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三年厲兵秣馬的籌備、數月緊張有序的排練,由中琞文化和中視雲投聯袂打造、戴曉嵐女士任總製作人的大型原創音樂劇《詩經·採薇》終於要與觀眾見面了。10月20日和21日,這部「養眼養耳養心」的藝術作品即將在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閃亮登場,上周末已經正式開始對外售票。

據介紹,隨著音樂劇《詩經·採薇》的上演,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第三屆北京天橋音樂劇演出季」也將同時在天橋藝術中心正式拉開帷幕。本屆演出季由西城區政府支持,由西城區文化委、北京天橋演藝聯盟共同主辦,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承辦。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養眼:服裝舞台都是一道風景線

唯美的演出服裝,是《詩經·採薇》的一大看點。

很多人會好奇,從詩經走出來的男女主角會以什麼造型出現?

為了讓觀眾領略到中國古代服裝設計之美,出品方特別請來了兩位頂尖造型大師來負責這部音樂劇的造型。著名造型設計師阿寬,曾經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殘奧會開閉幕式首席造型師及多年央視春晚總設計;著名造型設計師賈雷,曾榮膺「全國化妝造型十佳」和「亞洲百傑造型師」。

此次和開票信息一併公布的,便是阿寬設計的數十套劇中人物戲服。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不難發現,男性角色服裝華麗,女性角色反而淡雅清逸。這樣的設計其實也是符合史實的:

故事發生的年代在西周,當時剛剛由女系氏族社會過渡到男系氏族社會,民間風潮仍是男性為了得到女性的青睞,會格外注重穿衣打扮,反而女性衣著會比較簡樸。

為了讓兩位大師設計服裝時有更準確的創作參考,編劇戴有山把《詩經》翻來覆去看了無數次,在其他詩詞中找到了關於西周時期的服裝佐證。《衛風·碩人》里對貴族庄姜的穿著有這麼一句描述:「衣錦褧衣」,意思便是當時庄姜在錦衣外穿上麻紗單罩衣,貴族都低調至此,民間女子應該更樸素了吧?關於男子的衣著,《豳風·七月》中是這麼描寫的:「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翻譯成白話便是:用黑紅色與黃色的絲紡織,給公子織成紅色的下裳,顏色華貴花式繁多,足見當時男子衣著之華麗呀!

有了這些資料參考,阿寬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設計時還兼顧了美觀。我們看到的女主角,就算沒有滿身珠翠的華麗,也依舊仙逸出塵。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服裝之外,這次演出舞台也將非常有特色。負責這次舞美設計的郭昕是中國先鋒戲劇藝術家。據他透露,這次的關鍵詞就是「極簡」。

是不是聽起來就覺得稀奇?畢竟我們看過的音樂劇,大多習慣在舞美呈現上「下猛料」,舞台總是極盡複雜之能事,各類「機關」、黑科技都爭相亮相,似乎生怕觀眾覺得沒有值回票價。

在當下國內音樂劇風行「高大滿」的情況下,郭昕為什麼崇尚極簡?

在他看來,留白,會讓人對這個遙遠的故事有更多想像空間。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詩經·採薇》文題里就有一個「薇」,那麼對於「薇」這個植物的刻畫,必須在舞美上貫穿始終。另外,為了充分展現中國元素,竹簡、垛口等等也會以創意地形式出現在舞台上。整體看起來就像是古代中國的水墨畫卷徐徐展開,給人一種自然清麗之美。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養耳:30多首原創音樂曲曲「勾魂」

音樂是音樂劇的重中之重。怎麼才能做到「養耳」,讓現場觀眾享受一場藝術的饕餮盛宴?

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鄒航花盡了心思。他負責為《詩經·採薇》作曲圍繞《詩經·採薇》的故事,創作了30多首音樂。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首唱段?

鄒航說,他刻意減少了演員對白,把敘事內容變成歌曲唱出來。這樣的方式借鑒了西方音樂劇的形式,是以現代人的眼光來提煉《詩經》之美,同時為後期走向國際打下基礎。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這部音樂劇不僅音樂數量多,質量也高得驚人。

有看過排練的觀眾說,這30多首音樂曲曲「勾魂」。無論是開場的合唱曲《我該何去何從》,還是男女二重唱《我願做一顆薇草》,還有《去吧去吧,好在還有活著的希望》,更有堪稱「詩經安魂曲」的士兵和唱《採薇》壓陣,每一首都直戳人心。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這樣量身打造的音樂,演員入戲後唱起來也會格外動情。

在綵排時,看哭的不僅是觀眾,在每一次練習的過程中,演員們也經常潸然淚下。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劇組還給觀眾留了一顆彩蛋:謝幕後會有主題歌《生命》的大合唱。據說這首歌朗朗上口,聽上一遍就能開始跟唱,不知道會不會到時候讓現場觀眾回味不已呢?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養心:凄美故事動情再現古代中國風貌

一出好的音樂劇,故事「養心」是核心。

這點在《詩經·採薇》上表現尤甚: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大IP,改編必須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展現中華文化的風貌,同時,劇情必須引人入勝,才能吸引觀眾順著音樂一起往下看。

編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專家戴有山在尊重史實和原著精神的基礎上,為音樂劇《詩經·採薇》創作了一個更加有厚度的故事。他前後改稿40多次,加入了瘟疫等故事情節、還豐富了愛情線,在宏大的戰爭背景下,展現了古代中國人在逆境中的堅韌與成長,著力挖掘中國古典精神中的大愛思想。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改編成音樂劇之後的《詩經·採薇》故事相當凄美:故事發生在西周厲王時期,劇情圍繞在鄉野郎中子謙、將軍南仲以及世家女若蘭之間展開。他們三位本是發小,但在戰亂背景下,子謙和若蘭的愛情被因愛生恨的南仲破壞。

三人之間微妙的情感,和細膩婉轉的音樂正好契合,搭配資深演員李煒鵬、蔣倩如的演出,個人情愛與家國大愛巧妙融合,凄美哀婉的情緒貫穿整部劇。

足足籌備三年,《詩經》音樂劇終於開票了!你期待嗎?

看了這些介紹,不知道你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想去預定演出票了?

現在就告訴你,《詩經·採薇》將於10月20日和21日晚上7點半開演,天橋藝術中心官網已經開票了,想看就趕緊下手吧!其他城市的觀眾,就耐心等待巡演的消息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杯咖啡讀好書 的精彩文章:

古代吃貨的月餅里,到底夾了什麼餡料?蘇東坡的一首詩曾記錄
《紅樓夢》中最會「祭奠」的黛玉,在中元節這天寫詩給5個美女

TAG:半杯咖啡讀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