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末代旗王:是成吉思汗弟弟後裔 曾任滿洲國大臣

末代旗王:是成吉思汗弟弟後裔 曾任滿洲國大臣

來源:長春晚報

他是成吉思汗的後裔,

先後三次放荒獲得巨資

充任過偽滿洲國蒙政部大臣……

齊默特色木丕勒

齊默特色木丕勒,被人們稱為末代旗王。他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後裔,是郭爾羅斯前旗歷史上最後一任札薩克(旗長);他先後三次放荒,是與長春地方關係非常深的一個人;他充任過偽滿洲國蒙政部大臣,滑向歷史的深淵裡難以自救。1942年,已經退職還鄉一年的末代旗王病入膏肓,結束了68年的人生。

他是成吉思汗弟弟的直系後裔

郭爾羅斯前旗札薩克是清統治者於1636年冊封的,當時還對郭爾羅斯前旗札薩克加封輔國公。更加厲害的是,為了褒獎首任郭爾羅斯前旗札薩克固穆的戰功,清統治者讓固穆的後人可以世襲罔替地擔任札薩克輔國公。

札薩克,是蒙語領主或政權之意。札薩克,也就是旗長,是一個旗的最高長官。旗長的權利特別大,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土地、財政、軍事、刑事,沒有管不到的,而且手握生殺大權。郭爾羅斯前旗幅員東西寬約180公里,南北縱長250公里,當時的烏浩特(今長春)、艾銀吐(今德惠)、寶巴(今農安)、巴圖晉(今長嶺)、大布蘇(今乾安)等地,均為郭爾羅斯前旗的游牧之地。

固穆,何許人也?他是成吉思汗仲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後裔。齊默特色木丕勒是固穆的第十二世孫。齊默特色木丕勒出生於1874年,當時是其祖父圖普烏勒吉圖執政時期。齊默特色木丕勒的父親是圖普烏勒吉圖的長子,圖普烏勒吉圖為了防止後代在繼承王位中發生爭權奪位之事,將另外幾位兒子分別送到本旗阿拉街廟和外旗廟宇當了喇嘛。

可是,齊默特色木丕勒的父親偏偏是位不爭氣的「官N代」,對齊默特色木丕勒母親隨嫁過來的丫鬟欲行不軌之時,被同為「官N代」的齊默特色木丕勒母親發現,其母「氣憤萬分,朝其丈夫臉上吐了一口唾沬,憤憤離去。」這件醜事發生後,齊默特色木丕勒的父親因驚嚇、羞愧、憂鬱、漸漸地精神失常,時好時壞。雖經多方求醫,均不見效,終成不治之症。

圖普烏勒吉圖見長子襲位無望,遂把希望寄托在長孫齊默特色木丕勒的身上,先後兩次領著齊默特色木王勒進京參拜光緒皇帝和慈禧皇太后。

1897年,圖普烏勒吉圖病故年僅23歲的齊默特色木丕勒經皇帝批准,繼承袓父圖普烏勒吉圖職爵,正式襲任郭爾羅斯前旗札薩克輔國公。1905年,齊默特色木丕勒登上了總領哲里木盟10個旗的盟長寶座。1913年以後,人們開始稱齊默特色木王勒為齊王。

先後三次放荒獲得巨資

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進北京戰爭之後,清政府面臨著沉重的賠款壓力。為了儘快解脫債台高築的困境,光緒皇帝讓蒙古王公們繼續出放荒地。齊默特色木丕勒在放墾中率先響應,先後三次大規模放荒。1903年,齊默特色木丕勒第一次放荒,將今天德惠一帶的土地放荒招墾。1907年,齊默特色木丕勒第二次放荒,將今天長嶺一帶的土地放荒招墾。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後,蒙旗王公的權勢日趨衰弱,加之齊王府原有的巨額欠款尚未還清,致使年年入不敷出。齊王為了償還債務,增加財源,與吉林省當局商定,於1927年勘放郭爾羅斯前旗西部荒地(即今乾安一帶)。這就是齊默特色木丕勒的第三次放荒。

大規模放墾,齊默特色木丕勒從中獲得了巨額收入。目前,雖無具體數字說明齊默特色木丕勒從中獲利多少,但是從第三次放荒中的一些數據,就可以判定齊默特色木丕勒的收入,絕非蠅頭小利。

齊默特色木丕勒第三次放荒總面積為472770公頃4畝3分地,荒地分為上中下三等收。上等地一垧價洋21元,中等地一垧價洋14元,下地一垧價洋7元,均以現大洋結算。齊默特色木丕勒獲利甚多!

1912年,哲里木盟發生了烏泰叛亂事件。齊默特色木丕勒發表了擁護共和、反對叛亂,發文告知全盟各旗抵制烏泰叛亂。最終,烏泰叛亂被袁世凱鎮壓。齊默特色木丕勒因為制止叛亂、穩定大局有功,而被加封為貝子、郡王、親王的爵位。

充任滿洲國蒙政部大臣

滿洲國成立之前,日本侵略者不僅選好了皇帝,還勾三搭四地找了一批大臣,與溥儀一起組成了滿洲國政府。這些大臣在沒有進入偽政府以前,都是有頭有臉、有權有勢的人物,比如1932年2月17日成立的東北行政委員會中的張景惠、臧式毅、熙洽、馬占山、湯玉麟、凌升和齊默特色木丕勒,每個人都把持著一塊行政區域,把他們幾個組合在一起,幾乎就囊括了當時東北三省的絕大部分區域。

1932年3月10日,溥儀簽字任命了一批滿洲國大臣。齊默特色木丕勒被任命為蒙政部大臣,但是實權被日本次長依田次郎掌握。

1937年,齊默特色木丕勒改任參議府的參議。1941年3月,他又按日本人的授意辭去參議職務,日本侵略者又給他安排了「滿洲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副總裁。當了一年「副總裁」後,齊默特色木丕勒退職還鄉,回到他出生的地方。

1942年8月1日,齊默特色木丕勒在王府病逝,終年68歲。市方誌委研究員王國范介紹,齊默特色木丕勒病逝後,郭爾羅斯前旗為他舉辦了隆重的喪葬儀式。在王府正堂前搭起一座高大寬敞的天棚,從扶余購置一口特製的白色檀香木的套棺。在九天內,阿拉街廟的100多名喇嘛晝夜輪番念經,多人輪流守靈。因當時正值盛夏,為防止天熱屍腐,特從外地運來大量冰塊,棺材及屍體均用冰鎮。同時,白天黑夜各有4人手執拂塵,專轟蚊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洲體育全面大發展
滿洲姓氏富察氏之五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