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6個把假期無限延長的秘密!108個想像力爆棚的自由人,在黃金海岸造了座「理想國」

6個把假期無限延長的秘密!108個想像力爆棚的自由人,在黃金海岸造了座「理想國」





人,詩意的棲居






節後的第一天總是特別漫長。




誰不是強按著躁動的身體撤離祖國的大好河山,靈魂卻還戀戀不捨地賴在遠方?






可當我們坐在辦公室朝九晚五,為柴米油鹽房租社保行屍走肉的時候,你是否羨慕過另外一群人?






他們從不care假期餘額,也不用受朝九晚五的枷鎖,可以浪去天南海北,沉浸在自己熱愛的事業里,放肆做一個自由人。





他們的特立獨行用藝術在一個未知的理想國打開了生活的更多可能。







一片樹葉在攝影師的鏡頭下,


可以潛藏著蔥鬱森林;


幾種凌亂的色彩在畫家的筆下,


能碰撞出奇妙的畫面;






一個廢棄的燈泡在藝術家的手中,


能變成炫酷的裝置景觀……


 


你怎麼看世界,世界就是怎樣的。他們讓我們感受到,藝術不是觸不可及,藝術是一蔬一飯一花一木,它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和6位來自不同創作領域的藝術家聊了聊,聽聽他們關於藝術創造生活美的故事,也許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童振剛:


創作的快感就像生孩子


 


童振剛來自西北,常常調侃自己是克拉瑪依油田的石油工、儀錶工「半路出家」。




也許正是如此,他的生活和創作都連帶著多了幾分「野狐禪」的隨性和洒脫。






那年他一個人吭哧吭哧從新疆跑到南京,欲拜書法名家蕭嫻、林散之先生為師,孜孜不倦去了三趟都沒有人理,最後先生看西北來的學生稀奇,才勉強讓他「寫寫看」。




「以前寫字就寫字哪有人教過我拿筆呀,就這麼邁進藝術大門啦。」







有趣的是他的藝術道路總是布滿「傷痛」:剛辭職從新疆到北京,沒有模特他就去大街上速寫,經常被人發現追著打,不讓畫;




花了整四個月完成一座4米高的雕塑,既興奮又滿意,一邊喝酒一邊就摔斷了股骨頭。




「完成一幅大作品真的太興奮了呀,就跟生孩子似的,忍不住。」





李迪:


那是真實生活的力量




受家庭影響,李迪七八歲就接觸了油畫。




那時候父親讓他幫忙把顏料按照色感排列擠在畫板上,年幼的他雖不懂藝理,卻覺得五彩斑斕的顏料比任何遊戲都有意思。







19歲他考到北京的美院,那會兒剛改革開放,什麼東西都是新的。




商店櫃檯里擺上了第一批可口可樂,北京東單開了第一家咖啡廳,不斷有好的展覽開出來,80年代的年輕人總有填不飽的肚子和填不滿的求知慾。







假期一個人揣著畫展的稿費跑去青海高原寫生,夜裡聽著藏包外野狼的嚎叫,白天騎馬馳騁在缺氧的草原,待夠了才踩著大雪封山的日子前回家。




「大部分時候創作是孤獨的,為了那10%的快樂,90%的時候要和自己較勁。就像梵高的星空,眼前的景色平淡無奇,他表達的是自己熱烈的心。那就是真實生活的力量。」







「有一次我在地上鋪一個3米多的大畫幅,只能穿著皮鞋在上面邊走邊畫,下來後發現畫布上的花紋圖案竟然很好看,就保留下來了。




後來你猜怎麼著,那副畫成了展覽上最受歡迎的作品,我自己都沒想到。」







這樣的偶得之作是藝術家的妙筆,更多的是源自日常生活中平凡的驚喜。





 



譚勛:


平凡生活里暗藏江湖


 


