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垃圾食品,為什麼我讓孩子想吃就吃?

垃圾食品,為什麼我讓孩子想吃就吃?

搜索「瑞丁老爸啟蒙學院」,一站解決家長的教育困惑。讓孩子擁有最有價值的童年!

1

小博媽媽是我多年的好友,小博小的時候曾在我這兒學過一段時間的英語。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小孩子,很聽話也很聰明。

但是,最近小博媽媽卻和我抱怨,說自己的兒子自從上了小學以後,就「難管了」。

我知道在小博家,爸爸基本屬於甩手掌柜,孩子的一切大小事務都由媽媽做主。

而小博媽媽則是一個相當嚴厲、苛刻的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她從來沒有為自己的身材苦惱過。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長跑和節食,自制能力非常人能比。幾年前,她跑來參加同學會。那時候她生完孩子才兩個多月,卻已經恢復了美艷動人的樣子。讓在座的一眾漸漸發福的同學羨慕不已。

對自己如此苛刻,自然對孩子也毫不放鬆。據她說,孩子上小學之前一次冰淇淋都沒有吃過,肯德基麥當勞這種垃圾食品孩子更是聞所未聞。在母親的嚴防死守之下,孩子對於垃圾食品確實沒什麼興趣——因為從來沒有吃過,自然不會有牽掛。


垃圾食品,為什麼我讓孩子想吃就吃?

但是自從上了小學以後,孩子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間,小博媽媽則發現孩子漸漸脫離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外了。

去春遊的時候,孩子第一次從同學那裡嘗到了汽水和薯片的味道;去同學家參加生日會的時候,孩子第一次吃到了炸雞和漢堡……孩子漸漸發現,原來一直以來媽媽禁止他吃的這些零食居然這樣美味,一旦嘗到禁果就一發不可收拾。

用小博媽媽的話說,孩子最近幾乎「迷戀」上了垃圾食品。給孩子的零花錢幾乎都用來買了雪糕、可樂和各種路邊小店出售的小食品。而平時接送孩子都是老人家,對孩子有些溺愛,對孩子的這種行為也不制止。

小博媽為此苦惱不已。

2

無獨有偶。

最近後台有個媽媽給我留言,她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這個媽媽是深度近視,因此深知眼睛不好給工作生活帶來的麻煩有多大。孩子剛出生,她就對孩子玩手機、看電視這一類活動採取了嚴厲禁止的態度。

孩子四歲之前,很少看電視,而手機平板一類的電子產品大人則是絕對禁止孩子接觸的。

但是今年寒假,爸爸媽媽因為工作的關係無法照顧孩子,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讓老人照顧了一段時間。老人家沒有這方面的意識,老家的親戚朋友也不知道他們家的這種習慣,電視、手機放開讓孩子玩。

這位媽媽說,後來她才知道,孩子整個寒假幾乎都是泡在動畫片中度過的。

回家以後,看不到電視,孩子就哭就鬧。而做媽媽的則採取了嚴厲鎮壓的手段,過了一段時間,儘管孩子似乎回到了原來的狀態,但是和媽媽之間的關係卻糟糕了很多。

更讓這位媽媽頭痛的是,潘多拉的盒子已經開啟。最近,她發現孩子常常偷偷跑到鄰居小姐姐看電視、玩手機。


垃圾食品,為什麼我讓孩子想吃就吃?

3

這兩位媽媽都走入了一個越控制孩子,孩子卻越失控的怪圈。

我們常常希望孩子依照自己的意願成長起來。而作為大人,我們也自信地認為怎樣的成長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垃圾食品有害健康,電子產品惑人心智,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洪水猛獸」,因此必須從孩子的生活中清除出去。

但是我們常常忽略了一點,我們對於孩子的掌控終究有限。我們無法把孩子囚禁在真空當中。總有一天,他們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擁有自己的交際圈。一切我們視為「洪水猛獸」的事物都會順著我們管控的縫隙,漸漸滲入孩子們的生活。

而一旦孩子們發現當初你禁止他們接觸的事物,竟然能夠給他們帶來如此巨大的感官愉悅,你當初苦心經營的屏障就會瞬間坍塌。更有甚者,就像拍皮球一樣,當初你壓制孩子用的力越大,孩子的反彈就越猛烈。

有一些父母甚至會為此付出親子關係的代價。

我認識一個爸爸,為了不讓孩子喝可樂,騙孩子說可樂是苦的。直到有一天,孩子第一次品嘗到可樂的味道,居然如此美味。他對於父親的信任也就瞬間消失了。這位爸爸告訴我,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孩子都無法全心全意的相信他。

垃圾食品,為什麼我讓孩子想吃就吃?

4

回想當年我自己小時候,每天六點的動畫片幾乎是我一天中最期待的文娛活動。現在的孩子對於電視的渴望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且,心理學中,有一種說法叫做「禁果效應」,就像上帝告訴亞當夏娃不要偷吃禁果,但是越是禁止,就越能勾起人的好奇心。大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心智並不成熟的孩子了。

當然,誰都知道垃圾食品和電子產品對於孩子的危害,讓孩子放任自流自然是不可取的,可嚴防死守卻也不是正確的方法。

疏導孩子的慾望,就像疏導洪水一樣。

川壅而潰,傷人必多, 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與其令行禁止,不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合理的引導。


垃圾食品,為什麼我讓孩子想吃就吃?

我以前有一個同事也相當反感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但是她的做法是與孩子達成共識。

她首先開誠布公地和孩子討論電子產品對於人的傷害。她給孩子講貝貝熊《電視麻煩大》和《電視迷》的故事。讓孩子對電子產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然後和孩子達成協議——每天只能看二十分鐘的電視,周末可以適當延長一些。她還跑到幼兒園,請老師幫忙告訴孩子電視不能多看的道理——比起家長,孩子往往更聽老師的話。

不要害怕和孩子講道理,也不要害怕給孩子立規矩。

我同事發現,只要大人嚴格執行約定,孩子就會比我們想像中的守時得多。每次只要孩子遵守約定,同事就會給他一些小獎勵,孩子有了成就感,就更願意起執行家中的規矩了。

每天時間一到孩子就會乖乖地關了電視上床睡覺,有時候就算有些戀戀不捨,卻也不至於哭鬧撒潑。

一段時間以後,孩子不僅沒有迷戀上電子產品,還慢慢培養起了自我管理的習慣。

關於零食也一樣,同事從來不禁止孩子吃任何垃圾食品。但是,卻會常常和孩子一起研究每一種零食中有哪些成分,對身體有哪些影響。然後,再和孩子約定每天吃零食的量。只要孩子不吃過量,她就不做任何干涉。

如此一來,孩子反而對於垃圾食品懷有一種平常心,他也不覺得這些零食有什麼特別好吃的地方。

因此,做父母與其焦慮不安,不如信任孩子。少一些控制,多一些引導,結局可能會更好。

-END-


搜索「瑞丁老爸啟蒙學院」,一站解決家長的教育困惑。讓孩子擁有最有價值的童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