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或許他再也不會拍出一部像《殺死比爾》這樣純粹的迷影電影,但有一部這樣的電影就足夠值得我們一次次去回味了。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當代好萊塢電影越來越寡淡了。除了滿天飛的超級英雄,就是頒獎季那些不痛不癢的藝術片,再者就是各種翻拍和續集電影老調重彈,在同樣的片名後面加上數字或者新的副標題,就好像等同於告訴觀眾,「我們真的想不出好的新點子了。」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昆汀·塔倫蒂諾


好在我們還有昆汀·塔倫蒂諾,一個真正熱愛電影,並且擁有超人般執行力的導演。儘管與哈維·韋恩斯坦的交情讓他近來承受了一些非議,但真正熱愛電影的影迷不會因此而蒙蔽自己的雙眼,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給這位當代最偉大的美國電影匠人。

事實上昆汀算不上高產,算上正在拍攝的《好萊塢往事》,他在過去26年里只拍攝了10部長片;事實上昆汀的作品也並非一般意義上藝術電影,他從未剔除掉自己B級趣味,雖然以主流觀點來看這類影片並不太能登上大雅之堂。翻開他的作品列表,最能體現他的個人風格的一部作品,毫無疑問是《殺死比爾》上下兩部。

為何這麼說呢?

眾所周知,曾在錄像帶租賃點裡打工的昆汀閱片量驚人,且口味紛雜。從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到法國電影新浪潮,從義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到邵氏新派武俠動作片,從日本劍戟片再到黑色電影,可以說過去百年電影史上的精品,昆汀幾乎都有涉獵,龐大的觀影量是他成為導演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烏瑪·瑟曼經典形象

有些電影導演會盡量迴避觀看大量電影,以此來減少其他導演對自己作品的影響,昆汀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不迴避,反而取百家之長,再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混搭風格,今天要說的《殺死比爾》正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15年前的今天,這部風格另類的影片在北美上映,全球票房收入達到1.5億美元,成為昆汀截止目前,最為成功的一部作品。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如果約瑟夫·馮·斯登堡準備拍《摩洛哥》時瑪琳·黛德麗懷孕了,他也會停下來等黛德麗!」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低俗小說》已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從處女作《落水狗》的一鳴驚人,再到《低俗小說》成為全球流行文化符號,昆汀的導演之路可謂一帆風順,但拍攝《殺死比爾》時卻沒有那麼順利。

1997年昆汀完成了自己的第三部作品,一部向黑人剝削電影致敬的作品《危險關係》,之後他卻長時間陷入沉寂。在《殺死比爾》上映之間的六年里,他在做什麼?

事實上《殺死比爾》的構思從《低俗小說》快要拍攝完成時就有了,烏瑪·瑟曼在影片拍攝間隙與昆汀熱火朝天的討論起一個新娘復仇的故事構思。討論雖然激烈,但真要拍起來總得先落實在劇本上。完成《危險關係》後,昆汀就投入到《殺死比爾》的劇本創作中,事實上這個過程比他想像的還要困難。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殺死比爾2》預告片


大家都知道昆汀電影雖然常常被冠上暴力美學的標籤,但他電影中真正標誌性的場景是角色們漫不經心的閑聊,暴力場面雖然極具衝擊力但往往粗暴簡單。著名影評人「大拇指」羅傑·伊伯特提到《低俗小說》時就盛讚影片中那些回味無窮的台詞,這種鬆弛的狀態與突如其來的暴力是昆汀電影的魅力所在,而在創作《殺死比爾》時,他必須得做出一些改變。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影片中的第一場戲


影片的第一章對於昆汀來說是最難創作的,在一座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的家中,烏瑪·瑟曼向當年對她下毒手的其中一位兇手復仇,故事和角色在此時都還未展開,除了烏瑪·瑟曼的角色有一段凄慘的前史外什麼都不能透露給觀眾,動作場面卻劍拔弩張。這讓昆汀十分抓狂,他曾表示「因為那是他作為電影製作人要把自己帶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上。」

