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至朱元璋被迫參軍,有些套路千年不變

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至朱元璋被迫參軍,有些套路千年不變

逃還是留,這是個問題。

誰的問題?

朱元璋的問題。

《明史》記載,「元將徹里不花憚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賞。太祖時年二十四,謀避兵,卜於神,去留皆不吉。」

逃也是死,留在本地也是死,怎麼辦?

朱元璋想,難道是想我造反?

(朱元璋劇照)

——乃曰:「得毋當舉大事乎?」卜之吉。

看來,這是上天的旨意啊。

《明史》寫到,此時的朱元璋「大喜」。

然而,喜從何來?

一個本來想要逃命的和尚,他肯定是十分怕死的呀。突然之間,只因卜了幾卦,他就躊躇滿志,一往無前了,就覺得自己能夠出人頭地了……

顯然,《明史》這種寫法,是有問題的。

那麼,當時的朱元璋,應該怎樣才符合邏輯呢?

清初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里的描述,無疑就真實得多了。

他說,太祖詣伽藍卜,問避亂,不吉;即守故,又不吉。因祝曰:「豈欲予倡義耶?」果大吉,帝意遂決。

兩書的說法看似大同小異,實際上卻天差地別。

(朱元璋劇照)

《明史》說大喜,顯得朱元璋得到神示後,十分自信,很想去打仗,甚至有種欣欣然。

《本末》說遂決,展現的卻是朱元璋逃也沒用,留也沒用,最終只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老天爺的無奈。

兩相對比,哪樣更符合朱元璋的心態?

如果當時是你處在朱元璋的位置,你會大喜嗎?

然而,儘管谷應泰的更符合邏輯,但我仍要說,他的記載,也是假的。

沒有神會給朱元璋開示,這只是他成功之後,或自我神化,或別人神化他的套路罷了。

為何如此說。

(陳勝吳廣)

請看《史記》陳勝吳廣是怎麼做的——

他們決定反抗之後,才去占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算命師傅是人精啊,知道陳吳二人沒退路,不管占卜的是什麼結果,都要揭竿而起,所以講他們願意聽的。

說白了,從秦至明,都是套路多多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1 的精彩文章:

宋神宗想給囚犯刺字被大臣阻止 大臣想給士兵紋身被明景泰帝制止
九一八事變元兇未被列為戰犯,1949年因膀胱癌死去,無子無女

TAG:凡人摸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