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抗戰老照片,回顧抗戰之艱辛!

從抗戰老照片,回顧抗戰之艱辛!

原標題:從抗戰老照片,回顧抗戰之艱辛!



抗戰時期裝備「中正式」步槍都是精銳部隊,很多雜牌部隊往往都是,晚清時期的「老套筒」「漢陽造」槍管膛線都磨平了,即使這樣,往往很多人一支槍,因此用大刀殺敵也成為沒有選擇的選擇。


抗戰中由於武器的原因,國軍多以城牆,戰壕,防守日軍的進攻,但面對日軍飛機,大炮這種防守效果帶來的傷亡極大。



在雙方火力對比不在一個等級上,與日軍打陣地,這種戰術,國軍往往是採用不斷的「添人戰術」,效果不好,傷亡極大。


日軍的攻擊往往伴隨著大量的輕型坦克,這些坦克國軍的機槍無法打穿,這是國軍傷亡慘重的重要原因。



這是國軍標準的野外防禦工事,這些防禦工事,根本無法防住日軍的坦克衝擊。


即使面對的是開著一戰時期老舊坦克的日軍,對於缺乏反坦克武器的國軍來說,也往往是「難啃的骨頭」通常土辦法是拿幾個手榴彈捆一起炸坦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圖為國軍裝備的德國進口37mm反坦克炮。由於國軍派系眾多,裝備參差不齊,這種反坦克炮已屬於「奢侈」僅限裝備嫡系中央軍和教導總隊,等精銳部隊。



日軍輪式裝甲車配合日軍作戰


在重點城市保衛戰中,充當進攻先鋒的日軍坦克部隊,兇猛的火力,往往給國軍造成重大殺傷。



圖為日軍的步坦協同作戰,除了裝備差距外,日軍訓練有素,單兵素質高,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如果說重武器的缺失打的國軍畏手畏腳,那麼單兵裝備簡陋匱乏足以給國軍士兵致命一擊,圖為防守中的國軍,這種方式對日軍坦克進攻,幾乎沒有什麼效果。



毒氣是日軍最後的撤手鐧,日軍坦克無法去,炮火也無法摧毀的地方,日軍會動用毒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靜時光 的精彩文章:

不可磨滅的記憶,百團大戰老照片帶你回顧那段歷史
老照片,這樣的清朝好不一樣,你一定沒有見過

TAG:靜靜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