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了無法割捨的皇帝夢,三次稱帝賊心不死,最後竟淪為俘虜

為了無法割捨的皇帝夢,三次稱帝賊心不死,最後竟淪為俘虜

1950 年 7 月末,位於中俄邊境的綏芬河車站,一列由蘇聯當局押送戰犯的列車,正在等候次日清晨的交接手續。移交回中國的戰犯,大多為當年偽滿洲國的政府要員,在這之中最受矚目的,自然是家喻戶曉的滿清末代皇帝 ── 溥儀。

1908 年,溥儀 3 歲,被擔任攝政王的父親載灃抱上太和殿的龍座,在哭鬧聲中完成了宣統帝的登基大典;1917 年,張勳主導的復辟鬧劇,再度將溥儀短暫的推上帝位;1934 年,溥儀在日本的扶植下,從偽滿洲國的執政,到第三次登基為偽滿洲國的康德帝。

這三次的稱帝,雖然並非全都是自己有意的要往皇帝寶座上爬,但是在此過程中,皇帝的身分,一路走來,形成了溥儀以奉天承運的統治者自居的意識!

民國成立,根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清室達成協議的退位優待條件,溥儀仍擁有皇帝尊號,居住於紫禁城,也擁有自己的小朝廷,維持著帝王的排場,亦曾一度短暫的復辟。早年的帝王生涯,使皇帝的頭銜與意識,在溥儀的前半生中,可以說如影隨形。

1924 年,溥儀在馮玉祥驅逐下倉皇出宮後,皇帝夢暫時驚醒,不過,另一場皇帝夢,不久也在檯面下悄悄的展開。

被逐出紫禁城的溥儀,曾輾轉暫居醇親王府、北京日本公使館,羅振玉等部分遺老,建議他出洋遊歷歐美,再定居日本,以等待復辟之機。1925 年,溥儀移居天津,原本就是為了東渡日本做準備,不過,在其他派系的遺老對出洋一事持論各異的掣肘下,使溥儀也陷入了舉棋不定的狀態,因而在天津一住就是七年,溥儀就這樣在天津過了七年鬱郁不得志的生活。

1931 年 11 月,溥儀帶著贊成他儘速北上的鄭孝胥父子,與三位隨侍,喬裝成日本軍官,悄悄搭船離開天津。溥儀從天津抵達瀋陽,先後被日本人安排下榻在南滿的湯崗子溫泉以及旅順的大和旅館。關東軍以保安為理由,將溥儀的行動自由限制在住居內,其行蹤被視為機密,也禁止媒體報導。

溥儀在 1932 年 3 月初抵達長春,準備就職。當溥儀搭乘火車抵達長春車站,終於見到了他原本期待的熱烈歡迎他的場景。月台上演奏著軍樂,大批穿著西服、和服與馬褂等各種服飾的民眾,紛紛舉旗迎接他。人群中揮舞著黃龍旗的滿人,更是使他心情激動。

1934 年 3 月,在新京郊外的杏花村所設置的天壇,溥儀獲准穿上龍袍,執行告天禮,宣告自己受命於天登上帝位。接著,再穿著海陸空軍大元帥正裝,出席登基儀式,同時發布即位詔書,改元康德,成為偽滿洲帝國的康德帝。

隨著中日兩國進入全面開戰,偽滿洲國作為供應日本帝國各種經濟、軍事資源的基地,以及抗衡蘇聯的前線,關東軍無論是對溥儀,還是對偽滿洲國在政、經、軍事,甚至文化上,都強勢的被要求為日本帝國服務,完全喪失了自身的主體性。

早年宮禁中的小朝廷生涯,即便未能擁有實權,皇帝的頭銜也逐漸在他生命中,成為尾大不掉的標籤。因為當皇帝實在是一件太爽的事,重返帝位的美夢讓溥儀難以看清政治的算計與野心家的權謀,即便了解到自己是工具人,且並未大權在握的事實,也由於難以拋卻在身為皇帝的虛榮與排場中,而甘願成為傀儡。

只是為了這個皇帝夢,付出極大代價的,不僅是溥儀自己而已,還有為他的皇帝夢四處奔走,以至鞠躬盡瘁的遺老舊臣,甚至還有身心承受極大痛苦的東北人民。

1945年8月斯大林批示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加速了日本的戰敗,當時偽滿洲帝國的傀儡皇帝溥儀,準備在座飛機逃亡日本, 在瀋陽被攔截了下來,把他做為戰俘送到蘇聯關了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及笄年華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四大歹毒的女人,呂雉排第一,武則天未上榜!

TAG:及笄年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