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代表中國出征奧斯卡,姜文憑什麼比張藝謀能打?

代表中國出征奧斯卡,姜文憑什麼比張藝謀能打?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被寄予厚望的《影》落選。

倒是很少在征奧名單里被人提及的《邪不壓正》,成為了官方唯一的種子,報名了奧斯卡。

代表中國出征奧斯卡,姜文憑什麼比張藝謀能打?

姜文導演《邪不壓正》出征奧斯卡的官方海報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新聞。

《影》上映之後,幾乎已經「內定」為了奧斯卡的參賽選手,現在半路殺出了《邪不壓正》,令人頗感意外。

畢竟《邪不壓正》上映之後的口碑,毀譽參半得很厲害。

而《影》的口碑則一路不俗,甚至很多人認為,這是國師的翻身之作,是他在兜兜轉轉十餘年之後,找到了中國式武俠藝術片拍攝方法的代表作。

代表中國出征奧斯卡,姜文憑什麼比張藝謀能打?

張藝謀導演的《影》

《影》在一定程度上捨棄了張藝謀的色彩美學,但黑白灰在另一種意義上,也是一種色彩系統。

從這個視覺系統的角度看,《影》和《英雄》在色彩上,並未拉開明顯的距離。

代表中國出征奧斯卡,姜文憑什麼比張藝謀能打?

張藝謀《英雄》劇照

而在立意和主題上,《影》所聚焦的是人性的反轉和對權利的貪慾,與2006年送選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也沒有拉開距離。

所以,眾望所歸的《影》,在「國師」的作品序列中,並算不得上佳之作;在他近幾年顛簸不定的水準線上,也沒有太過於出色的地方。

選送《影》,最可能的結果是,根本沒法進入小名單,更別提得到提名了。

因而,一年一次的奧斯卡,為什麼一定要留給張藝謀呢?

代表中國出征奧斯卡,姜文憑什麼比張藝謀能打?

張藝謀導演《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是,從2003年的《英雄》之後,到目前為止,華語電影從未得到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那麼現在這部已經確定送去參評奧斯的《邪不壓正》,就一定比《影》要強,並且更能代表中國,進入小名單,並拿下提名么?

很顯然,不是的。

《邪不壓正》改編自一本名為《俠隱》的小說。

代表中國出征奧斯卡,姜文憑什麼比張藝謀能打?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俠隱》封面

其中俠士的人物設定,有那麼點「中國特色」之外,其餘登場的各番人等,乃至是其背後的巨大的政權更迭、陰謀常在的框架,都不能代表典型的中國和北平。

乃至於整個影片的「復仇」的故事線索,也並不是中國所獨享的。

假若以《影》來反觀姜文的《邪不壓正》,我們便能發現:

雖然在戲文的完整性上略輸《影》一籌,但在故事的「惡趣味」和「性暗示」的細節上,在華語電影中,無片能出《邪不壓正》之右。

代表中國出征奧斯卡,姜文憑什麼比張藝謀能打?

《邪不壓正》里集惡趣味和性暗示於一體的「打屁股針」一段

而惡趣味、性暗示,甚至是對於年輕肉體的迷戀,一直以來都是華語電影銀幕上的「禁忌」。

所以,與其都是炮灰,不如選送一部「不一樣」的電影去國際舞台展示自己的個性,讓別人吃驚,告訴你別不信邪,我也有這樣的影片。

《邪不壓正》正式靠著這種混不吝的「邪典」特色,佔得了先機。

在這十年時間中,除掉《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大唐玄奘》這種重大歷史題材,對國家戰略(一帶一路)有推動作用的影片之外,無論是《搜索》、《夜鶯》,抑或是令人不服的《滾蛋吧!腫瘤君》,都是能體現出中國獨特個性的「不一樣的影片」。

代表中國出征奧斯卡,姜文憑什麼比張藝謀能打?

至今仍有許多人不明白當年為何選《滾蛋吧!腫瘤君》參賽

《搜索》聚焦網路暴力;《夜鶯》的編導是都法國人,展現的是西方視角下的中國故事;《滾蛋吧!腫瘤君》是典型的小妞電影,無疑是展示中國女性的最好名片……

凡此種種都說明一點:展現特殊的個性,比質量更加重要,表現國家的多面性,比打單一的名片重要——不是尋找年度佳作,也不是找最有希望獲獎的影片,一直以來都是我們選送影片參加奧斯卡的唯一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這十年中,我們選送的這些影片,沒有一部功夫片。

有誰能說1982年的《少林寺》不夠本土化;還有誰能說2015年的《師父》不夠格參選奧斯卡。

代表中國出征奧斯卡,姜文憑什麼比張藝謀能打?

可這兩部電影就是沒有獲得青睞。

如果從1979年中國首次選送影片參評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算起,也只有《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無極》和《滿城盡帶黃金甲》有著功夫元素。

其餘的影片,和「功夫」二字,沒有絲毫的關聯。

在中國將中國功夫作為一張名片打出去的情況下,選送影片絲毫不顧及「功夫片」這個片種,已經很能說明選片「不走尋常路」這個問題了。

除了電影節,中國電影很難走出去,外面的人也很難接觸到。

假若一味地都是打來打去,或者還是好萊塢的老路子——像是承擔功夫片榮辱興衰的《師父》和的《我不是葯神》——難免讓人審美疲勞,沒法討巧。

代表中國出征奧斯卡,姜文憑什麼比張藝謀能打?

當初被很多人看好的《我不是葯神》,最終也落單征奧名單

用選片的多樣性和沒有統一標準的藝術個性,來多方面的代表中國電影,不僅破除了西方人對中國和中國電影的成見,更是官方的展現自己的一個招牌式的手段。

要知道,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從來就不是一個可以單獨運作的獎項。

這個獎項,在我們這個國度,所代表的不是導演個人的藝術成就,也不是電影界整體性的發展狀況,而是國家的形象。

既然在經濟、製造、工業上,這個國家已經有了自己的空間和舞台。

在電影上,用一些不符合常規、不按照常理出牌的選擇,豈不是一種值得拍手叫好的決定?

要說整個2017年度誰最能代表中國參加奧斯卡?

一直被人遺忘在角落中,而且沒有很大反響的《不成問題的問題》,是一個絕好的選擇。

代表中國出征奧斯卡,姜文憑什麼比張藝謀能打?

梅峰《不成問題的問題》海報


歷年內地選送奧斯卡的影片

2017-《戰狼2》

2016-《大唐玄奘》

2015-《滾蛋吧!腫瘤君》

2014-《夜鶯》

2013-《一九四二》

2012-《搜索》

2011-《金陵十三釵》

2010-《唐山大地震》

2009-《梅蘭芳》

2008-《築夢2008》

2007-《雲水謠》

2006-《滿城盡帶黃金甲》

2005-《無極》

2004-《十面埋伏》

2003-《天地英雄》

2002-《英雄》(提名)

2001-《漂亮媽媽》

1999-《黃河絕戀》

1998-《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997-空缺

1996-空缺

1995-《紅櫻桃》

1994-空缺

1993-《鳳凰琴》

1992-空缺

1991-《過年》

1990-《菊豆》(提名)

1989-《開國大典》

1988-《紅高粱》

1987-《芙蓉鎮》

1986-《孫中山》

1985-空缺

1984-《人生》

1983-《城南舊事》

1982-空缺

1981-空缺

1980-空缺

1979-《阿凡提》

文/雲起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