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牛津美女學者告訴你時間怎麼用

牛津美女學者告訴你時間怎麼用

文/Cherry Ni

牛津大學古老的New College

在牛津,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傳說:xx每天只睡4-5小時,早上6點就起來進行賽艇訓練,8:30開始上一天課,然後晚上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各種聽講座,各種社交活動,還要寫作業,到凌晨1、2點鐘的時候睡覺。

作為「每天不睡滿8-9小時會死」星人,我真心羨慕這樣天然不需要長時間睡眠的人,因為他們通常精力更充沛,也能做更多的事情。我記得大學時代整個專業成績最好的女孩子就是這樣的人,她每天只要5小時睡眠就夠了,而她也常常跟我們說,人只要5小時睡眠就夠了,然後,不到30歲的她,已經在香港某大學當老師好幾年,說不定已經升副教授了……

除了這些天然不用睡覺的人,統治這個世界的還有另外一種人,就是效率奇葩。比如這屆牛津MBA班上有個哈佛大學的講師(哈佛講師還來讀MBA, 本身也挺奇葩的),在眾多學霸吐槽MBA學業壓力太繁重課程太多作業太多項目太多的時候,他卻表示,MBA只是他在牛津做的三件事情之一,此外他還騰出時間做另外兩件也很不容易的事情——寫書和做自己的文化諮詢項目。於是,我當時就對這個已經40出頭的哈佛講師的時間利用率產生了極大的好奇,他究竟是怎麼做到在不犧牲睡眠的同時,兼顧這三件頗有挑戰性的事情的?對此,我專門請教了哈佛講師,此外我也專門去參加了時間管理的workshop,希望能找到我們的「效率殺手」,以及如何拯救我們效率的方法,作為一個效率低下的懶癌晚期患者,我覺得很受益。

除了上課、聽講座、寫作業、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很多同學早上6點起來進行賽艇訓練

你的效率毀在哪你知道嗎?

哈佛講師說,自己主要是減少碎片化的時間,而把時間都湊成整塊的,去完成一些大的事情。比如,他不用Facebook, 只用郵件和電話,此外,他也不參加許多社交活動,但是他踢足球,這樣既可以鍛煉身體,也可以社交。在他看來,我們浪費時間的原因就是時間的碎片化,以及許多低效的社交活動。

和他表達類似觀點的還有我的瑜伽老師Sophie。她在商學院開一門課,叫做「商業與冥想」,專門教企業家如何提高效率。和她交談的過程中,我總結出的一個關鍵詞,就是mindfulness, 所謂的mindfulness就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全心專註於此,而在Sophie看來,許多企業家效率不高的原因,也就是因為他們總是害怕錯過一些信息,所以和客戶談的時候不停接所謂的重要電話,影響了會談,回公司開會的時候又想著剛才和客戶談判哪裡沒處理好,影響了開會……

前幾天,我去參加了學校里一個關於時間和壓力管理的workshop,老師一開始就直截了當地說,我們效率底下的原因就是太貪心,想做太多的事情,其實所謂的提高效率,不是說本來一個月寫一篇論文,現在要寫兩篇,而是如何讓那一篇論文在更短的時間內更有效地去完成。「畢竟,人的個體差異很大,制定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只會讓你的時間管理變得無效。」

牛津里有太多值得花時間去探索的地方,這是Christ Church學院吃formal dinner的餐廳,哈利波特曾在這裡拍攝

「 應該先做『緊急但不重要』還是『不緊急但重要』的事?"

在方法論這個視角上,workshop的老師Barbara給出的建議,就是把事情分為「緊急而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但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四項,其中,「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最應當引起我們警覺,因為它們不緊急,往往容易被我們忽略,久而久之,這個目標就永遠達不到。比如想學習一門外語,但是每天一忙,就覺得「抽不出」時間給它。對此,Barbara的建議是,如果有可能,反而要把這種「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的放在「緊急」的事情前面,後者因為有急迫感,我們是一定會想方設法去完成的。

這其中,最折磨人的可能就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了,比如說,朋友要求幫忙,這件事可能對他/她來說很重要,但是對你來說不重要,卻要花費你很多時間。怎麼辦?Barbara認為,提高效率不是說讓我們成為冷漠的人,但是「爛好人」卻也同樣不值當。如果僅僅是礙於情面而去做,不如直截了當地告訴朋友你沒法做,然後再解釋和道歉。

