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東原來也有一個大清朝,崛起之路真的太像了 | 地球知識局

中東原來也有一個大清朝,崛起之路真的太像了 | 地球知識局

原標題:中東原來也有一個大清朝,崛起之路真的太像了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712-奧斯曼帝國崛起


作者:深眸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在當代土耳其社會,無論社會大眾還是國家領導人,都對歷史上奧斯曼帝國的輝煌時代心馳神往。那確實是突厥人歷史上的黃金年代,從黑海、地中海到紅海,無處不可見奧斯曼人的旗幟。



這個帝國的崛起很有意思,經歷200多年的南征北戰,它從一個弱小、貧瘠的部落酋長國一躍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最鼎盛時帝國人口達到2000多萬,蘇丹財政收入是西班牙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兩倍多。甚至差一點扣開維也納之門,令歐洲諸國瑟瑟發抖。


是什麼讓奧斯曼帝國如此快速地取得了這樣的成就?


野蠻人的文明時刻


奧斯曼人能夠快速崛起的基礎,和後來他們親手滅亡的拜占庭帝國大有關係。


今天土耳其所在的安納托利亞半島,在拜占庭帝國中期就開始出現了大量突厥人。伴隨著12世紀開始的蒙古西征,這裡的突厥人變得越來越多。他們在部落制的基礎上,建立了大量的小國家,是當時黑海南岸不容小覷的一支力量。

在之前伊斯蘭教向中亞擴張的浪潮中


突厥人藉由宗教反向滲透


不僅大量控制阿拉伯帝國的地方政權和軍隊


而且永久性進入了小亞細亞半島



奧斯曼家族所在的區域,名為比提尼亞地區,是緊鄰著拜占庭帝國東側的地區。這裡是貧瘠的安納托利亞半島的邊緣,土地相對肥沃,而且能夠受益於拜占庭帝國及其附屬國的海上貿易。這讓這個國家的穆斯林和周邊的基督徒關係相當密切,不僅有一些希臘化的傾向,而且在宗教立場上也相對溫和。


和內陸高原相比


海峽區和比提尼亞的條件相當好了



而他們西邊的鄰居拜占庭帝國正處在巨大的外部壓力之下。西邊,是經常借著東征異教徒的名義,搶掠帝國的天主教世界;東邊,是絕對的異教徒塞爾柱羅姆人,他們的伊斯蘭信仰相當堅實,總有西征的傾向;北邊,是蒙古帝國的繼承者金帳汗國,雖然已經沒有了當年橫掃千里的實力,但仍然不是好惹的善茬。

拜占庭曾經因十字軍東征而被搞得四分五裂


如果不是蒙古人重創阿拉伯


拜占庭可能會更早倒在伊斯蘭戰士的馬下



而奧斯曼人的存在,正好可以作為拜占庭帝國與塞爾柱羅姆人之間的屏障。在晚期拜占庭帝國的支持下,奧斯曼人比其他突厥兄弟獲得了更多的農業與商業指導,知識是第一生產力。


在海邊吃過見過的奧斯曼人


和內陸的游牧老鄉比,已經不一樣了




其實在和拜占庭帝國的交往過程中,奧斯曼人沒有徹底丟掉突厥人的游牧特徵。在他們向外邁出征服腳步時,著名的「加齊傳統」是保障他們戰鬥力的基本因素之一。

所謂的「加齊」,其實是奧斯曼人自認邊疆民族的一種共識,要求戰士之間同甘共苦,沒有高低貴賤,人人都可以通過戰功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不分你我,一同戰鬥



而位於兩大宗教勢力之間的地理位置,也讓奧斯曼人秉持著寬容的宗教政策,只要按規定繳納貢賦,異教徒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信仰。


這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米勒特製度」。該制度創建者穆罕默德二世佔領君士坦丁堡之後,允許非穆斯林宗教團體或氏族(即「米勒特」)在不損害帝國利益並承擔捐稅的基礎上,擁有專門的宗教文化和教育機構,可以保持本民族語言文字,充分享受內部自治權。


