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屈原的人格缺造成,屈原和楚懷王從知音最後形同陌路,足為後人戒

屈原的人格缺造成,屈原和楚懷王從知音最後形同陌路,足為後人戒

屈原是一個世襲的大貴族。人品端正,文采斐然。可是做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這些遠遠不足。楚懷王時非常器重他,可見帝王愛其才,他卻不懂帝王心。權謀和平衡臣子的權力,才是長治久安的潛規則。本來楚懷王想通過上官大夫敲打屈原,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畢竟楚懷王把他捧得太高,軍政司法外交都有參與。可惜,屈原誤解了楚懷王的意思,寫下離騷,諷刺楚懷王不辨是非,徹底撕裂了他和懷王的感情,也將懷王推入了不測之地。屈原和楚懷王,從知音最後形同陌路。

一場政變開始了,子蘭勸懷王入秦,被囚禁。長子襄王上位,子蘭成了令尹。傻子都能看出來,這就是一次完美的政變。藉助秦國和懷王的矛盾完美收官。聰明人是不會說的,屈原的人格缺陷再次爆發,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子蘭非常失望,屈原的聲望太大,就是一個雷。出於安全考慮,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寫下懷沙賦,抱石投江。後人感慨他的文學成就,祭祀懷念。

可是,當我們反思這段歷史。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當時秦楚爭霸。秦國全面進攻,楚懷王重用屈原,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缺乏政治家的睿智和胸懷。守都做不到,何以為攻?屈原看到楚國進入秦的陷阱,無能為力。除了表達高潔的品質,什麼都不做,說明他沒有經歷過基層的歷練,只是靠著家族的勢力上位,少年得志,根基不牢。要做事業,先做人。這就是屈原給我們的忠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碧海真空 的精彩文章:

斯大林之死爭議很多,瓦西里入獄七年讓此事越發神秘
讀過金剛經,方知佛本道,有段歷史信佛之人應知,否則會迷失自我

TAG:碧海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