在這種抓狂的狀態下,昆汀寫劇本就寫了一年半,快要完稿時女主角烏瑪·瑟曼卻懷上了伊桑·霍克的孩子……雖然前期製作又要擱淺,但昆汀毫無怨言的支持烏瑪·瑟曼先安心養胎生女,並留下那句著名的「如果約瑟夫·馮·斯登堡準備拍《摩洛哥》時瑪琳·黛德麗懷孕了,他也會停下來等黛德麗!」

在昆汀的原始構想里,比爾這個超級反派必須得由大人物來出演,他心目中的完美人選是《雌雄大盜》里飾演克萊德的沃倫·比蒂,好萊塢頭號花心浪子。也許一開始構思影片時的1994年,沃倫·比蒂尚能與復仇新娘一戰,但影片真正投入拍攝已是2000年後,70多歲的沃倫·比蒂已經無法拍攝其中大部分動作戲了,硬派男星大衛·卡拉丁取而代之,如今來看這也是個上佳的選擇。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劉家輝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


為了讓影片具有真正的香港動作電影的味道,昆汀請來了袁和平作為影片的動作指導,還請來香港動作巨星劉家輝出演影片。劉家輝在《殺死比爾》中飾演了兩個角色,上部里他只是出演了日本黑幫「Crazy 88」里的其中一位打手,而下部中他的戲份更加出彩,飾演了頗具邵氏武俠色彩的傳奇大師白眉。

其實一開始昆汀想要自己出演這位導師的角色,但後來想要全身心做導演才讓劉家輝又演了第二個角色,當然昆汀對他的表現非常滿意,甚至表示「不選他簡直就是在犯罪」。劉家輝回憶與昆汀的初次邂逅時候還提到一件巧事。昆汀迷戀香港動作片遂邀請劉家輝出演影片,兩人第一次見面約在上海,劉家輝穿了一件中國特色的唐裝,恰巧昆汀也穿了一件唐裝來見他,還雙手抱拳用中文稱呼他「師父」,兩人相聊甚歡,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劉家輝飾演的白眉


影片里絕大多數亞洲戲份都是在北京電影製片廠拍的,包括經典的「青葉屋」大屠殺的戲份,這場戲的群演甚至是中國人,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China Film Co-Production Corporation)作為協拍方與昆汀的劇照共同完成了這些戲份,所以《殺死比爾》中也有中國電影的少許血統。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中方第一副導演張進戰在《殺死比爾》里出演了一個日本黑幫老大


投入拍攝後周期也時常被拖延,還是那場著名的日本餐廳「青葉屋」的戲份,原本計劃拍攝半個月完成卻拍了兩個半月,昆汀不惜時間成本力求拍出最理想的效果,但預算只有5500萬美元的情況下他也必須刪掉一些劇本里的戲碼。比如在原始劇本里,第二章應該是栗山千明飾演的女殺手果果的妹妹來尋烏瑪·瑟曼復仇,兩人發生了激烈的交火,但正片中第二章則是「血濺五步的新娘」。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烏瑪·瑟曼《殺死比爾》片場撞車事故


而影片中另一段拍攝花絮成為如今最具爭議的部分。今年年初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烏瑪·瑟曼曝光《殺死比爾》製片人哈維·韋恩斯坦曾對她性騷擾,而昆汀在拍攝時冒著出意外的風險,堅持讓她拍攝開車追殺比爾的戲份。

