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風弦自有聲:滌盪歷史煙塵的唐代古琴(上)

風弦自有聲:滌盪歷史煙塵的唐代古琴(上)

琴,今稱古琴又稱七弦琴,為我國傳統樂器之一。現存傳世最早的古琴是我國唐代流傳下來的。作為年代最早的唐琴,現存世且在業界具廣泛共識的只有17張。本文根據《蠡測偶錄集》記載,對已經發表過的17張唐琴中的雷氏琴、宮琴、大印和琴式進行梳理和總結。

圖1 九霄環佩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藏「九霄環佩」琴

《故宮古琴》載:「九霄環佩」琴,伏羲式,盛唐製作,以梧桐作面,杉木為底,通長124、隱間114.2、寬21.8、肩寬21.2、尾寬15.4、厚5.8厘米。腹內納音隆起,當池沼處復凹下呈圓底溝狀,深度約1厘米、寬2.5厘米,通貫於納音的始終。此琴形制極為古樸渾厚,為雷氏琴。琴背銘刻:龍池上方篆書「九霄環佩」琴名,下方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右行書「泠然希太古。詩夢齋珍藏」及「詩夢齋印」一方。池左行書「超跡蒼霄,逍遙太極。庭堅」「包含」大印之下刻「靄靄春風細,琅琅環佩音。垂簾新燕語,蒼海老龍吟。蘇軾記。」鳳沼上方「三唐琴榭」篆書長方印一方,下方「楚園藏琴」印一方。腹內左側有寸許楷書刻款「開元癸丑三年斫」。

此琴可追溯的藏家為清末民初人葉赫那拉·佛尼音布。其後遞藏有「紅豆館主」愛新覺羅·溥侗;有劉世珩,即琴上銘刻「楚園藏琴」、「三唐琴榭」者,再傳子之泗;最後歸藏劉晦之。1952年,由當時文化部文物局鄭振鐸局長主持,從劉氏購得入藏故宮博物院。(圖1)

圖2 大聖遺音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藏「大聖遺音」琴

《故宮古琴》載:「大聖遺音」琴,神農氏,中唐製作。桐木斫,通長123.5、肩寬23、尾寬15厘米。栗殼色漆,局部有零星朱漆後補。琴背銘刻,龍池上方刻行草「大聖遺音」琴名,下方篆書「包含」大印一方。龍池兩側刻隸書銘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萬籟悠悠,孤桐颯裂。」均為貼金漆,腹款為「至德丙申」四字。至德丙申為唐肅宗元年(756年)。

此「大聖遺音」為清宮舊藏。溥儀被逐出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入宮點查,於南庫牆隅見到此琴,被登記為「破琴一張」。1947年,被當時負責古物館的王世襄發現,後徵得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同意,於1947年請古琴家管平湖先生為之修理,完好如初。(圖2)

圖3 玉玲瓏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藏「玉玲瓏」琴

《故宮古琴》載:「玉玲瓏」琴,鳳勢式,中唐製作。通長122、肩寬19.6、尾寬13.6厘米。全琴氣象猶渾厚,圓形龍池,扁圓鳳沼。琴背銘刻:龍池上刻寸許行書「玉玲瓏」琴名,池下曾有大印一方,文字為漆所掩已不可辨。琴已傷漆多處,殃及題名。此琴為中唐時期的雷氏琴。

「玉玲瓏」琴,原藏於湖南陳維斌,購自楊伯修。20世紀50年代初經郭沫若建議,將琴捐獻國家,由當時文化部文物局接收,後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圖3)

圖4 九霄環佩 遼寧省博物館藏

遼寧省博物館藏「九霄環佩」琴

《蠡測偶錄集》載:「九霄環佩」琴,伏羲式,中唐製作。通長122.7、肩寬21.1、尾寬15.5厘米。池上刻篆書「九霄環佩」四字,下有細邊三寸許篆「夏氏泰符子子孫孫永寶」印章。池下刻篆書「清和」二字寬邊大印。腹內作長方塊狀百衲紋,未見腹款,紫檀岳尾,軫足紅木鏇成,琴項右側刻隸書「響泉韻磬」四字,及「乾隆御賞」並「幾暇臨池」印。

此琴曾在北京琉璃廠的蕉葉山房修補並售出。(圖4)

圖5 寶襲 山東省博物館藏

山東省博物館藏「寶襲」琴

《蠡測偶錄集》載:「寶襲」琴,師曠式,中唐製作,桐木斫,通長122.2、肩寬25、尾寬16.5厘米。琴重髹黑色退光漆,重現蛇腹間冰裂斷紋,池上刻二寸許草書「寶襲」二字,池下刻約10厘米大印一方,篆「御書之寶」四字。山東博物館藏。(圖5)

圖6 太古遺音 中央音樂學院藏

中央音樂學院藏「太古遺音」琴

《蠡測偶錄集》載:「太古遺音」琴,師曠式,中唐製作,杉木斫,通長122、肩寬22.5、尾寬15.4厘米。池上刻寸許行楷「太古遺音」四字,池下刻大印一方篆「清和」二字。「清和」大印,與遼寧省博物館所藏「九霄環佩」琴上「清和」大印、上海沈邁士、吳金祥舊藏「九霄環佩」琴上「清和」大印相同,僅印邊略細,與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枯木龍吟」琴上「清和」印完全相同。龍池內刻有腹款一圈,字皆外向,為「貞觀五年,伯施氏仿古制」十字。雷氏斫。

據說此琴原為山東古琴家詹徵秋先生故物,上世紀80年代由中央音樂學院李祥霆赴山東,從詹氏後人手中購得。(圖6)

圖7 飛泉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藏「飛泉」琴

《故宮古琴》載:「飛泉」琴,連珠式,晚唐製作。杉木斫,通長121.6、肩寬20.1、尾寬14.4厘米。琴背銘刻:龍池上方刻草書「飛泉」琴名,篆書「貞觀二年」雙邊方印。龍池下方篆刻「玉振」大方印,及「金言學士盧讚」篆書雙邊長方印。池之兩旁刻篆書銘「高山玉溜,空谷金聲。至人珍玩,哲士親清。大舒蘊志,窮適幽情。天地中和,萬物咸亨。」此琴為晚唐雷琴標準器。

此琴民國時期為李伯仁所藏,1944年秋冬之際,由管平湖的弟子程子容購得,1979年春夏之交程子容從家鄉山西平陸寫信給當時的國家領導人,願意捐獻,以後經國家文物局批轉,由故宮博物院收藏至今。(圖7)

圖8 枯木龍吟 音樂研究所藏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藏「枯木龍吟」琴

《蠡測偶錄集》載:「枯木龍吟」琴,連珠式,晚唐製作,杉木斫,通長121.6、肩寬19、尾寬13.7厘米。琴背銘刻行草琴名「枯木龍吟」,龍池下刻「玉振」大印一方。為晚唐雷氏琴。此琴為汪孟舒先生舊藏,現藏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圖8)

原文作者:劉岐榮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5年7月刊《唐琴綜述》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歡 迎 關 注

文藏藝術

文藏書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中秋節怎麼過?文藏帶你透過四大名著,看古人如何過中秋節……
被擱置了一年多的「深潛鈔」,今年會和「70周年紀念鈔」一同發行嗎?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