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9分國產腦殘劇收視第一,是對上億女性的侮辱

2.9分國產腦殘劇收視第一,是對上億女性的侮辱

回復

晚安

送你一句晚安心語





最近華小妹被一部國產片刷了屏,假期陪著父母看了幾集後不禁陷入了沉思:時至今日,女性們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作者:

槽值小妹


來源:槽值(ID:caozhi163)







國慶長假結束,2018年已經進入第四季度,而今年的衛視上星劇,收視大盤著實冷淡。




相比去年群雄逐鹿,《人民的名義》收視破8%的盛況,今年收視破1%的劇都寥寥無幾。




但一片「慘淡」中,《娘道》仍然刷新了某衛視的收視記錄:




雙台破1%,收視率排名衛視第一。





來源:微博




有人戲稱,「北京每三個看電視的,就有一個在看《娘道》」。




然而,這部「年度劇王」口碑慘遭撲街,豆瓣評分低至2.9。






來源:豆瓣




熱評里幾乎全是一星。



極富爭議的劇情,還引發了主創團隊和網友的口水戰。




今天一早,「陪爸媽看《娘道》」登上了微博熱搜。




不少網友吐槽,國慶七天假期陪著父母、婆婆、爺爺奶奶看了七天的《娘道》:




「我覺得三觀不正,我媽追得津津有味。」




兩代人的爭執背後,有許多需要我們深思的東西。





01




《娘道》看起來並不像一部會「爆紅」的劇,沒有流量明星加持,苦情戲往往也並不討年輕人喜歡。




它的受眾群體,是廣大中老年人們。




有人說,豆瓣評分並不能客觀展現這部劇的真實水平,因為爺爺奶奶們不上豆瓣。




但真正看過幾集就會覺得,2.9分,一點都不冤枉——




《娘道》的女主瑛娘因為家裡太窮,被賣到隆家做祭奠河神的「河姑」。




後來,投河不成,瑛娘被一家農戶救了起來。




十年後,女主已有兩個女兒,懷著第三胎。




她一心只想為夫家「生兒子傳宗接代」,給兩個女兒取名招娣、盼娣,期待著第三個孩子是個兒子。






來源:《娘道》




也是這時,瑛娘發現自己的丈夫是隆家二少爺,

因為這一胎可能是個兒子

,她成功被婆家接納。




孩子出生難產,產婆問瑛娘保大人還是保孩子。




瑛娘斬釘截鐵要保孩子,拚命也要給丈夫生齣兒子




「我這條賤命算什麼!」






來源:《娘道》




「你讓他們拿刀把我肚子豁開,把孩子拿出來,別管我!」






來源:《娘道》




從劇一開始,包括瑛娘在內的所有人都在默認「兒子才能延續香火,兒子比女兒金貴」。




得知這一胎又是個女兒,原本趕來噓寒問暖的婆婆瞬間翻臉,還因為聽信謠言,認定孩子是「妖女」,要將她扔進黃河。




就連瑛娘得知後,也失落地對丈夫道歉:「對不起,又給你生了個女兒。」




她自認生女兒是對不起夫家,主動要求休妻:

「二少爺,我配不上您,您就休了我吧。休書就寫瑛娘不事公婆,生不齣兒子。」






來源:《娘道》




除了無處不在的傳宗接代思想,還有各種毫無下限的尊卑禮教。




大兒媳被婆婆訓斥,要強顏歡笑:「您是婆婆,我是兒媳婦,您還不是想罵就罵。」




來源:《娘道》




瑛娘更是每天跪丈夫、跪婆婆、跪祖宗宗廟......




婆婆說欠盼娣和招娣,瑛娘卻只覺得自己對不起婆家。




她似乎忘了,女兒差點被婆家扔進黃河。






來源:《娘道》




為人母親,她執著地只想要兒子,卻忽略了女兒;




為人兒媳,她卑微至極,毫無自我;




為人妻子,她同樣沒有任何尊嚴。




瑛娘被人設計陷害,丈夫誤以為她在外偷情,衝進來不問青紅皂白就是一巴掌,滿口「賤女人」,甚至要當著孩子的面開槍殺了她。




面對這種侮辱,她沒有憤怒,而是選擇了原諒。




還讓女兒不要怪他,

「畢竟他是你們的親爹」。






來源:《娘道》




劇情被群嘲後,演創團隊親自下場回應。




導演郭靖宇喊冤,聲明自己明明是在批判封建思想。




果真如此嗎?