烏瑪·瑟曼對《紐約時報》爆料稱,一名隊友曾告訴她車輛有問題,因為變速箱重新配置過。烏瑪·瑟曼覺得開這輛車不安全,想讓替身幫忙開車,但昆汀導演堅持讓她親自開。昆汀說「我答應你車子沒事,這是一條筆直的路。」在拍攝時烏瑪·瑟曼駕車撞上了一棵樹,這讓她遭受了腦震蕩,腿部和背部都嚴重受傷。瑟曼透露後來電影公司希望她簽署一份後續免責的聲明,才會把這段視頻給她,而她當時拒絕簽署。去年韋恩斯坦新聞發酵後,烏瑪·瑟曼再次向昆汀施壓,他才終於給出這段視頻,並原諒了昆汀,「這可能會給他(昆汀)帶來個人傷害,他做了正確和勇敢的事情,我為他感到驕傲。」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拍完了好開心!」

最終,歷時155天,《殺死比爾》終於拍攝完成,但問題又來了。素材實在太多,昆汀打算將影片剪輯為3小時左右的版本發行,但韋恩斯坦給了他一個中肯的建議,將影片剪為上下兩部分別發行,昆汀的大部分創意都得到了保留,尤其是其中交代劉玉玲飾演的白蛇( O-Ren Ishii)前史的動畫段落,這部分昆汀原計劃是要剪掉的,但因為分為上下兩部而最終得到了保留。

於是一部影片最終被分割為《殺死比爾》和《殺死比爾2》,兩部影片分別於2003年10月10日與2004年4月16日在北美上映!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其實我每部戲都是這兒抄點,那抄點,然後把它們混在一起。」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法外之徒》


1964年上映的法國電影《法外之徒》是電影大師讓-呂克·戈達爾的代表作,影片中引用了大量電影、文學、漫畫等各個領域的文本,主角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出自雷蒙·格諾的小說,某個片段的配樂可能出自雅克·德米的電影。這種在電影中大量出現別的作品的雙關語成為戈達爾早期電影的標誌之一。

這和昆汀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昆汀·塔倫蒂諾是戈達爾的粉絲,甚至他自己的電影公司就叫做「法外之徒」。

昆汀的電影中也經常出現致敬或是引用的方式來完成影片中橋段,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其實我每部戲都是這兒抄點,那抄點,然後把它們混在一起。如果不喜歡的話,觀眾大可不看,我就是到處抄襲橋段的。偉大的藝術家總要偷橋段,是偷,不是什麼他媽的致敬。」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比如這一幕就源自經典動作片《黑色星期日》


簡單來講,《殺死比爾》就是一部東抄抄,西學學「拼湊」起來的電影,從中你能感受到昆汀·塔倫蒂諾式的電影趣味。

影片主要的風格來源主要有香港邵氏動作電影、日本武士電影以及義大利通心粉西部電影。

香港邵氏動作片的影響最為突出,從片頭向邵氏LOGO致敬開始,到請袁和平、劉家輝助力拍攝,昆汀由內到外都絲毫不迴避對香港動作電影的熱枕。袁和平親力親為設計了影片中的動作場面,而劉家輝塑造的白眉則是最典型的中國武俠電影中世外高人的形象,如若仔細觀察還能發現更多與香港電影的關聯。

比如急速的變焦鏡頭,這種手法是邵氏影片中敘事轉場、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最常見的方式,甚至到了濫用的地步,因為簡單粗暴太過劇烈在其他電影中並不多見,而《殺死比爾》中昆汀使用這種了這種手法,「邵」味十足。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劉家輝第一場出場時的快速變焦鏡頭


每當暴力場面快要出現時,影片中就會想起十分刺耳的警報式音效,這個處理也不是昆汀的原創,是直接將1972年香港電影《天下第一拳》中的音效搬了過來,在原片中每當羅烈出招時就會響起這個音效。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這一幕當然是致敬李小龍


當然最醒目的還是烏瑪·瑟曼在第一部中一襲黃衣的「李小龍」式造型,顯然是在向1978年李小龍的經典電影《死亡遊戲》致敬。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昆汀為了還原原汁原味的港式動作片味道,拒絕了用電腦特效製造和渲染血腥鏡頭,而是用了70年代香港動作片使用的傳統手工特效,用安全套中注滿紅色液體來製造血漿噴射的效果,血液的色調也故意調製的偏亮,從成片效果來看,這種土辦法十分成功。

