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第一學府,有錢都進不去,學子身份嚇人,大唐文化的熔爐

唐朝第一學府,有錢都進不去,學子身份嚇人,大唐文化的熔爐

原標題:唐朝第一學府,有錢都進不去,學子身份嚇人,大唐文化的熔爐



弘文館學生

弘文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館於門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館。聚書二十餘萬卷。置學士,掌校正圖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禮儀輕重時,得與參議。置校書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錯謬。設館主一人,總領館務。


學生數十名,皆選皇族貴戚及高級京官子弟,師事學士受經史書法。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館。玄宗開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館。因學生出身貴族,不專經業,開元以後,令依國子監生例考試,惟帖經減半。



弘文館

弘文館學士為長官,負責校正圖書、教授生徒、參議朝廷制度及禮儀。收學生38名,都是皇親國戚、一品官、宰相和功臣的子弟,入學年齡為14-19歲。凡學生教授、考試,如國子監。


唐代文化繁榮與唐太宗李世民的重文思想有密切關係。在唐朝的開拓階段,戎馬倥傯之際,公元621年,於長安宮城之西設置"文學館",招集天下名士,號稱"十八學士",有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陸德明、孔穎達、虞世南等名流。



弘文館


李世民和他們"引禮度而成典則,暢文辭而詠風雅。"(《全唐文》)當李世民即位第二個月,便下令在弘文殿聚書20萬卷,設立"弘文館",即為國家藏書之所,亦為皇帝招納文學之士之地,集聚了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蕭德言等英才,"聽朝之際,引入殿內,講論文義。""或至夜分而罷。"


李世民


李世民和"弘文館"的這些文人共商朝政,重視文化,自己也努力創作。他的宮廷詩,氣勢浩大;他的山水詩,韻味悠長;他的詠懷詩,慷慨激昂。他開創的不僅是三百年的唐朝政經大業,還有三百年的唐代燦爛文化。

不妨這樣說,當年的"弘文館"是唐代文化的熔爐,儘管規模不太大,但在這裡集聚和造就了一批人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韻史詩 的精彩文章:

一徽商20歲開始行商,生意做得不怎麼樣,卻開闢了數學新領域

TAG:無韻史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