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老兵手中的軍旗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老兵手中的軍旗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老兵手中的軍旗


在遼寧省大連市,有這樣一個老年文化團體,17位成員中,年紀最輕的64歲,最長的82歲,他們大部分都是退伍老兵。


前不久,第79集團軍某旅一次合唱比賽上,「登沙河老年曲藝團」與部隊官兵共同演繹了《四渡赤水出奇兵》這一經典曲目,再現了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困苦及其所表現出的鋼鐵意志,在場官兵無不為之動容。



合唱比賽現場

賽後,官兵們得知曲藝團成員大部分都是退伍老兵,紛紛產生極大的興趣。國慶佳節,該旅派多名幹部骨幹對老兵進行深切慰問。





交談中,老兵們心情激動、慷慨而談,紛紛追憶起當年從軍報國的光榮征程。一幕幕穿梭歲月的歷史場景,一個個扣人心弦的生動故事,一張張精神矍鑠的健旺面龐,無不把官兵們帶入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下面,我們一起來走進老兵的故事,感受他們的軍旅榮光。



老兵張萬超



老兵張萬超珍藏的老照片


老兵張萬超——勇闖大興安嶺火海是我無悔軍旅的高光時刻

我1973年入伍,77年入黨,是原23集團軍67師的一名偵察兵。87年大興安嶺著大火,當時火情就是軍情,滅火就是戰鬥,上級命令全員出動進山撲火,一場爭分奪秒的戰爭就此拉開了序幕。一路急行軍挺近原始森林,剛進去的時候火是最大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山和樹有多高,火就有多高,從遠處望去就是一道數米高的火牆。毫不誇張的講,隔著幾公里遠,都能感覺到烤臉。那場大火,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心有餘悸。


大火持續了一個月左右,我們就在山上與火魔戰鬥了一個月。火勢最兇猛的時候,我們打防火道、建隔離帶,一直從傍晚奮戰到深夜,整整持續了六個小時。當時大夥也害怕,有不敢上的。我們連長就喊:「別怕,你們跟著我上!」我們就都跟著上去了。當時我們不僅要撲火,還要與極端環境做鬥爭。5月份的原始森林,凍土層就有50厘米厚,更不要說氣溫是多少度了!不僅如此,原始森林裡大片的沼澤地也無時無刻不威脅著大家的生命安全,有的戰士不留神掉了進去,一點一點地往下陷,眼看著下半身已經快要就進去了,眾人趕緊合力用粗樹枝把他往上拉出來,這種事情我以前只是在紅軍的故事裡聽說過,當老兵親眼目睹後,才切身體會到什麼是九死一生!



老兵張朝品



老兵張朝品戰友聚會合影


老兵張朝品——紮根深山修建洞庫是我熱血青春的最美閃光


我1965年入伍,1966年入黨,是原第二炮兵駐山西大同某工程營的一名戰士。當年台海形勢比較嚴峻,有大量間諜窺探我軍軍事機密,有一個機構專門負責收集我軍第二炮兵的情報信息。「二炮」作為我國作戰的「殺手鐧」不容有失,上級認識到這一點,命令「二炮」部隊走進深山修建隱蔽洞庫,我們營作為第一梯隊率先投入到了這項重大的國防工程。我對當年能夠有幸參與這項偉大任務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修築坑道時正值雨季,坑道外邊泥濘不堪,坑道裡邊全是粉塵,那時候工程機械也不發達,身邊只有一台手持式「鑿岩機」,只能依靠人力一點一點鑽。鑽山洞的時候會有石頭不斷地掉落,如果是小石頭還好,要是大石頭掉落的話,我們將面臨生死考驗。記得有一次正在施工鑽山洞,突然有一塊足足有2立方米左右的大石頭掉落下來,把我蓋在了坑道裡邊,這讓我驚出了一身冷汗。萬幸的是當時我迅速卧倒在坑道里,大石頭最終沒有砸到我。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幸運,修建坑道過程中,因公致殘、因公犧牲的戰友不在少數。當時和我一起挖坑道的戰友都講這樣一句話:「施工就是打仗!」


老兵劉洪山



老兵劉洪山珍藏的戰友合影


老兵劉洪山——勒緊褲帶保障部隊是我作為炊事員的堅定抉擇


我1972年入伍,1976年入黨,在黑龍江雙城服役,是一名工程兵,也是一名炊事員。那是1976的冬季,我們單位接到緊急施工任務,是在山區里開闢一條通路,計劃施工時間是半個月,但是按照往年的經驗,適合施工的時間只剩一周時間,一周以後大雪封山,部隊就得撤回來,完不成任務還會影響到後續工程建設,那是大事啊!在這緊要關頭,連里召開骨幹會聽取意見。要知道,不啃兩塊硬骨頭一個連隊咋抬得起頭?在這種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大家都是爭著搶著上!會上,骨幹們都憋足了勁,「一定要如期完成任務!」連長一拍桌子,「干!」全連上下歡欣鼓舞啊!


