴枷鎖。古代多用枷鎖來控制犯人行動,枷鎖比較沉重。按照規定,一定時間內要給犯人開下枷鎖。但沙門寨獄卒則讓犯人長年累月帶枷勞動,甚至吃飯睡覺也不給取下。天長日久造成犯人頸骨變形或腕骨折斷,十分凄慘。




其二為絕飲食。根據《宋刑統》規定,監獄方「應給飯食而不給者,杖六十」,即如果獄卒剋扣了犯人的伙食,便要被打六十大板。但在沙門寨,獄卒若不高興,便會剋扣囚犯飯食,眼睜睜看著囚犯餓死。這主要因為島上糧食緊張。沙門島的供糧實行自給自足制,由島上的80多家島戶供給。開始刺配來人數尚少,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前為200名,其後增至300名,朝廷只提供300人額定口糧。但由於刺配沙門島是朝廷的定製,刺配人員最多時達1400人左右,口糧嚴重供應不上,也影響了寨主等人的糧食。李慶擔任寨主時就乾脆將超額人犯直接扔進海里。




其三喂鋸末。即將鋸末和水混合在一起,強行灌到犯人肚子里,鋸末難以消化,犯人便會腹脹,疼痛難忍,最後慘死。




其四為石布袋。即給布袋裡裝滿石塊,然後用布袋打犯人,這樣被打死的犯人受內傷而死,但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傷痕,一般用來對付不聽話的犯人。




其五為喂泥鰍。所謂的泥鰍,實則是將一個很細小的魚鉤放進小魚的肚子里,逼犯人生吞下去,當魚被消化後,魚鉤則無法消化,會鉤破腸胃,造成大出血而死。



其六為釘鋼針。即將整根粗鋼針扎進犯人的肩井穴,直到沒入肉體內,直到無法看出為止。這樣一來犯人胳膊難以抬高,但獄卒還會要其進行繁重勞動,犯人無法勞作,獄卒便名正言順對其進行懲罰和毆打,造成囚犯死亡。











以上六種刑罰在沙門島內一度流行,造成島內囚犯大量死亡。另外沙門島的監押條件很差,大量囚犯擠在窄小破陋的監房中,一旦發生傳染病,就迅速蔓延,又根本不具備醫療條件,也造成大量囚犯死亡。甚至有的病囚還沒咽氣,就被活活扔進海里。




正是由於沙門島糧食匱乏又無醫無葯,島上的犯人不成文的始終保持在二百人以內,因而監管人員放手往死里害囚犯。




《宋會要輯稿》記載,宋仁宗嘉佑三年,京東路轉運使王舉元向皇帝報告說,發配到沙門島的犯人,「如計每年配到三百人,十年約有三千人,內除一分死亡,合有二千人見管,今只及一百八十,足見其弊。」




即在當時犯人死亡率達三分之一,即33%左右尚屬可接受範圍,但沙門島內犯人死亡率竟高達94%。




反映情況也無濟於事。早在宋真宗天禧三年,有兩位文官流配到沙門島。沙門島監押索賄不成即將二人害死。官員之子進京擊登聞鼓鳴冤告狀,但最終結果是死無對證,不了了之。




《宋史》記載:罪人貸死者,舊多配沙門島,至者多死。




可見沙門島已經成為北宋人間地獄,「刺配沙門島」成為北宋官民心目中最恐懼的事。




《水滸傳》第十七回中,當濟州府尹聽到梁中書派來的人說出「請相公去沙門島走一遭」這句話時,竟也嚇得魂不附體。以至於民間流傳一句口頭禪——投沙門島走一遭。




作者:

趙燕雲,魚羊秘史簽約作者。多家網站簽約作家,頭條號原創作者,博客中國專欄作家,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有歷史武俠長篇《白羽紅塵傳》、歷史文學長篇《鳳凰曲》等。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神比人還多的國家你見過沒?還不惜要從外國引進、搶奪新的神!
你知道我為什麼會看不起蠢貨嗎?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