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河經常泛濫,這位漢八旗一生致力於治水,體現了河工的工匠精神

黃河經常泛濫,這位漢八旗一生致力於治水,體現了河工的工匠精神

原標題:黃河經常泛濫,這位漢八旗一生致力於治水,體現了河工的工匠精神


文/張屹


滔滔黃河浪,悠悠天地情

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千百年來贏得多少人的歌詠,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但它的另一面不知道是有意隱之還是「欲說還羞」,那決堤後似脫韁野馬,毀田倒屋,千里無人煙之慘狀,我們可以在馮小剛拍攝的電影《一九四二》中偶窺一斑,其猙獰的一面,想想也讓人不寒而慄。



澎湃奔騰的黃河,千百年來為兩岸人民製造了無窮的災難,治理好黃河也是歷代永遠的課題,毛主席在建國後不久,便將對黃河的治理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了,他在對黃河水利委員會王化雲等人的談話中說,歷代王朝都治理黃河,但都沒有治好,我們共產黨人,一定要把黃河治理好!


對黃河的治理歷朝歷代都很重視,在治河的一眾人中,有一位而敢於當面頂撞皇帝,始終堅持自己治黃的正確意見,並成就了一代治黃偉業之人,現在早已淡出了我們的視線,我也是在看電視劇《一代名相陳廷敬》時才想起他,這便是大清河道總督靳輔,黃河治理大業中的傑出的代表。


靳輔,字紫垣,遼陽人,隸漢軍鑲黃旗。著名水利專家,康熙初年為內閣學士,因其能卓著,升任安徽巡撫。在「皖撫」任上,於治河、墾荒等皆著優績。他參與平定三藩,屢建功勛,後被任命為河道總督。他對黃河水患進行了全面勘察,提出了對三大河流進行綜合整治的詳細方案,並積極組織實施,終使堤壩堅固,漕運無阻。卒後朝廷賜祭葬,謚文襄,並允江南士民請,建祠河干,追贈太子太保,入祀賢良祠。


康熙在平定三藩後,國內局勢緩和,在初入關時的各種劣政終止後,隨著各地反抗之聲逐漸消停,很快便出現了一個人民安居樂業的局面,原來的大明子孫個個都拖起了長辮,成為滿清順民,一時戰事全無,烽火燼熄,大家都漁樵耕讀,好好過日子吧。



靳輔因平三藩被授安徽巡撫,此時天下承平,按說這巡撫可以當得很悠哉,養些歌兒舞女,收些奇珍異寶,每年再收點下面那「冰敬」「碳敬」的,那日子叫個爽。可這靳輔卻不是一個平庸之人,他以民為貴,心系蒼生,為治下生民殫精竭慮,不敢有絲毫懈怠,特別是治下的黃河水患讓他憂慮不堪。

按我對歷史地理的理解,這黃河與安徽的交集並不是太大,以前只是有一小段在出碭山梨的那點點地方,現在根本就不流經安徽了,真正飽受其害的是河南、山東兩地,靳輔作為安徽巡撫,對這一小段,修修補補地整治一下,堵它個不決堤以安民,想必不是什麼難事。


也許是對靳輔治下黃河治理成效卓越的認可,康熙在當時黃河下游泛濫,蘇北黃、淮、運河等決口百餘處,海口淤塞,運河斷航,南北漕運受阻的情況下,諭旨靳輔任河道總督,實心河務,「辨其水勢,疏其故道」,拿出「一勞永逸」的方案。



中國曆來對科技不甚重視,我們只知道長城是秦始皇修的;大運河是隋煬帝挖的,而真正作出貢獻之人我們是不知道的,比如那故宮的設計者是誰,能有幾人知曉,美名只能掛在永樂帝頭上。


靳輔作為漢八旗一員,長期生活征戰在北地,於水利這專項之技藝肯定是少有研習,更不可能從小就對治水能產生什麼興趣,所以,我認為,他只是能知人善用,如秦時李冰修築都江堰一般,重用能人對治下的水患進行了根治,正因為如此,才被康熙所識而委以重任。所以,水利專家這一稱呼,至少在靳輔前期是美溢之詞,而後來則當之無愧。