來源:微博@郭靖宇




如果說刻畫女主作為「那個時代的女人」受到的迫害,是為了通過這些迫害讓現代人意識到,這些垃圾思想是應該被批判唾棄的,這沒有錯。




可是《娘道》中,

女主無論經歷如何凄慘,都毫無反抗意識,反而成了重男輕女等思想的堅決維護者。




劇中,曾幫助過女主瑛娘的一位姑姑,為了保護她被逼自殺。




當警察詢問起死因時,瑛娘為了維護夫家臉面,作偽證稱「這個搗亂的老太太」,是自己撞死的。




家族榮譽面前,她連是非觀都可以丟掉。






來源:《娘道》




《娘道》不停宣揚:「娘之道,哺而無求,養而無求,捨命而無求」。




實際上卻一直在用各種「磨難」貶低女性的價值和尊嚴,讓女性完全淪為生育工具。




瑛娘忍辱負重,母愛無邊,但這個模範樣本下卻滿是腐舊的思想。




不少人在評論《娘道》時,提起了同樣刻畫女性付出主題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和《使女的故事》。




橫掃艾美獎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女主從未被大男子主義的丈夫、失敗的婚姻禁錮。




在婚姻破滅後,她開始了自身的獨立成長,並在最終有所收穫。




《使女的故事》刻畫被當作生育機器的各位使女,用強迫激發了女性的覺醒和勇氣。




這是同一個時代,不同創作者對女性的態度,和對作品的野心。




每當年輕女性想要追求自己的人生時,總有「腐」劇散發的思想卻拚命想捆住她們的手腳。




這無疑是在販賣「洗腦毒藥」。





02




糟粕的思想不僅存在於《娘道》中。




更多的,它一直縈繞在我們周圍。




女人,天生就該傳宗接代。生不齣兒子,是女人的無能。






農村街頭的宣傳語





揚州江都27歲女子小丁在婚後馬不停蹄生了孩子,但是一名女孩。




婆家人希望抱孫子,小丁選擇生二胎,誕下的卻又是千金。




兩輪生育後,婆家對小丁的態度不斷變得苛刻,已經讓她身心俱疲。




她不想繼續生育,瞞著家人自己去醫院上了生育環。




可丈夫竟然帶著兩個女兒,來到醫院要求小丁取環繼續生。




無奈之下,小丁只好選擇報警。








來源:華西都市報




儘管不少網友吐槽:家中是要有皇位要繼承嗎?




但事實卻表明,這並不只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雖然出生性別比連續7年下降,但離新生兒出生性別1:1的自然比例,還是相距甚遠。






來源:新京報微博




新生兒男孩的數量,較女孩多出幾千萬。




絕大多數省份的出生性別比例,仍舊失常。









來源:新京報微博




女人就該生男孩,還在許多家庭中擁有重要意義。




國內有些懷孕育兒經驗交流社區中,有著「接男寶」的習慣。




如果一位媽媽生下了男孩,會在網站中發帖,其他備孕或孕期媽媽則在評論區回復,以求得好運,自己也可以生一胎男孩。




女人活著的意義,不應當依附於男性。




對於重男輕女的生育觀念,實則是深深的性別歧視。




在2017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中國的性別差距在144個國家中僅排名100位,比2011年下降39位。




女性「健康與生存」這一項指標中,排名倒數第一。




重男輕女的歧視觀念,至今盛行。




前一陣子,「女德」與「女德班」的消息在網路上不斷傳播開來。




先是某講師以「三精成毒」「女人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等犀利語錄,極端歧視女性,引起輿論嘩然。




緊接著,11月底,瀋陽撫順的「女德班」被媒體曝光。




教授的不乏有:「女子就該在最底層」「點外賣就是不守婦道」等雷人觀點。




最近,成都玉林的「男德班」展覽在網上火了一把。








來源:微博@傅海綿




「學男德,保平安」「全家動員拼女孩,一胎不行接著來」等反向流行語,讓人覺得諷刺好笑。




這家店中的一句話點明了這樣宣傳的目的:




「女德要求女性,如果男性發現也有男德來要求他們,就知道這件事有多荒謬了。」






來源:微博@傅海綿





03




艾默生曾經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等於零。




女主柳瑛娘,婆婆冷眼相待,原諒;嫂子冷嘲熱諷,原諒;甚至丈夫對她產生誤會朝她拔槍,還是原諒……






來源:《娘道》




勤勞質樸、善良無私、賢良淑德……瑛娘好像滿足了所有關於「好兒媳」的標準。




處處遭到嫌棄,也處處寬容無私。




卻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要這樣?




女人就要三從四德,嫁了人就要相夫教子,奉獻一生?




不是的。




當「母性」被無限放大時,「人性」就被限制。




前一段時間因離婚而鬧得沸沸揚揚的張雨綺,在她的兩段婚姻中,遭遇了出軌,背叛,欺騙,她當機立斷,選擇了瀟洒離婚。




這時候的張雨綺,也是一個有了兩個孩子的媽媽。




為什麼可以如此果斷?




因為她既有強大的內心,敢於放手,也有足夠優厚的物質條件,獨立生活。




娘,一個字,蘊含著無窮的母性光芒。




但為娘之道,並非一昧的付出而失去自我。




而是做「娘」的同時,還保持獨立的人格。






來源:《吐槽大會》




有一份自己的謀生之道,擁有獨立的愛情觀,在結婚之後,也保留了自己的性格和脾氣。




而對家庭所付出的這一切,無非是因為愛。




我愛你,願意為你繫上圍裙洗手作羹湯,願意跟你生兒育女。




我愛孩子,所以願意讓皺紋爬上眼角,換他們一世無憂。




這種「奉獻」,是甜蜜的,是擁有自我的,和「享受付出」的人之間,也是平等的。




自我意識的萌發,是女性走向獨立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還需要社會的理解和認同。




在討論《娘道》收視和口碑兩極化的問題時,有人提到,「遙控器掌握在誰手裡,就反映了誰的思想。」




一部宣傳傳宗接代的劇收穫如此高的收視,會不會讓惡婆婆更加理直氣壯、年輕一代更受禁錮?




男性的強勢和自我,以及老一代女性對下一代女性的打壓,如同一個死循環,成為女性難以走出的命運。




在去年「深圳四胞胎」事件里,四胞胎家庭參與家裝節目《暖暖的新家》,設計師要把60平方米的小屋重新規劃,讓一家六口住的更舒適。




這時候有個女孩突然走進鏡頭問:我的房間在哪裡?






來源:《暖暖的新家》




人們這時候才知道,原來,四胞胎家庭里還有一個姐姐。




弟弟們睡著不大卻舒適的床,姐姐卻蝸居在儲藏室上鋪。




弟弟們被培養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姐姐的學費要靠自己勤工儉學。




弟弟們成為了活躍在綜藝舞台上的「小童星」,姐姐的境地卻是,被人欺負了,一個人在車站數著來往的公交車消愁,因為沒有人可以訴說。




一部紀錄片中,女孩馬百娟11歲輟學,她的父親說過這樣一段話:




「女娃娃就找個對象,靠女婿,就是這麼個出路。再沒有別的出路。」




時至今日,許多女性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今天有一部娘道,明天可能會有一部妻道、女兒道……




但在所有「道」之前,首先的,應當是人道。




因為在成為所有的角色之前,女性是一個具有獨立意識、完整人格的人。




給文章點個贊,拒絕被這些腦殘劇毀掉三觀,要什麼娘道?女性獨立才是王道。




本文轉自網易新聞公眾號「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講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筆寫文,也能教你把妹撩,關注槽值尋找共鳴。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




周刊經授權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微信改版後,為了方便大家更快速地找到

世界華人周刊

,請動動小手把周刊

設為星標

哦~



發現中華之美,為華人發聲



提供有廣度的知識,有溫度的立場和有深度的思想






點擊 閱讀原文,查看「

華人優品

」推薦好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加拿大早就立法禁用它,卻被無數中國家長當作「育兒神器」
世間所有的美女,都有一個共同點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