也有的時候,藝術來源與生活中的思考和對抗,譚勛選擇用立體厚重、力量感爆棚的雕塑語言去「懟」這個平面的世界。







去年冬天北方尤其冷,棚改項目和環境整治工作一步步推進,環鐵、宋庄的藝術家工作室被拆了大半,很多藝術家不得不撤出帝都周邊。




那一場轟轟烈烈的「環保風暴」,所到之處瀰漫著排污河氣息,混雜著城鄉結合部特有的髒亂差的味道。







在撤離前的最後一個月,他用違建、拆遷、棚改隨處可見的彩鋼板塑造了工作室內的幾塊石頭取名《彩虹》,以示沉重的紀念。







這種觀察也許稱不上是「美」,但當你把藝術的眼光滲透進生活的平凡角落,會發現日常的柴米油鹽里也藏著另一個江湖。





吳霜:


每個人都能帶有美感的生活下去



 


舉辦展覽,忙創作,工作室展會兩頭跑,成長在藝術世家,吳霜90%的生活都和藝術相關。


 


女孩子天生對色彩敏感,她熱愛旅行,喜歡收集色彩,迷戀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沿黃金海岸出海升起的燦爛日出。







「有的人覺得藝術是一條孤獨的路,但它其實帶給我更多的是快樂。它讓人持續興奮,集中注意力,不至於把生命虛耗在其他地方。」







很多人覺得抽象藝術難理解,其實它和生活並沒有距離,大到雄偉壯觀的建築,小到各種款式的服裝,甚至女孩子指尖的美甲,都可以抽象成形狀、線條和色彩。







就像我們出去玩兒忍不住會給風景、美食拍照,光濾鏡就要選上幾個小時,在以前這可只有專業攝影師才做到呢。」




的確不可能人人都是藝術家,但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帶有美感的生活下去。





王小雙:


讀過的書,遇到的人和事,都會變成畫里的東西




在王小雙印象中,好像會拿筆起就開始畫畫了。家裡的牆壁,門板到處都是塗鴉。


 


如今成為職業藝術家,她住在工作室,畫起畫來還是一到深夜就收不住:「畫畫這事呀,狀態好的時候會上癮」。







她常說:「閱歷沒辦法騙人,你讀過的書,遇到的人和事,最後都會變成畫面里的東西。」




年少離家,獨自求學,她深切體會過生活的蕭瑟,只有畫畫能使她沉靜,「那種全身心投入的狀態特別舒服。」







她畫過一副作品《面孔》,畫面上鋪滿了密集的人臉,就像每天生活在大都市擁擠人群里的縮影,人和人看似無縫隙接觸,事實上這種密集里個體的孤獨和不安更令人恐懼。




有人在網上給她留言,說看了特別想哭,每個人的視角不同感受就會不同。


 


「生活嘛,可能一開始期待有人同行,慢慢的會發現某一部分其實是孤獨的,也需要孤獨。」





牛文博:


藝術給我們提供了多角度看待生活的方式




因為喜歡「有意思」的東西,在這麼多門類中牛文博選擇了更多可能性的裝置藝術:




「也許生活可能不像藝術表達這麼有意思,經過我們的再加工再生產,就會變得不一樣。」







大學畢業那年初來乍到,很長一段時間他沒有找工作,和千千萬萬的「外地人」一樣,交房租,通勤,埋頭創作,那個12平米的出租屋已經是他所有能支配的空間。







後來他從中抽出了一個「立方米」,扔到了人聲鼎沸的菜市場、車流湍急的高速路,還有空蕩的城鄉結合部。




桌子,書本,檯燈,一平米塞不下切成半截的紙簍和椅子,換一種方式跳出來審視自己。過路人會好奇,會思考,也有徑直離開的,他覺得都很有意思。







「它定格了我特定時段的經歷,個人的挫敗感,格格不入,矛盾和衝突,它因為我度過的日日夜夜變得有情感。那曾是我的生活。」







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藝術家們上下求索,也正是為了賦予生活某種形式。




今年十月,這些有態度的先鋒者集結了108名藝術家,在阿那亞海岸邊造了一座瑰麗奇幻的「理想國」!