然而,那次老天誠心跟我們作對,部隊剛開進山裡,營地都沒來及開設就下起了大暴雪。大雪封山,跟外面斷了聯繫,補給半個月都沒送進來,戰士們吃不飽穿不暖,到最後連大碴子粥都快沒得喝了!我們炊事班也干著急,野菜野果子都挖完摘完了,同志們吃不飽沒力氣幹活就會延誤工期啊!炊事班長給我們炊事員做思想工作,把吃的讓給那些施工的戰士,我們自己勒緊褲腰帶挺一挺,大家都沒意見。這一挺就是兩天兩夜,我們炊事班戰士粒米未進,餓了就喝水,胃裡滿了就感覺不到餓了。最後,工期按時完成,連隊也在單位里叫響了名號。


現在,我還常拿這個故事給我的家人講,告誡他們要不懼艱苦,珍惜糧食,這次經歷也是我一生都值得驕傲的地方。



老兵王玉海


老兵王玉海珍藏的戰友合影


老兵王玉海——挑戰暑伏逢山開路是我犧牲奉獻的最佳詮釋


我1965年入伍,1969年入黨,是一名鐵道兵,部隊駐地在緊鄰大興安嶺的黑龍江省加格達奇市。當年國家木材緊缺,大興安嶺有樹,但是山裡沒有路,木材運不出來。國家一聲號令:修路!我們好幾萬人就舉行大會戰,干!那時候年輕,身上總有用不完的勁兒!趕上了冬天,暖和的時候是零下30多度,冷的時候有零下50多度,有些從南方來的戰友手腳全是凍瘡,晚上脫手套襪子最痛苦,一不小心就揭下來一層皮。當時上級要求「進得來、扎得住」,我們就在帳篷門前搭起防風過道,帳篷內鋪設了「地火龍」,這才住了下來。夏天也不好過,當時我們部隊有句順口溜叫「興安嶺三件寶,蚊子、牛虻加小咬,夏天也是三班倒」,那時候晚上睡覺翻個身都能壓死幾隻蚊子。


那個年代沒錢,我們伙食費一天才4毛3,大家都不敢多吃,一個人要是吃多了,其他人就吃不著了。吃完飯盒都不敢刷,得把上面粘的玉米渣舔乾淨才刷。當時啥機器都沒有,攪拌水泥靠人工,石料要用小車推,幾天功夫,鐵鍬就磨禿了,鋼板磨得跟鏡子似的,能照人。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同志們幹勁足!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是我們鐵道兵的傳統,上級下了命令,我就是「死」也得完成啊!



老兵展示保留多年的挎包和背包繩



老兵展示保留多年的士兵證和黨員證



老兵展示打背包的技巧


老兵展示珍藏的老照片


光輝歲月耀兵心,隔代共話從軍情。暢談中,官兵們還向老兵介紹了近年來國防和軍隊發展變化,聽到這些可喜成就,老兵們感嘆:「新時代,中國軍隊真正強大了起來!祖國交給你們,我們放心!」


交談中,老兵拿著當年與戰友們合影的照片,向筆者逐一介紹照片中與他們一起摸爬滾打、並肩作戰的老戰友。臨近結束,為了方便日後聯繫,筆者便向各位老兵提出了留下聯繫方式的請求。讓筆者深為感動的是,有的老兵對於僅有11位數字的電話號碼記憶模糊,半天說不出來,然而,數十年過去,一個個戰友的名字依舊能夠脫口而出,彷彿那段軍旅記憶就在昨天。


作者:楊光、孫佳興、桑梓


攝影:王志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陸軍 的精彩文章:

第76集團軍某旅紅一連在調整改革中主動攻堅敢為人先——賡續「鐵拳精神」 勇當轉型先鋒
因為祖國,他們選擇這樣「相聚」

TAG:中國陸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