Sophie提到的mindfulness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就是如果決定了做一件事情,就專註於此。對此,她提到,從一件事情轉換到另一件的過程非常重要,比如,我們可以把想做的全部事情先寫下來,這樣就不會因為害怕忘記,而在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插入另一件事情;而我們也可以通過慢走等方式(其實也是一種冥想),總結梳理上一件事情,同時為下一件事情清空頭腦。有時候,在煩躁忙亂的情況下雖然做了好幾件事情,但其實質量都不高,還不如短暫停下來,再投入進去。

博物館的蝴蝶

「 為什麼西方人喜歡用郵件?」

我在來英國之前,就感覺到西方人很喜歡用郵件,郵箱比電話號碼都好用,來了英國更感覺如此。顯而易見,相比打電話,寫郵件的過程更需要人的思考和提煉,所以我有個企業家朋友,每次接單她都要求中國客戶用郵件把想要的內容寫給她,她覺得這樣他們會想好了再說,而不會像打電話那樣,自己都不知道要什麼,東一榔頭西一鎚子,變來變去。明確的表達,也有利於提高溝通效率。

郵件的另外一個好處是不會打擾別人的工作安排。在中國,大家都喜歡打電話,這樣的好處當然就是提高了優先順序,但其實,如果別人恰好在做另外一件事情,或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接的電話,效率其實是不高的,我自己就有深刻的體會。所以我現在在英國,一個比較大的改變就是盡量保證整塊的時間去工作,然後專門留出一段時間集中處理各種郵件以及來自國內的微信信息,盡量避免時間的碎片化。

鬼故事之旅

不過,無論在國內還是在英國,無論用郵件還是用電話,我覺得在公司里,影響效率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層級之間的不透明。比如,A董事長聖誕前夕要回家,從英國到法國,讓B秘書買一張機票,但是B接收到的指令只是買一張機票,於是她花了很多時間去買,但是因為聖誕前夕的機票太難買了,她沒買到。其實,要是B秘書知道A董事長只是想回家,那麼她可能就會同時提交好幾種可行方案,比如買火車票、大巴票之類的,事情也可以更有效地解決。但事實卻往往是,因為層級間的不透明,白白浪費了下級員工許多時間精力。

我曾經採訪過的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在這方面做得好。他們從總裁到最底層的小員工,工作日程表都是共享的,我當時約總裁的採訪,接待我的副總裁說,都不用問董事長的時間,直接看一下他的日程表就可以,哪天有空就直接把我的採訪邀約寫進去,他自己也馬上會看到。反之,總裁約員工之前也是先看一下對方的日程表,選擇兩個人都有空的時間,因為很有可能總裁挑選的日子,員工需要去和重要的客戶約見,或者有別的重要事情,而礙於上下級關係,員工也往往會推掉這些約見去見總裁,這樣反而影響了工作效率。

參加Oxford Union的活動

最後,說一些跟我一樣的懶人喜歡聽的話:我在workshop上遇到一個俄羅斯姑娘,牛津的博士後在讀,她說,自己每天不睡8-9個小時絕對不行。然後我們就探討了一下,覺得像我們這樣的人因為睡飽了,通常性格溫和脾氣好,而那些每天睡4、5個小時的人,雖然更容易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在人際關係方面說不定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因為他們通常野心勃勃,脾氣會比較大,頤指氣使……然後我們就談到了鄧文迪,談到了其他那些在工作上有成就,卻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的人們。之後,俄羅斯姑娘對我說,「天哪,這麼看起來,我們還是繼續睡足8、9個小時吧!「

作者簡介:Cherry Ni Lean In Shanghai 駐英特約撰稿人,來自中國的財經記者,目前在牛津大學做訪問學者。上可八卦馬雲索羅斯,下可探討超市打折快遞包郵,上得了廳堂,接得了地氣。此外,病態迷戀外面的世界,在希臘騎摩托車環過島,在日本遭遇過地震,在美國經歷過槍擊事件,在伊朗和當地人一起生活過……一直覺得瑣碎無趣是女性最大的敵人,所以想盡辦法遠離它們。而這正是Lean In一直在做的事。除了在Lean In Shanghai的平台上與大家分享、互動之外,也歡迎關注她的私人微信公共號「這個老外有點二」。

為何北美頂尖大學的學生不偷懶?

倡導理性閱讀,離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usashare@hotmail.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途嘿店 的精彩文章:

TAG:旅途嘿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