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馬未都直言:文物鑒定之亂,禍起這裡……

馬未都直言:文物鑒定之亂,禍起這裡……

本文來源於 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針對專家鑒定話題,這次出場的專家是馬未都。內容來源於《南方周末》對於馬先生的專訪,實錄如下:

一件文物的「斷代」,目前在鑒定專業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什麼?

用於確定文物年代的科學鑒定有兩項,一項是碳-14,一項是熱釋光,兩種方法都設有相關機構。

碳-14誤差較大,鑒定高古文物時上下差兩三千年無所謂。但近古文物,比如一兩千年歷史的文物,基本上都不用碳-14鑒定。

熱釋光鑒定,誤差在200年左右,相對精確。牛津大學的一個附設機構最為權威,現在該機構已從牛津大學剝離出來獨立運營。在國際著名拍賣行的法律糾紛中,熱釋光鑒定報告都被法律機構採信。

熱釋光鑒定報告採取專家負責制,以測試者簽字為準。蘇富比、佳士得這兩大拍賣行經過熱釋光測試的文物,都會提供證書號供人查詢。

測試報告有三種結果:

第一個結果,是「與主訴年代相符」,也就是說與文物擁有者的陳述相符。

第二,是「與主訴年代不符」。

最後一種情況,當鑒定機構認定文物曾做過手腳,或者其他原因,可以出示一個沒有結果的報告,鑒定費用仍然照章收取。

所有文物都可以採用熱釋光鑒定么?

熱釋光需要取樣,比如你拿瓷器去鑒定,牛津大學就要在瓷器底部鑽孔,取出綠豆大小兩個切塊,一個備份,另一個鑒定。

小巧精緻的瓷器,無法取樣也就無法用熱釋光鑒定,某些重要文物也不允許鑽孔取樣。

熱釋光測試出的年代,從文物最後一次入火算起,假如,一件商代青銅器在明代遭遇火災,那熱釋光報告就會認定這件青銅器是明代仿商的文物。

牛津大學熱釋光鑒定費用,是按照文物報價的百分比收取嗎?

不,任何一件文物做熱釋光報告收費都是統一的,一件收費五千港幣(編者註:2011年)。

國外文物鑒定主要採信專家的個人口碑,還是權威機構出具的證書?

我1980年代開始接觸國外文物收藏界。國外的文物鑒定,基本採信個人口碑。

比如,原蘇富比亞洲區主席、瓷器鑒定專家朱廉·湯普森(Julian Thompson),很多大買家就聽他一句話,他說對就對,他說錯就錯。

2011年初老先生去世了,去世前幾個月還來觀復博物館參觀,都快七十的人了還單腿跪在地上趴著看瓷器。

他不可能被一大堆人裹挾著參與鑒定,也不可能為了拿幾個錢就放鬆鑒定尺度。技術上出錯可以原諒,道德出現瑕疵,終生就不可能再在文物行業混了。

到目前為止,我還不知道國際上有專門出具文物鑒定報告的機構。

國外的文物專家對職業榮譽珍惜到什麼程度,能否舉例?

牛津大學熱釋光鑒定機構,在香港有一位常駐人員,工作是負責文物取樣並寄回牛津大學。她跟我講過,內地有些人和她商量把樣品調包,事成之後送她一輛寶馬。她說門兒都沒有,你這是在侮辱我。

在市場經濟之前,所有的專家都面臨著極強的單位約束力。一旦你出了問題,就有可能被單位除名。過去專家根本不可能出去給人家看東西,更不可能收錢。

我記得王世襄先生家門口貼一張紙,上面寫著「奉上級指示,不給任何人做鑒定」,其實上級也沒有指示他,他就是心裡指示自己。

在國外,文物鑒定是否由政府或某機構制定一套標準流程?

我沒見到某個機構制定流程。中國惟一的政府鑒定機構是1983年成立的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由於國家鑒定委員會委員的特殊身份,委員越來越多。文物鑒定委員幾乎變成了一種社會榮譽,而不再是純粹的專家身份。

據你所知,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有沒有制定文物鑒定的具體流程?

