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5種不靠譜媽媽殺傷力排行榜,看看有沒有你

5種不靠譜媽媽殺傷力排行榜,看看有沒有你



文/花媽媽



來源/爸媽精讀(bmnfrc)





媽媽情緒不穩定,會危及孩子的生命、給孩子帶來難以估計的心理上的折磨,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三觀形成,導致孩子畸形成長。




PART


0

1



美國思想家艾默生說:





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示範。




而這第一個教育者往往是媽媽:



一個好的媽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幸運的禮物,而一個不靠譜的媽媽,則是毀掉孩子的第一任殺手。




下面這五種不靠譜媽媽殺傷力排行榜,媽媽們都可以看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畢竟好的教育都是要拼媽的。








PART


0

2


 

 Top5:不願自我成長的媽媽


 殺傷力指數:★★★★★★




鄰居樂樂媽媽哭著說:「樂樂說我low,不願意跟我講話。」




「為了培養他,我付出了全部的心血,送他上最好的培訓班,可他卻不愛學習,說他一句就跟我頂嘴,說我懂什麼。」




才8歲就嫌棄自己媽媽,這孩子真是。




可孩子卻苦惱地說:





我媽每天就喜歡追劇,給我輔導個作業都是錯的,一說起話來就是為了我好。




我多希望我媽除了拿我跟別人比,批評我,能夠給我一點實際的幫助,比如說我不會做的事能夠給我指導,能夠輔導好我的作業。




跟樂樂媽媽說起她需要先成長起來,她不耐煩地說:「孩子不願意學習,我再優秀有什麼用?」




著名心理博士黃菡老師曾經說過,父母養育孩子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一是維護健康親密的夫妻關係;二是讓自己努力成為你希望孩子成為的那種人。




就像楊瀾曾經說過: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教育孩子不應該是拿著鞭子在後面驅趕孩子,而是不放棄自我成長,讓孩子清楚地看到一個向上的媽媽是多麼地快樂,多麼地勇敢。




孩子的起點,其實就是父母的肩膀,孩子的未來取決於父母的高度。




一個不願自我成長的媽媽很容易將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的身上,一個孩子承擔著兩個人的成長,難免會出現問題。







PART


0

3


Top 4:愛抱怨的媽媽


殺傷力指數:★★★★★★★




前一段時間回老家,表嫂說:十歲的女兒在一次爭吵中,竟然說:「是不是我死了,你們會過得更好。」




這句話讓她內心一怔,難受了好久,她告訴孩子,我們都是愛你的。




可女兒卻說:「可你每天為了我過得很辛苦,我不想這樣。」




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原來自己喜歡抱怨,總在不經意間放大了生活的艱辛。




老公工作忙,她抱怨:「要個老公有什麼用,要不是有了孩子,還不如離婚自己過呢。」




跟婆婆發生口角,她跟孩子抱怨:「你奶奶重男輕女,當年生下你,一直都不喜歡我們。」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她說:「媽媽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在你身上,你能不能爭氣點。」




她說自己有時只是在疲憊的時候,隨口的嘮叨,甚至只是希望孩子好好學習,成為更有用的人,故意激勵孩子的小手段。




可孩子還小,對人生世事根本沒有經驗,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面對媽媽的抱怨會感到非常內疚壓抑,從而消耗自己。




心理學家認為:





父母的抱怨會給孩子留下隱秘而深刻的傷痕。當這種傷害在心中鬱結,一個原本明媚的孩子,就變得陰沉了。




當一個孩子被抱怨包圍時,不但會失去行動里,還會失去勇氣,甚至會「習得性無助」:面對無法控制的事情時,會試都不試就放棄。







PART


0

4


Top 3:否定孩子的媽媽


殺傷力指數:★★★★★★★★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講述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從我小時候開始,父母就沒有給過我多少肯定。




尤其我的媽媽,每次罵我總是會罵些很難聽的話,類似什麼「人頭豬腦,廢物,看到你就很討厭」等等。




我對她罵我的這些話一直印象深刻,我已然不記得我曾因為她罵我的這些話而心痛落淚了多久。




很多次我想去干點什麼事,我的父母,乃至我的家裡人,都在不斷地否定我,覺得我不可能把事辦好。




感覺他們一直在給我灌輸這麼個概念:你只不過是個幹不成任何事,只會添麻煩的小傻子罷了。




久而久之,我自己好像也就相信了這個「事實」,覺得自己的確是無能,辦不成事。




我也就接受了他們所給我安排的這麼一個角色,在外人面前也會不知不覺地表現得很傻,然後別人也會對你有一種「笨」的評價。




生活中很多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一邊望子成龍,一邊用否定傷害著孩子。




不斷強調孩子的缺點、所犯的錯誤,與其他孩子做比較。




但其實,父母的打擊和否定對孩子殺傷力極大,他們可能因此變得膽小懦弱,喪失對自己的信心,也失去了探尋知識的渴望。




而在泰國的公益短片《豆芽引發的夢想》中,因為媽媽肯定自己的夢想,小女孩不斷地嘗試,最後卻收穫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這是因為在沒有得到父母肯定的狀態下,子女的超我(

