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智慧:「酒」與漢代政治!

大智慧:「酒」與漢代政治!

原標題:大智慧:「酒」與漢代政治!


古代的政治鬥爭異常殘酷,由於酒在收攏人心、聯絡感情方面有著特殊的功效,所以為了取得鬥爭的勝利,有時需要借酒來運籌帷幄,達到目的。在漢代,酒在政治活動中的表現主要為:以酒釋懷、以酒示恩、以酒避難、以酒消滅異己。很多帝王和政治家都不自覺地把酒當成了政治鬥爭的工具和手段。


1、


韓延壽初到穎川,因穎川豪強眾多,民眾聚朋結黨,不好管理,「延壽欲更改之,教以禮讓,恐百姓不從,乃歷召郡中長老為鄉里所信向者數十人,設酒具食,親與相對,接以禮意,人人問以謠俗,民所疾苦,為陳和睦親愛、銷除怨咎之路。」


延壽通過飲食放鬆大家的戒備之心,在宴飲交談之中獲悉民情,同時得到地方長老們的認同和協作。


曹操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雖然兩人各有各的心思,互相懷疑和芥蒂,但在共飲的時刻,曹操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今天下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呂布轅門射戟之前備下酒宴,邀請劉備、紀靈,以圖和解兩軍之間的爭鬥。雖然解決紛爭的本質因素不是酒,但酒至少起到緩和氣氛的作用。


仇覽為亭長時「人有陳元者,獨與母居,而母詣覽告元不孝。覽驚曰:『吾近日過舍,廬落整頓,耕耘以時。此非惡人,當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養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義乎?』母聞感悔,涕泣而去。覽乃親到元家,與其母子飲,因為陳人倫孝行,譬以禍福之言。元卒成孝子。」地方官仇覽親自招呼不和的母子一起飲酒,化解了他們之間的誤會和隔閡,同時感化了母子兩人,兒子成為了孝子。


《三國志·吳書十》之《周泰傳》中記述了孫權要封周泰為平虜將軍,而朱然、宗盛不服,「權特為案行至濡須塢,因會諸將,大為酣樂。權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權手自指其創痕,問以所起。泰輒記昔戰鬥處以對,畢,使復服,歡宴極夜。」


通過歡宴,化解了諸將心中的不解和誤會,達成了內部的團結。


2、


用酒來賞賜,是上層統治者籠絡下級,施恩示德的常用手段。


在鴻門宴上,項羽見樊噲威武勇猛的樣子,略有好感,「則與斗卮酒」,以示對其欣賞與喜愛。


漢初,封賞未定,高祖在張良的建議下「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齒為什方侯;而急趣垂相御史,定功行賞。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


封侯而置酒,定功而後行封,看來漢代的封賞儀式是要大擺酒宴,昭告全臣的。


「齊王(劉肥)獻上城陽郡為公主湯沐邑,並尊公主為王太后。呂后喜許之,乃置酒齊邸(諸侯王駐京師之地),樂飲,罷,歸齊國」。置酒於齊邸,自然是呂后對齊王的承認與寵愛的表現。


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單于想盡辦法使其投降,後來李陵降匈奴,單于得知他和蘇武曾經是朋友,於是「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希望通過美酒的誘惑和朋友的勸說使蘇武降於匈奴。


《漢書·王吉傳》記載:「(昌邑)王賀雖不遵道,然猶知敬禮吉……使謁者千秋賜中尉牛肉五百斤,酒五石,脯五束。」漢光武帝曾「憨(竇)融年衰,遣中常侍、中謁者即其卧內強進酒食。」兩漢朝廷給一些功德卓越的官吏賜酒,一方面表示禮遇賢良,另一方面也是恩寵激勵的表現。


循吏秦彭「每春秋饗射,輒修升降揖讓之儀。乃為人設四誡,以定六親長幼之禮。有遵奉教化者,擢為鄉三老,常以八月致酒肉以勸勉之。」童恢對「吏人有犯違禁法,轍隨方曉示。若吏稱其職,人行善事者,皆賜以酒肴之禮,以勸勵之。」兩位地方官用禮制教化手段,賜以酒食來鼓勵百姓遵禮行善。


兩漢期間皇帝曾多次賜民大酺,另外對鰥寡孤獨也屢有賜酒,這也是朝廷籠絡百姓,調和階級矛盾的常用手段。



3、


飲酒屬於正常的行為,但是過分飲酒或沉迷於酒就不好了,眾所周知飲酒多了容易誤事,酗酒的人給別人的感覺是消極享樂、自我剋制力弱,難成大事。


陳平曾因為受高祖之命捉拿樊噲,樊噲的妻子(呂后的妹妹)記恨在心,多次向呂后進讒「陳平為相治事,日飲醇酒,戲婦女」,呂后聽了後,沒有生氣,反而竊喜。



曹參為垂相的時候「日夜飲醇酒」,卿大夫還有他的下級官吏以及賓客見他不務正事,紛紛來勸說,結果「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


陳平、曹參的酗酒都和呂后當政有關,當時呂氏權傾朝野,一些支持劉氏的老臣都不得善終,而他們兩位正是跟著高祖打天下的開國之臣,呂后當然是很留意他們的政治趨向。為了自保,他們就用酒來作迷霧彈,以酗酒之名來自污其身。



4、


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酒還是消滅異己的特殊工具。「鴻門宴」就是這方面的顯例,范增本想藉此宴殺死劉邦,卻因為項羽的婦人之仁和劉邦部下的勇敢智慧而失敗。


成帝時的輔政大臣上官桀與霍光有矛盾,欲反,「乃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格殺之」。


「鴆酒」也常常是消滅政敵的有力武器。呂后曾多次用鴆酒,僅僅《史記》上記載的就有對趙王如意和齊王劉肥的兩次毒害。


武帝去世留下遺命讓霍光等三位大臣輔政,衛尉王莽的兒子王忽表示懷疑,說武帝去世時他就在身邊,沒看到有什麼遺命。霍光很生氣,狠狠責備了王莽,王莽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竟然鴆殺了自己的兒子。


運營/婷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品生活 的精彩文章:

放縱自我:《金瓶梅》里的假道學!
日本731部隊在華:諾門罕戰役!

TAG:讀史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