這不需要。文物鑒定往往是瞬間完成的,就像遇到熟人你不需要對著他臉看半天,他遠遠咳嗽一聲你就知道是誰。如果遇到陌生人,他走到你跟前你也不知道這個人是誰。有時候需要研究,但是並不是說你投入時間走完流程,文物鑒定這件事就能完成了。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前副主任委員史樹青先生,參與了假金縷玉衣的鑒定與評估,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在我認識的中國文物界頂級泰斗中,史先生學問第一,簡直就是活字典。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身份是終身制的,問題是鑒定技術不可能終身相隨。人一老,體力和心力都會不可避免地退化,心力弱了判斷力就會徹底往下走。

史先生八十多歲了,很有可能是因為心力下降導致鑒定有誤。再者,史先生德高望重,就更容易被裹挾、被誤導。

類似事情我見過很多,有時候是有人故意做局,有時候是親屬為掙點小錢。有些老先生明擺著看錯了,大家還是哄著他,順著他。所以我認為,70歲以後人的心力急劇下降,最好就不要在社會上出具文物鑒定報告了。

據報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曾將某人除名,原因是有人花兩萬多塊錢請他開具了12張真品鑒定證書。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由國家文物局成立,為國家做文物鑒定。委員會有時候會派出某一門類的專家,對某一件博物館藏品做鑒定。

但今天面向社會收錢做文物鑒定的事情也開始有了。文物鑒定有可能看錯,但天天看錯,以錯為生,這就是問題了。

有沒有辦法制約文物鑒定專家濫用權威謀取私利?

我認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一旦退休,稱號也應該取消。

台北故宮的文物專家,無論在崗還是退休,都不能面向社會做文物鑒定,違反規定就會被除名,取消退休金,所以沒人敢做。

現在內地則是透支團體信譽,好處自己落著,壞處團體背著。你要把專家名片上的「故宮」兩字拿掉,他就沒人用了。

有人說,文物行業凈賣假貨,我說肉、蛋、奶都有假的了,你還指望文物全是真的嗎?

文物行業的水一點也不深,而是渾。水很清澈,你從多高跳下去都觸不到底,這叫水深;你現在往裡跳,不是戳腳就是撞腦袋,這是水渾,只是你看不到底而已。

有人找你做文物鑒定嗎?

我每個月都有兩次面向社會做文物鑒定,鑒定日一到,觀復博物館院子里全是人。我做鑒定堅持兩點:

第一,不做價格評估,你非要讓我說這個東西值多少錢,我寧可不鑒定。

我原來想做一個文物評估事務所。比如一個青瓷杯,我們會把30年間全世界各地的成交價全部進行計算機處理,必須有數據支撐,而不是拿嘴巴一說,24個億!後來考慮到國際慣例,嚴格來講價格評估不是文物鑒定專家做的事,我就放棄了。

第二,如果遇到真品,對方也樂意出報告,我會給他出具報告,同時聲明,本報告只代表我個人意見。

出報告時,我會向我的內心負責,確實有很多人想給錢讓我出假報告,肯定沒門兒。我做鑒定不是為了錢,我需要的是跟社會保持溝通。

文物鑒定專家只看書不上手,就像看書學游泳一樣,一下水肯定沉底兒。

我最早買東西都是蹲在地攤前,你如果站起來了別人就有權利買這個東西。我必須在雙腿能夠承受的時間裡做出判斷,在這種情況下你上一次當就會刻骨銘心。

我敢說,把電視上一些專家推到市場上,大部分專家都活不下去,他買不到真東西。

僅憑內心的道德力量能自我約束嗎?

