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畫銷售為何不適合明碼標價

書畫銷售為何不適合明碼標價

原標題:書畫銷售為何不適合明碼標價


(導讀:雷希分析了紐約、倫敦、香港、柏林和蘇黎世的400家畫廊,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畫廊不公開藝術品的價格。)


書畫銷售為何不適合明碼標價


在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總監馬克·斯皮格萊爾(Marc Spiegler)看來,藝術經銷商若想在與拍賣行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得在價格方面更加透明。在一場為秋季巴塞羅那畫廊業會議準備的演講中斯皮格萊爾說,目前拍賣行是唯一向公眾提供藝術品價格的機構,這意味著市場「任其擺布」。這樣一來,拍賣行可以「定義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了。


瑞士聖加倫大學藝術市場研究者馬格努斯·雷希(Magnus Resch)編輯的一份資料顯示,畫廊還沒有注意到警示。雷希分析了紐約、倫敦、香港、柏林和蘇黎世的400家畫廊,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畫廊不公開藝術品的價格。


「你想像一下走進第五大道的商店,問一隻愛馬仕包包的價格卻被告之『我不告訴你。』這不僅讓提問者尷尬,有可能毀了一樁潛在的生意。價格透明仍舊是藝術世界中可望而不可及的聖杯。」雷希說。


根據雷希的資料,除了認識的藏家,40%的畫廊只會應客人的要求提供價格目錄,10%的畫廊連這個也做不到。各區域的市場顯示出不同:倫敦的畫廊會公開顯示價格的不足20%,紐約達到55%。


美國藝術經銷商協會主席、紐約Cheim & Read畫廊合伙人兼銷售總監亞當·謝弗(Adam Sheffer)出席了巴塞羅那的會議,他說儘管十分贊同斯皮格萊爾演說中的諸多觀點,不過他說:「拍賣行比畫廊價格更為透明的說法是錯誤的。借著不斷競 價刺激銷售和讓旁觀者一頭霧水的保證金制度,拍賣行孕育是一個衝動競價和衝動購買的環境。與之對應的是,畫廊業主可以提供對長期合作的藝術家更為深入和微 妙的理解,基於這樣的理解,畫廊給出相應的作品定價。所有的畫廊經銷者都可以對其代理藝術家個人藝術市場的發展史做出回答。因此,說拍賣行代表了完整、真 實和透明的價格市場顯而易見是不正確的。」



斯皮格萊爾承認拍賣行的機制看起來更為價格透明,但他反駁道,如今精英層的藝術品買家賣力工作賺錢,可他們已然不是過去的「有閑階級」,可以投入大 把時間參觀商業畫廊或每周看看展覽,如果畫廊「想在未來15-20年都能成功運營,他們就得摒棄過去的老方法。」斯皮格萊爾說。

他還指出畫廊業的一些積習,例如讓客人預約藝術品或冷冰冰的前台接待員,這些習慣導致今天或明天的買家流失。


來源:澎湃新聞

。。。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戰爭 的精彩文章:

為何這二類書畫家能名留青史?
教你用一半的錢,買到極品滿色滿肉手串!

TAG:藝術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