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文狀元,回鄉顯擺,武狀元不服,給他出一上聯,文狀元當場認輸

一文狀元,回鄉顯擺,武狀元不服,給他出一上聯,文狀元當場認輸

明代是一個文人才子輩出的時代,而且誕生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部《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科舉取士在明代成為做官求取功名的主要途徑,所以這裡匯聚了全社會最頂尖的人才。

這其中,以解縉、楊慎、徐渭最為著名,特別是楊慎,為三人之首,甚至可以是明代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中最博學多才的一個人。而這樣的一個人居然會為一個對聯而冥思苦想好幾年,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楊慎是四川新都人,東閣大學士楊廷和的兒子,標準的官二代。不過他可不是個紈絝子弟,在當年可謂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在科舉上更是一路綠燈,一直到高中狀元,志得意滿。那年,他才二十三歲,這錦繡前程正在等著他,放眼天下,在才學上他還真沒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在他中了狀元之後,要走水路坐船回家,要風風光光的回鄉。人生最得意的事,也莫過於此了。

可不湊巧的是,在走過一個狹窄的河道時,對面偏偏又走過來一條船。沒等楊慎說話,他這船的船家先說了:「我家公子是新科狀元,還請對面船家給個面子,讓個路。」

可無巧不成書,對面的居然也是狀元,不過是武狀元。明朝重文輕武,這武狀元不比文狀元。武狀元一聽這船上居然是楊慎,心中不免有些不服。

這武狀元隨後說道:「原來是新科文狀元。按說我們文武不是一路。不如比試一番,贏者先過去。」

楊慎聽後微微一笑:「兄台是武狀元,自然武藝過人,比武藝的話,小弟甘拜下風。」

武狀元接著說道:「楊兄誤會了,比武豈不傷了和氣。我聽說兄台文采天下無雙,我這裡有個對子,假如兄台對上了,就請你先過。」

楊慎心中暗喜,這天下還有我對不上的對子,當即答應了。

武狀元高聲吟誦道:「兩舟並行,櫓速不及帆快。」

乍聽起來,似乎不難,而其實內有玄機,「櫓速」諧音「魯肅」,「帆快」諧音「樊噲」,前文後武,暗示文臣不如武將。這可謂一語雙關,楊慎一時居然想不起該如何對,只好願賭服輸,讓武狀元先過去了。

事後,楊慎總覺得輸了一招,一直想把下聯對出來。多年以後,楊慎在家裡人大婚之日,聽見外面鑼鼓喧天,突然有了靈感,終於想出了下聯:」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簫和。「

這「笛清」指「狄青」,「蕭和」指「蕭何」。蕭何是漢初三傑之一,開漢四百年基業,自然比狄青的成就高出很多,這回當然是文勝過武了,算是終於扳回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史話 的精彩文章:

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登基30天神秘駕崩,死因令人無語
封神:他與姜子牙齊名,一生效忠昏君,助紂為虐,卻被後人稱讚

TAG:煮酒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