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喜劇啞火出遊分流 「十一黃金周」影市遭遇寒流

喜劇啞火出遊分流 「十一黃金周」影市遭遇寒流

「十一」黃金周終於落下帷幕,相比此前外界的高期待,今年「十一」期間內地電影交出的答卷卻讓人十分失望:從10月1日到7日,7天的內地電影市場累計收入超過19億元,與去年同期7天24.11億元的成績相比,不僅沒有上漲,還下跌超過5億元。

本該拉動大盤的喜劇片《李茶的姑媽》口碑低走,讓「開心麻花」的「票房魔棒」失靈,而劇本更加精緻的《無雙》上演票房大反轉,著實有些令人意外。對於今年國慶檔影市遇冷,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方面跟國慶節出遊人數增多,觀影人數減少有關,另一方面,這個檔期確實缺乏真正能夠拉動票房的重量級影片。「十一」期間的票房回落,也是市場真正回歸理性的一種表現。

同比下跌超5億元 「十一」影市遇寒流

9月30日,《李茶的姑媽》《影》《無雙》三部重磅影片同時入場,短暫地給市場來了一針強心劑。10月1日當天,內地影市總票房為3.61億元,搶眼的數據讓人為之一振。但令外界跌破眼鏡的是,整個大盤從此便開始了連續6天的下跌:除了10月2日票房繼續維持了3億元的高位外,剩下5天假期里,影市一路走低。最終,2018年「十一」7天內地影市報收票房19億元(含服務費),與去年同期的24.11億元(含服務費)票房相比,下跌超過5億元,表現遠遠低於預期。2017年「中秋+國慶」的8天假期中,前7天單日票房都維持在3億元以上的高位。

喜劇啞火出遊分流 「十一黃金周」影市遭遇寒流

雖然票房成績不盡如人意,但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這個「十一」還是有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截至10月4日,2018年內地年度票房已經突破500億元,達到這一成績一共用時277天,比去年提前了47天。這一票房成績已經超越了2016年全年總票房,創造中國影史最快突破500億元的新紀錄。

「開心麻花」不靈了 《無雙》逆襲成贏家

回顧歷年「十一」黃金檔票房成績單,可以看到,如果喜劇坐不穩頭把交椅,大盤多半都要受挫。今年國慶檔票房不佳,「背鍋」的正是「開心麻花」電影《李茶的姑媽》。其實,「十一」黃金檔一直都是「開心麻花」的福地:2017年《羞羞的鐵拳》以近15億元的好成績成為最大贏家,而2015年「開心麻花」的首部電影作品《夏洛特煩惱》同樣也是「十一」期間的票房黑馬,斬獲14.4億元的佳績。

同為「開心麻花」的作品,今年暑期檔中《西虹市首富》超強的吸金能力,讓《李茶的姑媽》還未上映便被寄予厚望,業內人士曾預測該片票房可達20億元。該片上映首日也是不負眾望票房破億,碾壓主要競爭對手《影》和《無雙》。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片的口碑:故事粗製濫造、風格庸俗低級,該片在豆瓣上5.1的評分也成為「開心麻花」出品電影的最低分。

喜劇啞火,大導演張藝謀的回歸之作《影》也表現平平,犯罪類題材電影《無雙》成為今年「十一」的小驚喜。影片本身品質不錯,搭配上結局時的巨大反轉,讓充滿驚喜的《無雙》在觀眾中積攢了好口碑,助其票房上演反轉好戲。上映5天後,《無雙》逐步趕超幾位對手,成為排片、單日票房、總票房三料冠軍,最終累計票房突破6億元,成為「十一」期間的票房冠軍。

出遊分流、力作缺乏、票補淡出 影響票房

今年「十一」黃金檔為何遇冷?武漢市天河院線副總經理陳巍認為,這跟今年國慶節大多數人選擇出遊的大環境有一定關係:「長假期間,全國共有7億多人次出遊,大量的人出去旅遊了,觀影人數自然減少了。」

除了旅遊熱拖了後腿之外,今年「十一」期間缺乏真正拿得出手的電影作品才是主要原因。陳巍表示,大家對「十一」期間的電影期待值太高:「今年的幾部電影實力不是很強,去年排名前五的電影加起來票房超過19億元,今年的前五名加起來還不到14億元。而且單片票房也不突出,去年《羞羞的鐵拳》單片就十多億元,今年最高的《無雙》也就6億元。」

記者發現,今年國慶節7天時間,武漢的單日票房均未能突破千萬元,整個假期武漢人在看電影上的投入不到5000萬元。對此陳巍表示,不僅僅是武漢,全國範圍內也是如此,「電影的單體票價在增長,但票房、觀影人次、上座率都在下降。包括全國前十幾名的院線都是如此,今年『十一』期間武漢市票房前五名的影城,除了國廣摩爾影城有所增長外,其餘都在下降。」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十一」影市表現雖然不好,但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一種回落:之前因為票補等促銷方式,讓中國電影一度過於火熱,呈現出一種充斥泡沫的虛高景象,今年的大盤迴落是市場真正回歸理性的表現。尤其是今年「票補」淡出江湖,成為票房下跌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影評人戰台烽表示,從宏觀角度來看,此舉減少了惡意營銷的現象,「影片需要有過硬的品質,才能收穫更好的口碑和收益,這也在無形中促進了影視行業的健康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語NT 的精彩文章:

iPhone 越賣越貴,是被國產廠商「逼」的?

TAG:新語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