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羅馬對外征戰均在共和時期完成,到了奧古斯都才放棄吞併世界

羅馬對外征戰均在共和時期完成,到了奧古斯都才放棄吞併世界

原標題:羅馬對外征戰均在共和時期完成,到了奧古斯都才放棄吞併世界



文/吉本

羅馬對外重大的征討作戰均在共和時期完成。後繼各朝皇帝一般而論都能秉持元老院的政策,對於歷代執政官發揮旺盛的企圖心,領導尚武精神的人民贏得的領土,大致都能感到滿足。羅馬建國最初的七百年中,傲世的戰功獲致應接不暇的勝利,到了奧古斯都(Augustus)當政,才放棄吞併世界的雄心,用穩健作風主導政策,並且將這種精神在公眾會議中表露無遺。因為稟賦和環境的影響,奧古斯都養成愛好和平的習性,同時也不難發覺羅馬已處於巔峰狀態,雖然毋須畏懼戰爭,也不必把一切軍國大事全部訴諸武力解決。


此外,遠地作戰的艱苦情勢與日俱增,使得勝敗未能預料,戰爭所導致的後果,是愈來愈多的動亂與愈來愈少的利益。奧古斯都有豐富的征戰經驗,更能印證他的看法,在經過深思熟慮的評估以後,確信以他審慎的作風,對於無法制服的蠻族只要稍做讓步,仍能保持羅馬的安全和尊嚴,所以不必讓他的臣民和軍隊,冒著帕提亞人(Parthians)的矢石再度交戰,寧願簽訂保持顏面的條約,讓對方歸還克拉蘇(Crassus)所失去的鷹幟和被俘的官兵。


奧古斯都當政初期,有將領主張要把衣索比亞(Aethiopia)和阿拉伯·費利克斯(ArabiaFelix)納入版圖,他們千里行軍到達南部熱帶地區,炎酷的天候擊敗入侵的羅馬軍隊,使得僻遠地區不諳戰爭的土著免於刀兵的災禍。歐洲北部的國家並不值得勞師動眾去征服,日耳曼的森林和沼澤地帶,居住著孔武有力的蠻族,他們為了自由寧願捨棄生命,在和羅馬人初次接觸,似乎是屈服在軍團的優勢武力之下,等到背水一戰,卻又能奮勇求勝,重獲獨立自主。這使得奧古斯都感到氣數態勢的變化難以預料,一直耿耿於懷。


奧古斯都崩殂後,遺囑在元老院公開宣讀,給繼位者留下極珍貴的指示。羅馬帝國疆域西到大西洋、北至萊茵河和多瑙河、東以幼發拉底河為界、南到達阿拉伯和阿非利加的沙漠,把大自然的地理限制當做永久的防線和邊界。

人性好逸惡勞,原本無可厚非,明智的奧古斯都所提出的懷柔政策,所以為後來的皇帝全盤接受,還是他們心存畏懼及惡習纏身所致。最初幾位當政者,要不是一味追求奢華淫樂,就是暴虐無道殘民以逞,很少視導部隊和巡幸行省。雖然自己怠惰而忽略武事,又怕驍勇善戰的部將作戰凱旋,功高震主篡奪帝座,所以把建立事功當成對君權的無禮侵犯。每一位羅馬將領率軍在外。都小心翼翼以守土為職責所在,不願征討蠻族,以免惹來殺身之禍。


摘自(英)吉本(Gibbon,E.)著,席代岳譯《羅馬帝國衰亡史》(美文佳譯,精裝全六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番茄歷史文摘 的精彩文章:

如果仔細翻閱歷史,古代的中國人和後來的中國人似乎根本不是同一個物種
刺殺秦始皇!漢初三傑張良年輕時也有如此憤青的行為

TAG:番茄歷史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