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書法、書道在古代中國是一回事,不同的叫法,沒什麼區別,但是細細品來,書法和書道給人的感覺還是不一樣:「」,方法、法則,形而下,顯得直白、嚴峻;「」,也包括方法、法則,但形而上,更含蓄地深藏著令人探究的「道理」,就像老子筆下玄而又玄、使人著迷的「道」,所以我本人更傾向於書道的稱呼。鄰國日本把書法稱之為書道,雖不是他們的發明,卻是他們明智地吸收、引用了唐人的說法。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吳湖帆 《手札》

一次,和丕謨說著話,不知怎麼聊到了石鼓文,他一如平時做學問那般嚴謹認真,跑去書櫥找來關於石鼓文的圖片資料,然後讓我仔細端看,並在一旁指點著說:你看,石鼓文的線條是不是像蟄龍起伏,蜿蜒曲折,很有生氣?它的體態神氣,從大篆書的發展歷程看,改變了鐘鼎文的姑娘氣,變成圓墩墩、舉止成熟的少婦氣。細細看去,丕謨的比喻還真的很生動、很形象呢。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石鼓文》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吳昌碩 《石鼓文》

身邊有位做志願者的朋友,很喜歡隸書。為什麼喜歡,當然不需要原因。但是朋友道出了原因:隸書漂亮。隸書漂亮嗎?好像是。隸書結體扁方,易穩妥,筆劃方折,易清剛,尤其橫畫末端的蠶頭燕尾,姿媚得真夠撩人。我的個人體會再加一點,隸書還容易上手,如果喜歡寫寫毛筆字,並非一定要成名成家,只是自娛自樂,不妨可以寫寫隸書,不多時日,就能寫得像模像樣,還蠻有成就感的。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乙瑛碑》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甘谷漢簡》

張旭懷素都嗜酒,都有飲酒或大醉後落筆狂寫書法的佳話。一次,我好奇地問丕謨:「借著酒勁,真能寫出比平時更好的作品?」丕謨笑著和我打趣:「儂吃飽老酒試試看。」隨後他解釋說:「為什麼古人要推崇酒後作書呢?主要是酒後神思恍惚,思想不受約束,筆底自然不會刻意雕鐫,所以此時作書,可以充分流露個性的本真,體現潛意識的原色。『古來萬事貴天成』,由此,以性情統技巧,則書法成;以技巧統個性,則書法敗。」最後,他說:「懂得這個道理,王羲之顏真卿自可不借老酒,各抒個性,獨步千古;不懂這個道理,哪怕你吃得酩酊大醉,不行就是不行。」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張旭 《古詩四首》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懷素 《自敘帖》

楷書以後再無新體出現,憂慮依附於漢字的書法是否已無路可走。其實是庸人自擾。丕謨說,只要不死亡,就得找活路,就得求發展。在這方面,宋朝人的聰明才智,真該令人肅然起敬。他們竟別出心裁地在意境禪趣上下工夫,於是便有了蘇軾的爛漫、黃庭堅的恣縱、米芾的跳宕。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蘇軾 《黃州寒食詩帖》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米芾 《蜀素帖》

很多人只是附庸風雅,那如何真正看懂中國書法呢?

黃庭堅 《松風閣》

作者簡介


洪丕謨(1940—2005),丕謨就是一個讀書種子,一輩子買書、讀書、寫書,與書為伴,一生著書百餘部。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書卷之氣自然而然地就從他的筆底汩汩流出,看他的書法,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濃郁的文人氣息,伴著修習的佛教禪宗味,所以被他的學生蔣頻形容為「融豪氣、清氣、逸氣、靜氣、書卷氣為一爐,風神超邁,氣象萬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武術、射箭、蹴鞠……中國古代運動會還有哪些項目?
閻崇年:大清朝對中國歷史的十大貢獻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