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開法拉利的家長和踢他出群的老師:究竟是誰錯了?

開法拉利的家長和踢他出群的老師:究竟是誰錯了?

這兩天,一張聊天截圖火了:霍先生被老師在家長群里@(下簡稱at),讓他以後不要再開跑車來接孩子上學。理由是:會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於教育。

而霍先生剛一辯解,就被踢出群

-| 圖片來自網路 |-

霍先生是一知名房地產公司高管,年收入400多萬元, 他的跑車是法拉利488(約400萬)。他認為「錢是我辛苦賺來的,不偷不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如果開跑車就攀比,那是不是你們孩子太脆弱了?另外,我憑什麼再買一輛『普通』的車來為你們服務呢?」

剛剛辯解完,老師就把霍先生從班級群踢了出去。

霍先生的辯解邏輯沒問題,但整件事情里,我覺得還是有些地方值得探討。

1

現實層面的問題:階層不同,不必強融

個人年收入400多萬,買一輛400萬左右的車,並不誇張啊。

但很明顯的,霍先生的經濟實力在學生家長中是最「顯眼」的那一位,老師的上一句話說,「有家長反映說你開跑車接送孩子這樣不太好」,下一句話說「反正你們也不差錢」——語氣里也是酸酸的。

階層之間的鴻溝之大往往超出很多人的認知。

前幾天FBB被罰款的消息出來就有個流傳很廣的段子:

「八億是多少錢?就算我一個月一萬,一年十二萬,十年一百二十萬,一百年一千二百萬,一千年一億,八千年才八億。中華上下才五千年……?」

雖然只是段子,但是相當真實。階層之間的鴻溝就是這麼大,壁壘就是這麼深。你視為奢侈,只是人家的日常。

我是什麼時候明顯的感知到這個差異的呢?

有一次加完班打車回家,和司機閑聊了兩句,我說天天通勤擠地鐵太崩潰了啊,但是住近點的話房價又太貴了……司機說,是啊,XXX那片兒都四五千一個月了!我當時就愣了一下,因為我當時考慮的是換房,是多少錢「一平方」,而不是多少錢「一個月」;

我周圍有些朋友會為了一個好吃的餐廳不惜坐一小時地鐵穿越大半個城市再加上漫長的排號等位,就為了一口心心念念的味道,我比較懶,我通常會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差不多又相對方便的餐廳,而當我聽說有人會臨時起意乘私人飛機去西安,就為了一口地道的肉夾饃的時候,我也愣了一下,人跟人的差異真的是……超出我所有的心理預期。

所以,對富裕階層來講,法拉利是日常,或者私人飛機是日常……這些細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跟與你類似的人在一起。階層差異太大的人在一起互相都會很難受。

比如說,日常小夥伴一起去玩,A同學請了B,B有可能回請不起。那麼B會不會覺得A顯擺?張揚?但那就是A同學的日常啊。

同樣的,如果是不富裕的家庭咬緊牙關強撐著讓孩子讀了貴族學校,也可能會難受——孩子可能有壓力,可能自卑,可能沒有共同話題。

就像廉租房裡不配獨立衛生間,能篩選出真實需要幫助的窮人一樣,私立學校或貴族學校起碼用學費這一道門檻擋掉了一些經濟實力沒有那麼強的人,把背景大致相當的家庭和孩子們聚在了一起,那麼你開法拉利也好,你開保時捷也好,都不會引起反對、或爭議、或孤立。

所以回到這位爸爸,我覺得他一開始就不應該選擇普遍人群跟自己實力懸殊太多的學校,被老師移出群,甚至因此而轉班轉學,假如能換到一個更適合的環境里,對他的孩子,或許是件好事。因為即使沒有這位反對他開法拉利的家長,也可能有下一位反對他其他日常消費水準的家長,或下一個因階層壁壘而產生的衝突,在這樣的環境里,這種衝突幾乎不可避免。

2

教育層面的問題:不如給孩子內心豐盈

這是說投訴的家長的。

我們必須承認,這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我們必須接受,有人就是比你有錢,有人就是比你漂亮,有人就是有更好的出身、或者趕上了更好的機遇、或者更聰明、或者更努力……總之,不管你多麼成功,都有人比你更成功。攀比沒有止境,仇富沒有意義。

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狀態。

你能從孩子所有信息渠道里屏蔽掉一切你消費不起的事與物嗎? 不能,畢竟還有網路,畢竟孩子也有社交圈。

你的一言一行,是在傳遞給孩子怎樣的信息和價值觀?

仇富?偏激?我窮我有理?你富你遷就?

我覺得不是。

他終將要直面這個社會。家庭沒有教育好的孩子,社會會給他教訓。與其讓他往後措手不及的在現實世界裡撞得頭破血流,不如一點點告訴他這社會的本來面目——不刻意,也不迴避。

幫助他認知升級、幫助他接受生活本來的多樣,幫助他成為三觀健康、持續成長、內心充沛豐盈的人,比較重要。

我兒子也問過,為什麼我們不能住(電視里)那樣大的房子呢?我也會誠實的告訴他,我們現在沒有那麼多錢去買那麼大的房子,而且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家已經很舒服了呢,有爸爸媽媽在,還有這麼多繪本這麼多玩具陪你,我們在這裡已經可以生活得很開心了呢。並且,XX能住在那樣的大房子,是因為他們賺到了更多的錢,所以爸爸媽媽要更努力工作才行,辰寶寶也要努力學本領對不對?

