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差生=賤民?念不好書,就要一輩子被看不起嗎...

差生=賤民?念不好書,就要一輩子被看不起嗎...




在許多科幻電影,都描繪過這樣等級森嚴的社會:




每個孩子從誕生那刻,就被劃分階級。




一些人被當作精英來培養,享受最好的資源,一些孩子被打上「垃圾」的烙印,終生囚禁在底層。






在這種社會裡,貧者永無翻身機會,富者在把守大門,向上流動的渠道被永恆切段。

這種科幻設定,會催生許多對人性和社會的思考。




讓人不寒而慄的是,在現實世界,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有一個國家的制度,卻和這種殘酷的科幻預言交疊在了一起,它就是




新加坡




(圖源:The Finder Singapore)




新加坡,一個以

發達和秩序

在世界文明的東南亞國家。新加坡教育質量和學生素質,同樣享有盛譽。




在QS發布的最新的世界大學排名當中,

國立新加坡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都排在世界的前20名

,傲視整個亞洲國家。




(圖源:topuniversities)




然而,最近CNA電視台有一部紀錄片

《Regardless of Class 無關階級》

,卻揭露了新加坡高質量教育背後的殘酷。



視頻的一開始,一個發人深省的提問就擺到了面前: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社會階級的不同的?




(圖源:YouTube截圖)



比起人們通常認知的種族,宗教,取向,國籍,財富和收入差距,對於新加坡的孩子們,

他們最直觀的感覺來自:




我屬於哪個Class




(圖源:YouTube截圖)




20世紀初,新加坡曾在小學施行分流制度。




所有學生在四年級將會面臨一次分級考試,依據成績高低,被分為:

EM1、EM2和EM3三個等級




只有大概不到20%的優秀屬於最高等級,70%的人屬於普通,還有差不多10%的學生會視為末等。




(圖源:hashimori)




這三個等級,某種程度成為了學生社會裡的種姓制度。




EM1,讓人無比羨慕的,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和關注,受到所有人喜歡,還被認為是最有前途。而EM3的學生基本上就會被打上笨蛋的烙印,被人嘲笑,孤獨無助的時候也不會有人來幫忙。




2002年,新加坡電影

《小孩不笨》

,把學生從小就要分流的教育弊病搬上了熒幕,孩子們在殘酷的分流制度之下,不僅要忍受巨大學業壓力,還早早變得勢利,引起了人們巨大的關注和爭議。




《小孩不笨》海報




到2008年,這種引起了社會方案的分流制度,終於被取消。




雖然小學沒有了分流,但在新加坡的學校里,分流還在繼續。只是時間點從小學四年級,

改到了小升初的考試上。




(圖源:the independent singapore)




在小升初的考試上,新加坡的學生按照各自成績的高低,被分配到4個不同項目里:




1.直通車課程項目(Integrated Proramme,IP)


2.快捷源流學校 (Express Stream)


3.普通學術學校 (Normal Academic)


4.普通技術學校 (Normal Technical )




進入直通車課程的學生,能夠進入最好的學校,享受到大量政策上的幫助:

不用選拔考試、課程與大學接軌等。





而最末等的學生,從十三四歲時候,就被宣判了未來只能是進入技術教育學院,類似中國的職專。






於是在孩子們中間,社會等級就自然形成了:

 直通車學生>快捷流學生>普通學術>普通技術。





而就像是《小孩不笨》那個電影里說的那樣,直通車學生里大部分都是從小就重視教育的中產階級。




《小孩不笨》電影截圖




平民家庭出生的孩子,或者因為上不起補習班,或者因為家庭家庭的缺失,就算是拚命努力,他們也很難在小升初考試之中戰勝那些出生就享受更多資源的富裕階級孩子。






《小孩不笨》電影截圖




他們自出生就不同,而這個制度更是在一步步拉大他們之間的差距。










回到那個視頻,CNA採訪了9到11歲的兒童,詢問他們關於富人和窮人的看法。




一個孩子說,如果你有非常貴重的東西,你就是班上最受歡迎的人。




(圖源:YouTube截圖)




在這些孩子看來,只有富人才配得到歡迎,僅僅是因為他們有錢,可以買到任何想買的東西。如果是窮人家的孩子,大家就會孤立她不跟她玩耍。




主持人又問另外的小孩,你認為富人對待窮人不夠好嗎?




小孩子想都沒想就說是的。然後被問到怎樣不好的時候,小孩說,富人會嘲笑窮人。






為了不受到別人的嘲笑和看不起,他們的父母從小就告誡他們要努力學習,不然就有可能變成一個掃大街的。




(圖源:YouTube截圖)




隨後,CAN電視台又採訪了15-17歲來自不同教育源流的學生們。




在這些被採訪的學生當中,有一些是學霸,屬於直通車的學生。他們門門考試都得A,有一門是A-就會很失望。他們的父母希望他們將來至少去國立新加坡大學,完完全全別人家的孩子。




(圖源:YouTube截圖)




(圖源:YouTube截圖)




而另一些則是父母希望他們能夠成績及格,順順利利的畢業,考一個還算不錯的學校,或者是在一個技校里學到一門手藝來養家糊口。




普通學術學校的學生(圖源:YouTube視頻截圖)




普通技術學校的學生(圖源:YouTube視頻截圖)




這些「別人家的孩子」通常不會和普通的孩子一起玩耍,而普通的孩子在成績好的孩子面前也會變得自卑。




「他們(成績好的學生)說英語就像是權力,而我說英語就很糟糕。」




甚至,口音都成為劃分階級的象徵。






他們身處的班級,某種程度上成為了財富,地位和階級的標示。




隱隱約約,看到了科幻社會的影子:




強者得到一切幫助和資源,不斷變強。




弱者在底層掙扎,被截斷了出路。










雖然有一些人,新加坡的教育制度雖然冰冷,卻是一種極其高效的方式。

它從小學開始,通過嚴格地層層選拔,找出最為聰慧的學生,然後把最好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到了那一小撮最好的學生身上。




根據BBC的報道,新加坡的教育水平在全球範圍內排名第一。從結果上來說一套

以能力為唯一標準的教育系統,是在起作用的






但對普通新加坡的學生來說,小升初的一次考試,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一生。從初中開始,不斷傾斜的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機會,使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




而對所謂的「

差生

」過早的制度性歧視,也使一些孩子在很早就對自己,對人生灰心喪氣,失去了努力的動力。






小學畢業的分流,就決定了自己未來的階級,這未免太殘酷。




如果「差生」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也能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他們可能也可以找到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專業,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




所謂教育,是先教而後育;所謂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不應該把教育變得如此的功利 ,沒有人天生就有好差之別,

好的教育不應該只面向精英,而是要給所有人一個機會。




sour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uvfU6RbV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ucation_in_Singapore


https://www.moe.gov.sg/education/education-system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E.XPD.TOTL.GD.ZS?locations=SG




公眾號


英國時報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時報 的精彩文章:

全球50大最受矚目男性!究竟誰能寫進我家戶口本?
誰說老了就不行!47歲的她碾壓了一群00後...

TAG:英國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