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熱心學習兵法,李靖卻一口咬定:他肯定是想要謀反

此人熱心學習兵法,李靖卻一口咬定:他肯定是想要謀反

貞觀年間,兩位重臣先後找到唐太宗互相告狀,他們就是李靖和侯君集。說起來,這二人都名滿天下,位高權重,曾經還是親密無間的戰友。李靖自然不待說,是唐朝開國最為重要的將領之一,侯君集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東宮時的舊部,跟隨李靖等人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

更為特殊的是,在奠定李世民當皇帝的玄武門之變中,李靖作為國家的大將,並沒有參與,而侯君集卻表現突出,被李世民定為最重要的功臣之一。所以對於二者來說,侯君集獲得的信任可能還要更多一些。

他們向唐太宗告狀的事情,現在看起來有些哭笑不得,那就是侯君集奉李世民的命令,向李靖學習兵法,然而每到關鍵的精妙之處,李靖卻絕口不提。這樣的行為,在民間的師徒之間非常常見,做徒弟的也只能忍氣吞聲。然而侯君集是奉了諭旨來求教的,當然也有理由不滿,他甚至懷疑李靖有謀反的企圖。

唐太宗也很困惑,李靖素來為人坦坦蕩蕩,哪怕當年拒絕參與玄武門之變,也是自己是國家將軍不能幫助藩王為理由,又為何在這種事情上小家子氣呢?難道他是害怕侯君集學會兵法之後,建功立業,超過了他的功勞嗎?

於是,李世民則向李靖詢問原因,而李靖則回答得振振有詞:這正是臣所擔憂的,也是臣向陛下提醒的。如今天下已經安定了,我所教授粗淺的兵法,對於平定周邊這些普通國家,已經足夠了。侯君集還要謀求上乘的兵法,必定有不臣之心,這是要謀反啊!(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今君集求盡臣之術者,是將有異志焉!)

這是個尷尬的爭議,雙方為這點小事而糾纏,讓唐太宗也很頭痛,覺得自己的大臣沒有體面。他不愧是聖明之君,並沒有做出任何處理。天子不表明態度,也是一種態度,它說明李世民選擇了信任兩位國家肱骨之臣,並不願意為這些小事傷了和氣。

此後的李世民,絲毫沒有對侯君集產生懷疑。他任命其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讓契苾何力擔任副手,興兵征討敢於中斷唐朝與西域往來的高昌國。

高昌國並不難打,主要是路途遙遠,中間還要穿過沙漠。但侯君集不辭辛勞,克服了惡劣的自然條件,千里迢迢將高昌城圍攻起來。就在唐軍將士嘹亮的歌聲中,這座頑抗到底的孤城被攻克,加上此前作為李靖的副手攻克吐谷渾,侯君集為大唐滅掉了兩個國家。

然而,這樣的表現,讓李靖還是看不上眼。他又找到唐太宗說:有一次,臣和侯君集一起騎馬回尚書省,本來應該在門口下馬。然而侯君集卻騎馬路過了門口幾步還沒停止。他如此心不在焉,心裡在想些什麼,肯定是在想謀反的事情!(君集意不在人,必將反矣)

李世民聽了這話,依然無動於衷。作為一名偉大而自信的皇帝,他實在不能像那些昏君一樣,對自己的大臣進行有罪推定,更不能以這些捕風捉影的理由,就將親信扣上謀反這樣的帽子。

然而,侯君集還真是有謀反之心,他從高昌攫取了巨額的財富,被人告發後心裡忐忑不安,還曾因此下獄。後來念及他的功高,侯君集還是被放出來了。當走出監獄的那一刻,侯君集認為自己顏面掃地,就對唐太宗心懷不滿。

此時是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地位不穩,侯君集便慫恿他仿效玄武門之變,逼迫唐太宗讓位。此事被他的女婿賀蘭楚石告發,無可抵賴。唐太宗只能忍痛將其在鬧市斬首,臨刑之時還對他長嘆道:

與公長訣矣,而今而後,但見公遺像耳!

倒是李靖,因為這兩件小事,莫名其妙懷疑侯君集謀反,而還真就被他說中了,由此得到了「見微知著」的美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郭英受審時撕開上衣,朱元璋沉默良久:恕你無罪
他僅有一首詩流傳,卻以此奪回妻子,還得到兩個成語和一個名句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