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憑藉著拜占庭帝國的經濟和技術支援,再加上兩種不多見的制度,奧斯曼邁出了對外征服的腳步。整個14世紀,奧斯曼人都在不斷蠶食塞爾柱羅姆蘇丹國的領土,並開始對黑海西岸和東地中海的一眾臣服於拜占庭的小國動手。


君士坦丁堡陷落前夕


所謂的拜占庭帝國

事實上只是君士坦丁堡城邦了



雖然這個進程一度被殘存的蒙古勢力打斷,但歷史大勢不可阻擋。包容、強悍、富裕的奧斯曼人很快就直接把矛頭轉向了過去的老大哥拜占庭帝國,並在1453年攻下了君士坦丁堡,控制了黑海南岸和地中海東岸,成為了新一代的世界大帝國。


真理在我大炮的射程之內


(這可是奧斯曼人的真理大炮)



經濟和政治的優勢


拿下一兩個對手不是難事,但龐大的帝國要想繼續擴張,必須有相匹配的強勁經濟實力。


13世紀之前,奧斯曼的經濟生活以純粹的游牧經濟為主要形式。在拜占庭人的指導下,他們也逐漸從游牧轉向定居,學習從事農業生產。在吞併了塞爾柱羅姆蘇丹國和拜占庭的殘餘之後,由於控制了關鍵的貿易通道,奧斯曼的經濟也在向商業化轉型。


沒有比收過路費更輕鬆的了

(伊斯坦布爾海峽)



素丹們在商業上實行吸引、鼓勵外國商人投資的政策,使得城市的手工業和商業迅速發展起來。1453年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形成了既有游牧經濟、又有農業經濟和繁榮商業貿易的混合型經濟模式。這不僅讓奧斯曼人擺脫了傳統游牧經濟的脆弱性,更讓他們的經濟體量快速增大,得以供養更多職業軍人。


有了經濟基礎,政治改革也得以展開。早期奧斯曼國家改變了部落社會的體制,實行中央集權制度,軍隊與朝廷官員只聽命於蘇丹,稅收也歸於王宮之手。滲透基層的管理模式,跳過了中間層層拔毛或是各自為政的封建領主,調度資源對外作戰非常方便。



反觀當時的歐洲,封建分割到處存在,權力根本不能集中在君主手中,也更沒有效忠於國家的強大軍隊。還有教權和王權互相制約,社會十分鬆散,自然容易被奧斯曼帝國各個擊破。若非在維也納城下奧斯曼人吃了反包圍的虧,歐洲的歷史進程都有可能被改寫。



有了強大的經濟基礎和快速調度資源的能力,蘇丹們的個人好奇心也就得以施展了。自喜愛大炮的穆罕默德二世之後,成建制的炮兵很快在奧斯曼軍隊中普及,彷彿在向基督徒證明他們不是一群野蠻的穆斯林游牧民。


當時的大炮由於技術落後


只能造得非常笨重,難以運輸

甚至要在戰場前就近鑄造...



海上的軍事實力也在快速升級。已經徹底佔據了黑海和半個地中海的奧斯曼海軍得到了當地海洋民族的指導,很快建立了強大的海軍。奧斯曼帝國的主力戰艦加利帆船在噸位和槳手數量上都遠勝歐洲同時代的對手,在大規模海戰中佔盡了便宜,在同海洋文明的威尼斯人和葡萄牙人交鋒時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雖然地中海上的主要島嶼


奧斯曼只佔有塞普勒斯和克里特


但能夠分得半個地中海


對於不擅水戰的中東政權已屬不易



江山底定之後,奧斯曼人發現,自己治下的帝國已經成為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碩大帝國。他們不僅將黑海變為自己的內海,還控制著影響世界的地中海和紅海航線;然而內部的民族、宗教問題也相當混亂,不僅有穆斯林、基督徒,還有猶太人、原始宗教信徒甚至類似拜火教的小教派。原有的地方貴族都對聽命於素丹感到猶豫,一有機會就會反叛。