另外在影片中的另一大視覺元素便是日本武士電影的影響。烏瑪·瑟曼來到日本拜見鑄刀大師服部半藏,這個名字就取自日本戰國時期忍者武士。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白蛇造型酷似修羅雪姬


身著白色和服的女人矗立在日式庭院的雪地里,手持利器的她身上沾染上了鮮血,劉玉玲飾演的白蛇的造型明顯源自1973年的日本電影《修羅雪姬》,而當兩人交手時並沒有像香港動作片那樣你來我往不斷短兵相接,而是簡簡單單兩回合幾刀之類見分曉,特別是最後一擊時兩人的橫向移動,都是滿滿日本武士劍戟片的處理方式,在《宮本武藏 完結篇 決鬥岩流島》中武藏和小次郎也是如此完成最後決戰。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剪影效果


在青葉屋大屠殺的後半段,藍色背光下烏瑪·瑟曼與一群黑社會廝殺,形成剪影的視覺效果,這種處理源自一部冷門的日本電影《武士暢想曲》,可見昆汀涉獵之廣泛。這種處理方式在《殺死比爾2》中也曾出現過。

義大利通心粉西部片是昆汀最愛的一類影片,這類影片以萊昂內的「鏢客三部曲」為代表,故事通常都在講述曠野西部小鎮上的快意恩仇,許多鏡頭都有很高的辨識度。烏瑪·瑟曼回憶起自己經歷時,昆汀使用了現在已經不多見的疊印鏡頭,用她的雙眼加上閃回鏡頭,再鋪上一層紅色濾鏡,在視覺和情緒表現上頗具創造力,然而這個鏡頭也不是他原創的,而是源自義大利西部片《死神騎馬來》。而萊昂內在《西部往事》中用虛焦鏡頭表現人物在西部曠野中行走的處理方式,以及在《黃金三鏢客》里主人公倒在地上被槍指著的鏡頭,全都被昆汀直接採用。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暴力少女


將昆汀「抄襲」經典電影處理方式一一羅列並不是為了「揭穿」他,而是為了佐證這種大量的引用、模仿、致敬已經成為昆汀電影的標誌性風格之一。事實上也只有像昆汀這樣的「影迷」式導演作品中,才能出現將日本武士電影世界觀與香港功夫電影世界觀完美交融在一起的電影,這種有些關公戰秦瓊意味的混搭風構成了《殺死比爾》乃至昆汀電影的底色。

在《殺死比爾》中,你可以看到穿著李小龍衣服的金髮美女手握日本武士刀,可以看到她的對手是拿著流星錘穿著日式校服的高中女生,這種混搭的風格配合血脈僨張的暴力鏡頭,昆汀創作出了一個獨特的電影空間,在這個空間中他將自己的個人趣味融入其中,而至於故事文本,僅僅是為彰顯趣味提供一個平台而已。

如果你不是資深影迷,《殺死比爾》每次充滿創意的處理方式都能讓你獲得生理上的愉悅,如果你是資深影迷,每當這些處理方式出現時,你都能發現它與其他經典電影之間的聯繫,從而與昆汀形成另一種更深層次的影迷間的交流,自然也能獲得更大的滿足。


垂死新娘復仇路為何成為經典 紀念《殺死比爾》上映15周年


縱觀昆汀的導演生涯,《殺死比爾》正好是他對東西方電影狂熱迷戀的一封雙語情書,在它之前昆汀是更為純粹的影迷型導演,試圖向觀眾展示一個迷影男孩的純真趣味,在它之後,昆汀用更嫻熟的電影技法,將興趣轉移到對歷史的解構和挖掘中去。或許他再也不會拍出一部像《殺死比爾》這樣純粹的迷影電影,但有一部這樣的電影就足夠值得我們一次次去回味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