中國首個海灘藝博會——2018獨角獸藝術博覽會登陸阿那亞,自帶百萬粉絲的「藝術吐槽帝」、著名策展人梁克剛擔綱藝術總監。








「除了吃飯穿衣

的物質需求,人還需要有一點兒精神追求——藝術應該是人人都可以欣賞的美。」




策划過國內外那麼多場藝展,他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在普羅旺斯的一場中國傳統藝術主題展。







那一次許多年輕的外籍藝術家興奮地上前交談,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讚歎中國獨具東方魅力的藝術底蘊,他突然覺得,欣賞藝術也可以成為國人的日常。








他有時懷疑中國的有錢人富而不貴,富而無聊,願意花幾千萬為孩子買一輛跑車,卻不願意花一瓶酒錢買一張藝術家原創的好畫。

也許他們只是缺了一點情懷和信仰,一點熱情和志趣。







世人眼中的藝術展大多地處繁華街區,而這一次他實現了一個更浪漫的構想——跳脫傳統,把展覽搬到海岸邊,從展廳就能看到大海!




彙集108位新銳藝術家,在文藝打卡勝地阿那亞海岸邊策划了一場盛大的藝術嘉年華,他希望和更多人一起探尋藝術與生活的更多精神面向。







這是中國首次在海灘舉辦的「海灘藝術博覽會」。



 


1、 更自由


 


在柔軟細膩的黃金海岸上,搭建起3000平米純白大棚;雕塑展、觀念攝影展、波蘭女藝術家版畫展、名家限量版畫展等4個主題群展異彩紛呈。





海灘藝博會現場



現場還設立100多個獨立展位,每個展位邀請一位新生代藝術家入駐,創造出獨具一格的專屬天地,沿海岸線鋪成一整片藝術海灘,各自綻放最閃耀的創意浪花。



此外,還會有數件超大規格的公共雕塑及裝置展出,為澄澈明凈的海天之間注入藝術的靈魂,把這裡變成視覺與精神的雙重殿堂。




2、更新銳:


 


在這場盛會中,「80、90後」新銳藝術家作品集體亮相,超過70%的作品均由他們創作;




內容涵蓋原創、繪畫、雕塑、水墨、裝置、攝影、版畫、衍生品等多元形式,讓新生代掀起藝術的新潮流。







 「新銳」、「中堅」、「老炮」老中青三代藝術家三大展覽板塊,集結了中國當代藝術最新銳、最先鋒、最具國際視野的未來力量。







3、 更接地氣: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當代藝術常常是高冷范兒,抽象而疏離。


 


但這裡既沒有畫廊的疏離,也沒有拍賣行的刻板,觀眾、買家、藝術愛好者能與藝術家面對面地溝通、交流,隨時可以買走心儀的藝術品。







4、更長久:



 


現場還邀請了藝術界的權威名家,「2018阿那亞青年藝術家獎」也會在此誕生。




也許多年後回首,曾經在這裡孤獨過、瘋狂過、嘗試過的藝術家,或許已經成為當今的藝術大師。










這場盛會是阿那亞「海邊的日常」中藝術單元重要活動之一,未來更多富有創造力的活動正蓄勢待發。







阿那亞一直持續拓展音樂、美術、戲劇等多領域藝術家駐留計劃,讓每一個個體在阿那亞都能成為獨立的創作星球。





UCCA沙丘美術館現場圖,圖片由OPEN建築事務所提供。




不管是孤獨圖書館、阿那亞禮堂、沙丘美術館等凈化心靈的精神建築,還是豐富多彩又海納百川的系列藝術活動,這片黃金海岸邊的每個日子都閃閃發光。







一座全新的理想國已經拔地而起,


只等相似的靈魂詩意棲居。




地點:


秦皇島阿那亞黃金海岸度假社區


公眾開放時間:


2018年10月1日-2018年10月14日


14:00-22:00


頒獎典禮:


2018年10月14日,15:00-18:00





▼點擊閱讀原文,購票入場,

解鎖阿那亞更多美好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始吧 的精彩文章:

唱《朋友》的臧天朔走了,她卻用8年記錄下第一代中國搖滾人的故事,如今還為音樂人造了個萬人IP「自留地」
90後清華女學霸休學做「抹茶」,有人投她1000萬,只因她讓中國人都愛上這一抹綠

TAG: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