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前端測試之用戶體驗測試

前端測試之用戶體驗測試

前言

最近項目中涉及了大量的前端頁面類測試,如小程序、H5等多個B、C端的測試,故而想把一些心得記錄下來,僅供大家參考。這裡僅僅對前端測試中涉及的需求層面的問題做簡單剖析,希望藉此來拋磚引玉。


前端測試的困境

回顧從剛剛入門測試到現在,進行了大量B/C端的頁面類測試,包括:機票類頁面、促銷類頁面、視頻類頁面、招聘類頁面、廣告運營類等等。測試範圍包括:功能、性能、兼容性、易用性、一致性、用戶、緩存等等,當然針對頁面具體是應用於PC WEB端,還是手機端,亦或是m站,會有不同的側重點。

記得剛剛入門測試的時候,參加工作不久,有人就提出了:測試絕不是在頁面上點點點就可以了。當然,當時的背景不是說頁面測試,而是包括後端+前端的整個測試項目,僅僅用「點點點」的方式測試,由於無法很好的把控測試的廣度和深度,因而最後的質量會大打折扣。但時至今日,拋開含有後端的項目,僅僅針對前端項目而言,大體的測試過程如下:

  • 需求下來後,用例設計及評審
  • 根據用例執行測試
  • (視情況而定)團隊內部/相關用戶內部體驗
  • 操作上線

整個過程顯得「輕鬆而簡單」。因而在實際的項目中,這塊測試並沒有收到足夠的重視,甚至全部交由給新人完成測試上線。由於對整個前端測試重視程度不夠,上線後往往帶來的困境:

  • 線上災難。導致幾周甚至更長的工作被完全推翻重來。記得同事曾經經歷過的一個項目,研發測試團隊經過幾周的日夜奮戰把頁面大改版推上了線,結果大boss看到後不滿意,一句話直接回滾了回去。

  • 增加質量風險。由於大部分修改不涉及後端,成本相對較低,團隊成員往往形不成"防微杜漸"意識,但卻給線上無形中帶來的質量風險

  • 返工。用戶反饋不好用,進而通過後續的幾次上線,來進行優化/修整。如此反覆,造成團隊成員疲於奔命與「修修補補」

前端測試的出路

之前的博客質量的層次中簡要的把質量分為的硬質量、軟質量,對應到整個前端測試上面來同樣適用。上面說的的困境問題(返工、質量風險、線上災難)都不屬於產品實現層面的問題,而是屬於需求層面的問題,簡而言之:產品給出的需求並不十分符合用戶真實的需求。 因而,儘管根據產品需求進行實現、測試,等到產品上線後,一樣會出現問題。

當然了,需求層面的問題解決需要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但這裡想對QA在測試階段的測試深度說一下自己的思考,期望能減少上述的困境。

針對需求層面的問題,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解決:

  • 需求評審階段的慎重。儘可能讓需求改動上傳下達,減少需求理解層面的gap,達成需求理解的一致,避免「推翻重來」的發生。
  • 上線過程的慎重。可以通過規範回歸範圍、內部測試、線上驗證等方式,規範整個上線過程,避免隨意改動後上線。
  • 用戶體驗測試的慎重。在整個硬質量、軟質量測試過程中,用戶體驗方面的測試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不同的用戶角色,模擬用戶的不同操作場景來進行,以此來發現需求未明確定義的bug。

用戶體驗測試的實踐

上面分析了用戶體驗測試對前端測試的重要性,針對其的實施,根據自己的實際操作經驗(實際項目中10%+的bug來源於此),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 用戶體驗測試需由測試經驗豐富的QA來操作,並讓團隊成員一同參與體驗。因為用戶體驗通常通過探索性測試、隨機測試、場景測試等方式展開,需要具體執行人對用戶、對易用性、產品交互等有足夠的經驗。
  • 將用戶體驗設計、產品設計、人性與產品等的思想儘可能同步給具體執行人
  • 多多分享「違背用戶體驗」的bug給開發人員,儘可能將bug扼殺在開發階段
  • 角色扮演。具體執行人將自己扮演成各個用戶角色,模擬其需求和心理,進行測試

總結

易用的產品,應該能和其用戶進行流暢、愉快的「對話」,因而產品除了提供一種/幾種服務外,還要充分順應人性,才能讓用戶在使用過程「暢通無阻」,使用後「流連忘返」。人性中存在亘古不變的懶惰、貪婪,因而產品只有順應了人性才能緊緊地抓住用戶。否則,一旦有了違背人性的表現(讓用戶多做動作、讓用戶多思考、讓用戶情緒失落),便讓用戶失去興趣。這便是前端中有關用戶體驗測試最重要的思想了。

前端測試之用戶體驗測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序員小新人學習 的精彩文章:

頁面置換演算法(LRU演算法)
Rocketmq之消息隊列分配策略演算法實現的源碼分析

TAG:程序員小新人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