靳輔接旨後,並沒去總河行署上任,而是直接帶著一干人馬到河工現場馬不停蹄視察兩個多月。白天與工匠民夫一同泡在泥水裡,夜晚即住在沿河工棚里。經數月實地考察和認真研究,借鑒前人「束水攻沙」的經驗,總結歷代治黃的利弊得失,靳輔上奏了著名的治河方略《經理河工八疏》。



《八疏》將黃、淮、運三河一氣貫通,提出了五項治理工程、六項保證措施。這些工程與措施包羅了全面治理河道、協調三河水系關係,保證運河水位,連治河大小官員的選派、錢糧來源、如何免除貪污浪費等都安排妥當。在我國治河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接下來就是實施了,過程就不冗述了,複雜又枯燥乏味,康熙是把國庫的銀子掃了個乾淨,後宮的脂粉錢是一減再減,全力支持靳輔三年完工的治水工程。


在這三年時間中,靳輔不分白天黑夜實地治理黃河。當時,黃、淮、運、洪澤湖各項工程一齊動工,人夫的徵調、材料的選運、工匠的配置、管理人員的安排,無處不是難題。靳輔日夜操勞而心力交瘁。他挽湖束水,衛淮敵黃、屏障運河、創開中河,既確保了漕運暢通,更始黃河得到初步治理,並以此受到了康熙的嘉獎。



事情做得越多,犯錯的幾率就越大。常言道,做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說的。靳輔所取得的成就,在一些朝臣眼中,就是個羨慕忌妒恨,如同後世之清流帝師翁同龢只知道彈劾李鴻章一樣,他們借黃河幾處的潰決,攻其一點,否定全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對靳輔群起而攻之,雖然靳輔對黃河之潰及時搶堵,彌補了損失,但還是在洶洶之議下被罷免河臣之職,戴罪監修黃河。


按說此時的靳輔應該是心灰意冷,但他心繫黃河,並感恩於康熙拔款讓他繼續治河,官不官地此時於他如浮雲,只要能讓他繼續治河,他便仍然一如既往,以「黃河清晏」為已任,任勞任怨而忘我奮戰在治理黃河第一線。


又經半年努力,修補工程次第告竣。康熙選人驗收稱「堤壩堅固」 「遭運暢通」,並稱靳輔「病顏可憫」「人才難得」。康熙同時從多渠道聞所告情況屬實,遂恢復了靳輔河臣的官職,並下旨褒獎了他。



以後的事情就不多說了,這康熙不知是怎麼回事,突然覺得自己似乎也是一治水天才,他以一位與著名廉臣同名,也叫于成龍的治黃建議當底本,以此作為自己的理念,提出了新的治黃方略,具體內容就不詳述了,反正是一個異想天開打總結。


面對皇帝提出的「傑作」,在眾臣一片「吾皇聖明」的稱頌中,眼看就要被通過實施時;被康熙恩賜列於朝班的靳輔再次奮起反駁,朝廷之上當面與康熙據理力爭,涕流聲嘶,跪地不起。雖然此舉又被罷官,但卻因此贏得康熙令人考察方略實施的可行性,結果自然是以荒謬收場,於是,豁達大度的康熙皇帝終於再發諭旨,全面肯定靳輔的治河方案及其功績,褒揚他「克著勤勞」,靳輔又再次被複職。


繼而靳輔立即前往蘇北就任,然而就職未幾,便病倒在督運災糧的黃河船中,並於次年不幸病逝。康熙聞之,甚為痛惜,降旨悼念,詔賜祭葬。而後,康熙又連續四次南巡,在靳輔的治河基礎上,完成了黃淮下游及洪澤湖等系列的配套工程。



可惜在《一代名相陳廷敬》電視劇中,靳輔被以「貪墨」之臣的形象示眾,我是不知道其出處何在,我只知自靳輔死後五十年內,黃河沒有出現嚴重的水患。百姓們懷念他,紛紛傳說他是「河伯再生」,還為他建立了祠堂,年年祭祀,俎豆不絕。


江河不老,天地悠悠。大清治理黃河第一功臣,舍已忘我的一代河工,靳輔之耿介風骨及其治黃偉業,永遠與我華夏山河同輝,他的英靈凝於祖國的山山水水,他的精神,匯聚於萬古奔流的滔滔黃河水中,承載著我們民族之魂,永遠向前!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控 的精彩文章:

蔣緯國和石靜宜的愛情,緣起於偶遇,緣滅於難產
文武雙全的新四軍悍將彭雪楓,抗戰中新四軍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

TAG:歷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