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聊齋 | 聊不盡烽火淚,相思意

聊齋 | 聊不盡烽火淚,相思意

原標題:聊齋 | 聊不盡烽火淚,相思意



以樂為聊 以心為齋


一方天地 風雅裾襭


在這裡

我們聊好書 聊好劇 聊好音樂


世事萬物 願能與你分享



當我看見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剎那即永恆


再多的難捨和捨得


有時候不得不舍



當我回首我的夢

我不得不相信


剎那即永恆


再難的追尋和遺棄


有時候不得不棄


愛不在開始


卻只能停在開始


把繾綣了一時


當作被愛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遺棄都是守真情的堅持


我留守著數不完的夜和載沉載浮的凌遲

誰給你選擇的權利/讓你就這樣的離去


誰把我無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紙上的


一個名字


如今


當我寂寞那麼真


我還是得相信


剎那能永恆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時候不得不理


……

想寫一個人,思量幾許,還是先聽了齊豫的一首歌,歌名就一個字覺,林覺民的覺。


林覺民



林覺民烈士遺照


林覺民,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13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在考卷上揮筆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便拂袖而去,何等瀟洒,又是何等離經叛道!


15歲在新式大學堂嗷嗷待哺,如饑似渴地接受各種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與學說。


18歲與陳意映成親,一個是青年才俊,一個是紅袖佳人。新婚燕爾,他與她並肩,攜手,悠悠賞著窗外的橫逸疏梅,月影杳杳喁喁耳語,是清歡,是濃情。只是繾綣一時無法延伸至一世,怪只怪,歲月動蕩,風雨飄搖。


與妻書


《碧血黃花》中的林覺民和陳意映


他在留學日本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春回國,黃花崗起義前夕寫下絕筆《與妻書》「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他寫這封信時,淚珠和筆墨齊下,一度因悲傷欲絕而停筆,又擔心妻子不知曉自己的意願,責怪自己狠心捨棄她和孩子,於是忍痛對妻子說:


「我也想和你相守至白頭,可從當今形勢來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今日之中國,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我眼睜睜看你死,或使你眼睜睜看我死,我怎麼能做到?你又怎麼能做到?」



林覺民《與妻書》


他不僅自己以身殉國,還告訴妻子要讓兒子完成自己未實現的共和的志向;他平日不信鬼神之說,如今又希望那是真的,好讓自己的靈魂陪伴在妻子身邊;他在信的最後寫道:


我有幸遇見你,又何不幸而生在今日之中國!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我今後不能再見你了,你若思念我,只能在夢中相會了!


戰火與慟歌


《碧血黃花》劇照


4月27日 下午5時30分,林覺民隨黃興等人攻入總督衙門,縱火焚燒督署。衝出督署後,轉攻督練所,途中與清巡防營大隊人馬相遇,展開激烈巷戰,受傷力盡被俘。


面對清廷廣州將軍張鳴歧與水師提督李準會審,林覺民「侃侃而談,暢論世界大勢,以筆立言,立盡兩紙,書至激烈處,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訴兩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安強,則死也瞑目」。



《碧血黃花》劇照


李准甚至動了惻隱之心,覺得可以留下林覺民為清廷所用。張鳴歧則認為,這個「面貌如玉、心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稱得上奇男子」的林覺民,如果留給了革命黨,實為後患。


清宣統三年四月二十七日黃昏,林覺民在廣州天字碼頭被殺。


黃花崗烈士



《碧血黃花》劇照

孫中山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文中高度評價了黃花崗之役:


「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這位熱血男兒英勇就義的時候才24歲,風華正茂的年歲他的生命就此停止,但對妻子陳意映的愛卻綿綿無絕期。


監製:曾柯雯


來源:史實宣講團

製作:高宇婷 朱晨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大魅歷 的精彩文章:

TAG:西大魅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