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國年猝死率已升至百萬,這些急救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我國年猝死率已升至百萬,這些急救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於紫月

10月7日,英國卡迪夫半程馬拉松賽發生悲劇,兩名跑者在完賽後心臟驟停,不幸去世。據報道,這兩名死者一名32歲,另一名僅25歲。

其實,國內每年發生的猝死數量也與日俱增。

英國卡迪夫半程馬拉松賽

科技日報記者在10日舉行的第九屆「急救白金十分鐘 全國自救互救日」公益活動中了解到,我國每年猝死發生數量已經由10餘年前的54.5萬增加到100萬人左右,其中65%的猝死數量發生在前10分鐘左右,往往在家中、工作崗位、公共交通等場所,很難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及時搶救。

如何識別「圍猝死」?什麼又是搶救的「白金十分鐘」,下面將一一解讀。

圍猝死=先兆+猝死

志願者現場教學 作者提供

「疾病都會歷經由輕到重的發展過程,往往是多次發作沒有被認識,最終發展到死亡。」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何忠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部分猝死可能先兆不典型或先兆不被認識,但也有半數以上在發生的前兩周就出現了明確的表現,因此「圍猝死」才能正確的表述這個突然死亡事件的全過程。圍猝死期可分為前期(先兆期)、中期(進展期)、後期(猝死)。

「圍猝死」有哪些先兆?

何忠傑告訴記者,45歲-75歲是高發年齡段,患者在發病前兩周左右可能出現胸悶胸痛、昏厥、情緒焦慮、失眠、強大的心理壓力等癥狀。此時應保持警覺並及時阻止狀態惡化,如自覺休息、緩解疲勞、尋求親朋好友的關注和疏導、積極進行醫療干預等。

搶救可分三階段 需爭分奪秒

圍猝死中期時長1小時左右。典型過程表現為長時間的胸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難、突然心悸、持續心動過速或頭暈目眩等。

如果病情不向惡性心律失常發展,可迅速到醫院進行專科救治,穩定恢復概率較大;一旦出現心電不穩,可迅速進入圍心跳驟停階段。圍心跳驟停階段時長可在10分鐘左右,癥狀依次表現為患者意識突然喪失或伴有短陣抽搐;血壓測不出、脈搏觸不到;呼吸斷續,呈嘆息樣,以後即停止;昏迷,多發生於心臟停搏30秒後;瞳孔散大,多在心臟停搏後30~60秒出現。不典型表現也可能出現差異。

由於患者在發作前大多清醒並處於日常活動中,發病期短,因此搶救人員要以時效規律為基礎,採取現場搶救策略為主,可分為三個階段。

青少年正在學習急救措施 作者提供

一、第一階段是最早的時期,也是防止心跳停止的最佳時機,此時生命體征未完全停止,血液尚流動。專業應對措施為確切的主要大動脈不能觸及,要啟動心肺復甦程序,開始胸外按壓

二、如情況惡化,將會進入第二階段,此時心跳瀕臨停止、意識喪失呈深昏迷、嘆息樣無效呼吸或呼吸次數低於4次/分(腦幹功能仍然短暫存在)、脈搏不能觸及或觸及的脈搏數少於50次/分。這個階段往往專業人員才能把控。應對措施可進行胸外按壓輔助自動體外電擊器(AED)除顫,同時進行給葯搶救。如果復甦順利,腦功能影響不大,甚至無腦損害;無效時,病情將迅速惡化。

三、第三時段心跳停止,是醫療干預的晚期,表現為意識喪失、無呼吸動度、無心電或脈搏、血液停止流動等。此時應採取胸外按壓、呼救等措施。但從時效規律評價,這個時段開始胸外按壓已經比較晚了。病人能否搶救成功取決於患者的基礎和對心肺復甦時效的反應情況。

緊握「白金十分鐘」

「『圍猝死』進入到『圍心跳驟停』後只有10分鐘左右的時效機會,這個階段每延遲1分鐘胸外按壓或除顫,搶救成功率將下降10%左右。」何忠傑認為,在安全原則基礎上,必須現場進行就地搶救,不要盲目轉運病人。公眾心肺復甦的時效要求:立即胸外按壓,在7分鐘內有AED或專業人員到達,成功率可達到95%以上。每延遲1分鐘,搶救成功率下降10%左右,10分鐘之後再搶救,成功的希望很小。

「『圍猝死』的施救人員往往就是現場的人員,從很多電話指導大眾搶救成功的案例、受訓過的大眾心肺復甦結果的統計數據分析,只要按學習過的要求去搶救,在早期10分鐘左右,大眾與專業人員的搶救成功率是一樣的水平。」何忠傑表示,只要把握住時效規律,抓住時機,不太標準的搶救也會成功。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岳靚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下架了!衛龍堅稱辣條合規,湖北食葯監局這樣回應!
維生素D能預防骨折是騙人的?專家:缺乏基本的科學邏輯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