以名聲而論,我在這個行業知名度第一,走在大馬路上隨時都能被人認出來,我就更應該注重名聲了,絕對不能胡來。

我不能保證完全不出技術上的錯誤,但是我永遠不允許自己出內心上的錯。

有很多大老闆問我,說出多少錢你能配合我?但我不會做這個。我現在做文物鑒定只代表我個人意見,絕對不會跟著一個組織隨聲附和。

我碰到過一回鑒定,參與者都是業內專家,進門一人給一個信封,裡頭有錢,幾百元、一千元這樣。他們說這是車馬費,我說我有車,就把信封撂那兒了。

按規矩,鑒定的時候文物持有者必須迴避,可那位持有者一直在場。嚴肅的鑒定,專家都是背靠背的,以防相互影響,那天大家就是一窩蜂在一起。組織者發言,第一句話說,今天中午某某先生要在某某飯店宴請大家!我一聽起身就走了。

文物鑒定專家的行為,能通過立法來約束嗎?

法律能解決的是外相,不能解決人的內心。

我是一個專家,我要想獲得某種利益時可以在技術上出錯,這是法律無論如何管不到的。

文物鑒定中有很多複雜現象,比如說我的鑒定結果一般有四種:第一,這個東西是真的;第二這個東西是新的(也就是假的);剩下還有兩個,趨向於真、趨向於假。

打個比方,體溫37度以上屬於發燒,37度以下是正常。你整37度,你說發燒沒發燒?文物鑒定中,往往無法非此即彼地把事情判斷清楚。「趨向於真」或「趨向於假」時我不出報告,我只告訴你,你不接受就拉倒。

假如你出了一個錯誤報告,被人發現之後你會怎樣做?

補救。首先我會確認我以前是否出過這個報告,如果我出過報告而文物確實有問題,我可以把這個報告收回並賠償損失。

但我可以確定,我從沒有靠做假鑒定賺錢,我做鑒定唯一的好處是跟社會保持通道,匯總社會上的文物信息。

據說1949年以前,古玩行也有一些行規,沒人敢於破壞,從業人員也有很強的榮譽感?

過去各個行業的行規,都是在中國傳統總體約束下形成的,公認的規矩沒有人敢去破壞它。老古玩行里的專家,一旦看錯就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肯定不會找人退貨,丟不起那個人。

當你在地上畫一條線沒人逾越的時候,就沒有必要拉一道鐵絲網;當你拉一道鐵絲網沒人逾越的時候,就沒有必要建一堵牆;當你建一道牆沒人逾越的時候,你就沒有必要在牆頭上搭電網。過去一個人當小偷,村子裡、家族裡就把他的問題解決了,用不著上法院。現在是一人偷盜致富,大家全都跟著學。

現在文物鑒定根本沒有形成一個行業,也就沒有行規。

文物知識很深奧,不是誰都能勝任的。文物收藏又很火爆,不少專業工作者或「疑似專業工作者」的機會就來了,電視里的好多「專家」連基本的專業知識都不具備。

博物館裡真正業務很好的人,往往不願意去電視台拋頭露面;還有些專家業務好,但表達能力欠缺,也就沒有露臉的機會了。

文物造假、鑒定者職業道德淪喪,你覺得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么?

我不認為西方跟我們在人性上有什麼區別。

很多西方人在中國生活時間長了,也就開始闖紅燈,開始夾塞。中國人一到國外,很快也就不隨地吐痰了。環境造就人,環境也毀人。

我們今天社會環境確實不好,沒有道德約束,騙子不可恥,不成功才可恥。長此以往,就沒有人真正認為自己的聲譽是重要的,我真的替一些專家惋惜,他們都是有學問的人……

從根本上解決文物行業問題,還是取決於社會大環境?

首先要健全制度,二流制度比一流的人強。各文物單位嚴格執行制度:

第一,不面向社會做商業鑒定;

第二,退休以後不能參與任何相關活動,否則除名。

西方人看重誠信,那是因為他們都是在殘酷的不誠信的歷史過程中,訓練出來的。我們現在逐漸意識到不誠信將給這個社會帶來多大的傷害,所以,大家還是朝誠信的方向發展了。

目前來講,我覺得制度比法律強,最應該出制度。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99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平台合作請聯繫:

文章投稿轉載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那點事兒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罵人說「不要臉」?
一屋子天價收藏品都是假的!數百老人被騙,最多的被騙700多萬

TAG:古玩那點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