超我:超我是由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

)會在內心中打壓自己,不敢讓自己活得太好。





只有拿到了父母發的通行證後,才能感覺自己被赦免了,才敢放開拳腳,發展自我。




所以,媽媽們不要輕易否定、打擊自己的孩子,這將給孩子一生鋪上灰暗的底色,影響孩子的一生。








PART


0

5


Top 2:控制慾望強烈的媽媽


殺傷力指數:★★★★★★★★★




華裔女作家伍綺詩耗時六年寫的長篇小說《無聲告白》,講了這樣一個悲劇故事:

 




學業優秀的媽媽瑪麗琳一直對因孕終結的學醫之路耿耿於懷。




有了小女兒莉迪亞後,她像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試圖把莉迪亞塑造成另一個自己,代替自己完成無法實現的醫生夢。




為了配合媽媽,莉迪亞開始偽裝成學霸,面對媽媽的要求總是微笑著點頭答應。她不敢反抗,因為她害怕母親再一次消失,正如她五歲那年一樣。




然而,莉迪亞厭惡醫學,正如母親厭惡烹飪書一樣。




於是就出現了書中開頭一幕:正值花季的莉迪亞,以跳入湖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擺脫了這種被控制的命運。




父母控制欲太強,就會讓孩子感到被「入侵」,出於個體存在的本能,孩子將會用殼「包裹並封閉」住內部那個自由自在自主的自己。




因此,孩子也就變得屈從而缺乏鮮活的生命力。




心理學上來說,這是媽媽與孩子處在「糾纏與共生」的關係。




孩子一旦屈從了媽媽的控制,就會保持孩子的姿態存活,稍有想要成長的意願,道德壓力就會接踵而至,為了配合媽媽,孩子沒法變得更好。




作家武志紅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中說: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而不幸的家庭,都有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




媽媽控制欲太強,給子女帶來的幾乎是毀滅性的傷害。








PART


0

6


Top 1:情緒不穩定的媽媽


殺傷力指數:★★★★★★★★★★




有人說:控制不住情緒的人,都是遊盪的死神。




情緒是心魔,尤其是媽媽情緒不穩定,真的註定會是孩子躲不開的災難。




今年3月份一位35歲的媽媽在離婚第二天,與前夫通電話發生了爭吵,情緒暴怒之下抓起4歲的兒子,從賓館四樓扔了下去,所幸孩子被搶救了過來。


 


事發現場圖




原來這位媽媽和前夫鬧了矛盾,於是打算把小兒子扔下樓後,再把大兒子也扔下去,最後自己跳樓自殺。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媽媽就是他的全世界,如果連媽媽都讓他感覺到恐懼和不安,那還有什麼值得信任的?去哪兒找安全感?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兄弟兩肯定都會擔驚受怕,甚至可能成為一生的噩夢。




媽媽情緒不穩定,會危及孩子的生命、給孩子帶來難以估計的心理上的折磨,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三觀形成,導致孩子畸形成長。








大量的調查表明:

媽媽情緒穩定,孩子更具幸福感以及安全感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而媽媽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係會內化到孩子的心裡,成為內在的關係模式,這一整套內在的關係模式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我們的命運。




我們童年從父母那裡形成的關係模式,與我們今天的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婚戀關係,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就像一個又一個輪迴。




當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有意願自我認識時,過去的問題在哪裡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重新自我認識,做出改變。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我們對自己的覺察體驗有多深,就會有多謙卑。用「照鏡子」,通過看見孩子來看見自己,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過的:





好的媽媽是這種,我隨時都願意承認我的教育有問題,承認我曾經對孩子做錯了一些事情,我願意承認我的錯誤,我還願意改善。




育兒是一場修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發現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為孩子做好示範。




讓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與孩子共同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花媽媽,富書專欄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堅信愛與專業是最好的教育,邊育兒邊育己,在成長里遇到最好的自己。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轉載請加微信fushulf




ertert




很多人對情緒存在誤區:負面情緒是魔鬼,是洪水猛獸。




海藍博士

經過過年的心理梳理,帶給每周微課的朋友們

12堂精緻視頻課+20堂音頻輔導課

,只需

99元

。她想告訴大家:天下沒有什麼情緒是魔鬼,所有的情緒本質上都是在保護我們。做情緒的主人,掌控自己的情緒,趕緊訂閱學習吧!




好課推薦







好文推薦



孩子跟爸爸不親,很可能源自媽媽的這3個小動作



「吵架時,老公一個舉動讓我淚流滿面」:生活很苦,但你很甜



90%以上剖腹產的孩子都可能感統失調,尤其是這三類寶寶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吼叫管用一萬倍的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微課 的精彩文章:

1-6年級開學準備攻略大全來了!轉給家長、孩子,備戰新學期!
17歲少年PS高大上頭銜造假被拘:孩子,當個普通人,不丟人

TAG:每周微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