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溥儀16歲時,抄了明朝詩人三首詩,不僅騙過編輯,還騙過他的老師

溥儀16歲時,抄了明朝詩人三首詩,不僅騙過編輯,還騙過他的老師

在新版《還珠格格》中,宮廷畫師郎世寧和班傑明的加入,讓這部無數人童年的記憶彷彿離現在又近了一些,其實在清朝晚期,西方列強的強行闖入,使得清朝閉關鎖國的封閉政策不攻自破。


溥儀16歲時,抄了明朝詩人三首詩,不僅騙過編輯,還騙過他的老師


隨著西方文化的侵入和衝擊,當時的國人無論是帝王還是平頭百姓,都會想學上兩句洋文,這樣一來,連生意都會好做一些。於是,在當時的宮中,皇子的老師並不僅僅是老教書先生,還會有那麼一兩位「洋人」,庄士敦便是一位外籍老師,而他的學生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溥儀。


溥儀16歲時,抄了明朝詩人三首詩,不僅騙過編輯,還騙過他的老師


說到溥儀,很少有人會正正經經得叫他「宣統帝」,更多的還是會叫他「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寫到過,自己一生當了三次皇帝,但他心裡比誰都清楚,中國的封建時期、帝王專治已經過去了。溥儀有許多個名字,除了本名愛新覺羅溥儀,他的英文老師庄士敦給他起名亨利,他自己又給自己起了一個漢人名字鄧炯麟,又或者說,這是他的筆名。溥儀16歲時,抄了明朝詩人三首詩,不僅騙過報紙編輯,還騙過了他的老師庄士敦。


溥儀16歲時,抄了明朝詩人三首詩,不僅騙過編輯,還騙過他的老師


溥儀從小不愛學習,他的老師們為此很是頭疼,但礙於溥儀的身份又不好發作,溥儀屬於那種連坐在書桌前都辦不到的學生,他三天兩頭地命太監傳諭給老師,通知老師今日放假,無奈,太監總管張謙和只得每天早上拿著書,站在溥儀的卧室外大聲朗誦前一天所教授的文章,但這對溥儀來說就是左耳進右耳出的事情。

幾年下來,別說這些晦澀的文章,作為滿族人,溥儀甚至連滿文的字母都沒怎麼學。溥儀的老師伊克坦去世後,其他的老師只好出奇招,「懸賞」陪讀,久而久之,溥儀這才勉強坐住。所以,當溥儀向當時的報社投稿時,最終能不能見報,就只是看負責的編輯會不會做事,初期的幾篇稿子,編輯因著溥儀的身份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這樣的舉動卻陰差陽錯的激起了溥儀創作的慾望,只是後來,卻鮮有見報的文章。


溥儀16歲時,抄了明朝詩人三首詩,不僅騙過編輯,還騙過他的老師


這樣的情況持續到溥儀16歲的時候,溥儀用筆名鄧炯麟像上海的《遊戲日報》投遞了一首五言詩,編輯見後覺得深受打動,立刻就登了報,溥儀見狀便又寄去了兩首詩,果然,也都赫然在報,不僅如此,《遊戲日報》的編輯多方打聽這位「鄧炯麟」到底是哪裡冒出來的作者,竟有如此才華,這件事情被庄士敦知道後,更是寫進了他自己的作品《紫禁城的黃昏》中,書中寫出,鄧炯麟便是自己學生溥儀的筆名,字裡行間,語氣充滿了驕傲。


溥儀16歲時,抄了明朝詩人三首詩,不僅騙過編輯,還騙過他的老師


然而,這位漢學底蘊深厚的「中國通」卻被自己的學生打了臉,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寥寥數筆指出,他當初投遞的三首詩詞,其實是明代詩人的《鸚鵡》、《浮月》和《荷月》,庄士敦直到去世都不知道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還為自己教出的學生有這樣的成就而沾沾自喜。

說到底,中華上下五千年來的文化沉澱,不僅不是外來文化可以隨意浸潤的,更並不是一朝一夕間便可通曉古今的,溥儀再怎麼不學習,他也知道這些小詩雖沒有廣為流傳,但也不失為篇篇佳作,只是很可惜,庄士敦的無知和編輯的功夫不到家,讓「鄧炯麟」的一時風光成為了笑談。


溥儀16歲時,抄了明朝詩人三首詩,不僅騙過編輯,還騙過他的老師


參考文獻:《我的前半生》、《紫禁城的黃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卻起念 的精彩文章:

此人讓皇帝日漸消瘦,推薦一人讓唐朝差點滅亡,卻仍被視作大忠臣

TAG:無風卻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