此時的帝國雖國土遼闊通衢四方

但也弊病纏身內憂不斷了



打天下易,治天下太難了。


帝國的三層洋蔥


對如此龐大的疆域,帝國採取了「核心-外圍-邊緣」的分層治理方式。


帝國的核心地帶是小亞細亞半島,直接受素丹的統治。在這個地區,統治者權力合法性的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素丹所控制的軍隊和民眾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宗教合法性。


幾乎就等於今日的土耳其



1517年,素丹謝里姆一世率領軍隊征服埃及之後,開羅的末代哈里發將頭銜讓給了謝里姆一世,蘇丹成為「兩聖地的僕人」。伊斯蘭教與奧斯曼的結合使帝國獲得了急需的合法性,幫助帝國獲得了穆斯林的向心力。


奧斯曼人的清真寺一定不能輸給拜占庭的教堂

要讓整個伊斯蘭世界都來見證蘇丹的虔誠



帝國統治的外圍是廣大的阿拉伯世界。1517年謝里姆一世征服埃及之後,將包括敘利亞、阿拉伯半島和埃及在內的廣大阿拉伯地區都納入其權力輻射範圍,設置帕夏這樣的封疆大吏管理這些地方,分擔中央政府的壓力。雖然時有叛亂髮生,但在帝國強勢時期這都不是大問題,


帝國的邊緣地帶包括馬格里布、巴爾幹、黑海北岸,馬格里布過於遙遠,始終與奧斯曼本土若即若離,只要他們不倒向西班牙即可。而巴爾幹和黑海北岸對奧斯曼頗為重要,能否成功在歐洲大陸站穩腳跟決定了奧斯曼的未來,但這裡民族宗教頗為複雜,俄國與奧地利在外虎視眈眈,留給蘇丹的時間並不多。


小亞細亞——突厥+伊斯蘭


阿拉伯世界——非突厥+伊斯蘭


外圍世界——非突厥+非伊斯蘭


(粗暴總結..)



帝國本身也在不斷吸納下屬地區的文化精華,在爭奪輿論制高點的意識鬥爭中試圖佔得上峰,更好地維護自己的統治合法性。


在文學藝術方面,奧斯曼人借鑒波斯詩歌的模式譜寫出美麗的詩篇。在宗教文化方面,大力興辦學校,開設醫館,建立清真寺,制定優惠政策吸引伊斯蘭學者為帝國服務。


比如素丹穆拉德二世就喜好與文人交往,藉助他們的幫助編纂了第一本奧斯曼人的編年史,作為帝國的標杆文化工程;穆罕默德二世也不僅是一位「征服者」,更是文學和哲學愛好者,他熟悉波斯文學和阿拉伯文學,能熟練使用塞爾維亞語、義大利語和希臘語與人交談。


奧斯曼人的文化與體育活動也是頗為豐富多彩的



總之,早期奧斯曼素丹們善於學習,重視宗教機構和文化事業的發展。這保護了被政府地區的文化自尊心,並將帝國核心的文化高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緩解了帝國內部的文化衝突,讓帝國的基本領土得以穩固。


總的來說,奧斯曼帝國的崛起過程,也是奧斯曼人在各種形式的文明交往中不斷借鑒、學習和創新,並改變自身的過程。


奧斯曼帝國在文明交往中發展為一個定居性的農業帝國,並創立了一套獨特的社會管理和政治統治制度,形成了強悍先進的軍事管理體系,並發展了本國的宗教文化,這造就了奧斯曼帝國軍事上的不斷勝利、社會秩序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


這些表現使16世紀打上了「奧斯曼黃金時代」的標籤,這也是當今土耳其國家的民眾十分懷念奧斯曼時代的原因所在。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朝鮮說自己有三千里江山,哪來的?地球知識局
中國遠征軍是如何解放緬甸的?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