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風詞韻 如夢令

詩風詞韻 如夢令

如夢令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常記:常常記起。

沉醉:深入,程度深,醉到一定的程度但又有酣樂。

興盡:盡,達到一定的程度,使自己的興緻得到極大的滿足。興:興緻。

藕花:荷花。《薛昭蘊·浣溪沙》:「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爭渡:這裡指搶著爭著奮力划船渡過。有注「怎渡」者,不宜從。

鷗鷺:鷗,鳥類的一科,羽毛多為白色,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長而尖。生活在湖海上,捕食魚、螺等。鷺,鳥類的一科,翼大尾短,嘴直而尖,頸和腿很長,常見的有「白鷺」(亦稱「鷺鷥」)、「蒼鷺」、「綠鷺」等。鷗鷺,泛指水鳥。

譯文

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遊,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沒了興緻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怎麼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群的鷗鷺。

鑒賞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緻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較為可信的時間當是李清照到達汴京之後尚未出嫁之前。這段時間李清照身居閨中,不免會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歡 迎 關 注

文藏藝術

文藏書畫

歡迎下載【文藏】手機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從王翚題跋看王鑒《九夏松風圖》軸都有哪些蹊蹺?
2分鐘讀懂皇帝謚號、廟號、年號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