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譚鐵牛:人工智慧發展需要理性務實

譚鐵牛:人工智慧發展需要理性務實

人工智慧經歷62年發展,風雨兼程,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專用人工智慧取得突破性進展並得到廣泛應用。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譚鐵牛在參加人工智慧創新論壇時指出,人工智慧將對生產力和產業結構產生革命性影響,並推動人類進入普惠型智能社會。

儘管當前智能機器人、認知專家顧問、機器學習、自動駕駛等人工智慧熱門技術與領域正處於期望膨脹期,但在譚鐵牛看來,通用人工智慧及人工智慧的整體發展仍處於初步階段,人工智慧還有很多「不能」。

譚鐵牛提醒,人工智慧發展現在缺的不是熱情,而是「理性務實」。「要理性分析我們的現實需求,理性設定發展目標,理性選擇發展路徑,務實推進各種計劃、規劃的實施。」

譚鐵牛還分享了關於人工智慧後續發展的幾點思考。他認為,誠然人工智慧的春天剛剛開始,但其發展不應只被當下熱點一葉障目,加強基礎紮實的原創研究是要務。

以此為準則,我國應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態。對此,譚鐵牛提出構建人工智慧的「新核高基」:「新」指新型開放創新生態,如軍民融合、產學研融合等;「核」指核心關鍵技術與器件,如先進機器學習技術、魯棒模式識別技術、低功耗智能計算晶元等;「高」指高端綜合應用系統與平台,如機器學習軟硬體平台、大型數據平台等;「基」指具有重大原創意義和技術帶動性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如腦機介面、類腦智能等。

要想收穫人工智慧帶來的紅利,首先應保證其安全、可控、可靠發展。「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倫理問題研究及風險管控方面相對滯後,」譚鐵牛強調,「這種滯後局面與我國現階段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不相適應,並可能成為我國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一大掣肘。」

譚鐵牛還建議推動共擔共享的全球治理。「我國應該發揮一個大國應有的作用,包括推進人工智慧技術標準和安全標準的國際共性問題研究。」

此外,關於人工智慧引發的隱私問題、安全問題以及系統本身的安全問題,當前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這其中有技術層面的問題,也有法規監管不到位的問題。」譚鐵牛指出,人工智慧系統的安全問題暫不嚴重,但更應引起高度重視,未雨綢繆,「需要相關各方坐在一起,形成合力,展開面向未來的綜合研究」。

來源:中國科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泥小譚教畫古生物復原圖之單脊龍
科學家揭示桃色澤同源調節基因的功能分化機制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