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贏得諾獎的光鑷技術,能否使科幻中的「光束傳物」成為現實?

贏得諾獎的光鑷技術,能否使科幻中的「光束傳物」成為現實?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研發的「光鑷」技術,可以用激光束來移動分子等微小物體。但是,科學家們表示,目前這種技術絕對無法實現科幻電影中的「光束傳物」。

供圖:Shutterstock網站的「帕維爾.L(Pavel L)圖像視頻」用戶

來源 | AIP Inside Science

作者 | Ramin Skibba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亞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在貝爾實驗室發現了如何用聚焦激光束來抬起、移動和斥離微粒與病毒等微小物體。那麼,這一方法能否擴展到更大的尺度,來操縱和移動大型的航天器?比如,用這種技術來引導空間站對接,或是防止空間碰撞事故?

阿什金髮明的技術,現在被稱為「光鑷(optical tweezers)」,可以用它在液體中捕獲一個比紅細胞更小的微小物體。這種技術中,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光子流來施加壓力,通過改變物體的動量來移動物體。

但是,據斯坦福大學的應用物理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史蒂文.布洛克(Steven Block)說,如果想用這種技術來移動大型物體,「需要難以置信的超高激光功率,才能產生足夠可觀的力量。」

根據經典的電磁學理論,激光施加在物體上的力等於光的功率除以光速。這就意味著,一支普通激光筆產生的力會小於十億分之一磅,這近似於一個細胞的重量。想用光束牽引一個大物體,至少需要其數萬億倍的壓力。

圖註:利用光鑷技術,科學家們可以精準地控制並移動細胞或生物大分子。

第二個問題則來自激光對物體的加熱作用,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在不吸收熱量的情況下,讓光毫無阻礙地通過(即,絕對透明是不存在的)。在被輻射時,一個球體所獲得的熱量與其體積成正比(即正比於半徑的立方),而它能散發的熱量則與它的表面積成正比(即正比於半徑的平方)。當你嘗試用激光來牽引任何比細胞更大的東西時,儘管可以靠周圍的液體來幫助它散熱,但熱量的吸收還是會很快超過散失的速度,這會讓物體的溫度迅速升高。如果你想用這種力量來牽引一艘小型潛艇,其產生的熱量沒有任何材料可以承受。

布洛克說:「這種技術沒有發展成大型牽引光束的原因是,當我們面對越來越大的物體時,激光首先會將其加熱,然後烤焦,最後使其汽化。」

在研究生物系統時,布洛克和其他科學家會用微小的球體附著在大分子上,作為移動它們的手柄。這樣,激光就能在這些球體上施加力量來移動生物大分子,比如DNA和RNA。

聖地亞哥大學(University Of San Diego)的物理學家雷.羅伯遜.安德森(Rae Robertson Anderson)說:「你可以想像,用一種甜甜圈形狀的激光,或是用其他模式將激光束排列起來,就有可能捕獲更大的物體。」她表示,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將激光分散在多個較小的區域來抓取物體,從而減少過熱的問題。人們已經可以利用計算機生成的3D全息投射來製造光鑷,但它能移動的物體尺寸仍然不超過1毫米。

對於宇宙飛船和潛艇來說,想解決能量和過熱之間的矛盾似乎是非常困難的。當然,在《星際迷航》的故事中,「光束傳物」的情節是在幾個世紀後才出現的。也許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可以設想出更強大的技術,但現在,它們只能存在於科幻小說中。

圖註:電影《星際迷航》中的牽引光束。

欲了解更多關於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和化學獎的報道,請訪問https://www.insidescience.org/nobel-coverage/2018。

翻譯 | 孟慶宇

責編 | 高佩雯

https://www.insidescience.org/news/could-nobel-winning-laser-tech-make-sci-fi-tractor-beams-reality

美國物理聯合會(AIP/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InsideScience專欄獨家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鵝科學 的精彩文章:

蒼蠅成為科學家新寵,靠吃糞便和腐肉變成天然採樣工具
黃金和鑽石哪個更稀有?今天從科學角度告訴你答案

TAG:企鵝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