他現在不到5歲,我們從他很小的時候就沒有迴避過這一點。他是同意的。

3

溝通層面的問題:本質是理解人性

先講原則:

1.公開表揚,私底下溝通問題。

2.有事需要溝通的時候,能約面談則不約電話,能約電話則不聊微信,在沒那麼熟的關係里,尤其重要。

3.沒有人希望被指責和被迫改變,請換個角度,從他的需求出發。

公開表揚,私底下溝通問題。

(注意是溝通「問題」,而不是「批評」,有問題產生,不代表有人做錯了什麼,那麼私底下溝通來解決這個問題就好啊。)

這是管理中最基本的一個原則,其他關係中也是如此。——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誰不要面子啊?沒誰喜歡公開出醜,更何況這位開跑車的爸爸是位企業高管,平常哪被人公開diss過?

老師接到了部分家長的投訴,他需要快速的解決掉這個麻煩(應對投訴),他沒有選擇私底下一對一當面或者電話溝通,而是直接在群里at了家長,指責他——「有錢也要低調一些呀」「會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於教育」……

他這麼做有可能也是因為,能讓投訴的家長看到——那,你看,你的需求(投訴)我已經在溝通了,對方態度如何接不接受,與我無關。

群at跟平常的群聊不同,這不是「泛話題」,「弱回應」的方式——有興趣的可以參與,沒興趣的可以潛水。群at是「強話題」、「強回應」的交流——針對這個問題,被at的人必須回答,眾目睽睽,大家可看著呢,沒準就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出來推波助瀾幾句,或者潛水的吃瓜群眾暗地裡等著看笑話。

霍先生不樂意了——這是我的生活方式,我憑啥為你們再買一輛便宜的車?

沒毛病。

但是老師的「權威」被挑戰了,他再次選擇了最簡單直接的解決「麻煩」的方式——把霍先生踢出群聊。

至此,事情完全搞砸。

2.有事需要溝通的時候,面談>電話>微信

我通常會建議身邊人,在有事情需要溝通的時候,一定是優先面談的。「線上聊一年,不如線下見一面。」

約個面談——儘管談事情可長可短——時間上就顯得沒那麼局促,你見到的是活生生的人——他真實的音容笑貌,他可能有口頭禪,他可能有小怪癖,你可能會發現更多你們之間的共同點,譬如是校友、或者同鄉、或者有相同的喜好…… 細節讓人豐富立體、真實讓人感覺親近、見面的場景會留在你們共同的記憶里。

也許過了很久,你可能不會記得你們具體說過的話,但你有可能記得,跟某某在那樣一個咖啡廳聊過,你可能會記得那個下午的一縷陽光打在他手頭咖啡升騰出的熱氣上,他嘴角掛著歡喜,或者憂鬱。

而這樣的共同記憶,會拉近距離。

即便不能面談,也盡量電話,畢竟能聽到語氣,從語氣里能感受到對方的情緒,電話雖然不如見面那樣,聊完正事還能閑聊幾句,但就事論事的討論,也還算能聊得充分透徹。

單純文字的聊天,看不到背後人的表情、在一群人的眾目睽睽之下,帶著情緒的溝通,出現問題再正常不過了!

3.沒有人希望被指責和被迫改變,請換個角度,從他的需求出發。

老師的需求是解決家長投訴這個麻煩,他的方式是在群里at並且建議對方換一輛便宜的車。

但換車並不是這位跑車家長的需求。

沒有人喜歡被指責和被迫改變,在我們需要說服別人來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對方關注的點。

我們設想這樣的場景:

老師私底下跟霍先生溝通:

「您非常優秀,經濟實力雄厚,能有這樣的生源我們也很榮幸(給予認可),但是呢,咱們學校大部分孩子還是來自一般家庭,您看啊,為了不刺激到別的孩子,萬一因為這個造成您的孩子在學校里沒有好朋友,對他的身心健康發展也不利對不對?( 從對方的需求出發)您看要不這樣,您停車的時候稍微停遠一些,走幾步送孩子過來方便嗎?(改變的成本並不太高)」

這樣是不是好接受多了?換便宜的車不是跑車家長的需求,但他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是。

而面對面的溝通里,各退一步,霍先生完全有可能主動提出來:

「謝謝老師關心,我理解您管理這麼大班級不容易,我停遠點兒,走幾步過來,不給您添麻煩。」

在整件事件裡面,各有各的出發點,各有各的立場,也各有各的難處,老師要管理班級,要對投訴的家長有交待,霍先生要有自己的生活水準,也是正當的。只是或者思考多一點點,有些事情的結果,可能會不一樣。

而這背後,都是人性。

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不愛自己,你將永遠不會去愛他人
人到中年,深交四種人,絕交三種人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