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史上最傳奇「宰相」,連中三元歷經三朝,生平經歷堪稱神話

古代史上最傳奇「宰相」,連中三元歷經三朝,生平經歷堪稱神話

縱觀華夏五千年歷史,文臣良將幾乎多到數不勝數。在明朝宣德皇帝在位時期,曾出現過一位十分傳奇的內閣首輔,就算是放眼古今,其都是難得的人中龍鳳,令人仰慕又敬重不已。

商輅雕像

他的名字叫做商輅(lù)。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商輅生於浙江淳安一戶普通人家,自幼聰敏機警,很小就能吟詩作對,後來更是到了出口成章的地步,一直被鄉間的人們視為「神童」。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年僅二十一歲的商輅順利通過鄉試,並取得鄉試第一名的佳績,成為當年的解元,為此聲名遠揚。時隔十年,他再次參考,又在會試中奪得第一,成為當年的會元。中了會元以後,商輅意氣風發,次年在殿試中被皇帝欽點為頭名狀元。

明英宗朱祁鎮劇照

就這樣,商輅不聲不響就做到了「連中三元」。很多朋友或許會好奇,「連中三元」的難度到底有多大呢?事實上,自大明王朝開國以來,僅有黃觀一人做到,商輅這是第二名,而在整個科舉史上,一共也就14人得以享受這份榮耀。畢竟在那個時代,想要「三元及第」,就需要真正的硬實力,不僅文章內容要寫得好、寫得有深度,關鍵還要能符合皇帝的口味。

當商輅「連中三元」的消息傳開後,朝野上下一片震驚,畢竟他是大明王朝第二個這樣的天才。事實上,當黃觀被明成祖朱棣從登科錄上除名後,商輅甚至可以算是大明僅有的一個「三元及第」的賢才。很快,商輅就被朝廷任命為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負責修訂書籍、草擬詔書等工作。不久,因為他在任職中表現出色,又被派往東閣「實習」,這裡是歷代大學士的搖籃。因為商輅儀錶堂堂、行事端正,所以又被明英宗朱祁鎮特意選拔為展書官。

「土木堡之變」軍事路線圖

「土木堡之變」發生後,為避免朝廷動蕩,商輅和于謙等人一起上書太后,擁立郕王朱祁鈺繼位,這便是後來的景泰帝,商輅也得以進入內閣。由於當時形勢危急,京師覆滅就在頃刻之間,有大臣提出南遷,然而商輅和于謙等人卻堅決主張和敵軍決一死戰。後來在他們的堅持下,朱祁鈺同意頑強抵抗,明軍終於在「京師保衛戰」中獲勝。

明代宗朱祁鈺劇照

擔任閣臣期間,商輅非常注重土地分配問題。他認為邊關之所以頻頻告急,就是因為那裡的百姓沒有屬於自己的田地。明太祖打下江山以後,很多規矩都沿襲元朝,然而在土地分配問題上,不但沿用舊規,而且在皇親國戚的領地問題上比元朝更為隨意,當時的皇田幾乎遍布全國,再加上官吏們又不敢管,導致王府兼并周圍百姓土地的情況愈發嚴重。皇田的擴大,導致大量糧食流入王公權貴的糧倉,朝廷在對外用兵時甚至沒有足夠的軍糧配備。

作為內閣首輔(相當於宰相),商輅上書冒死進諫,可惜明憲宗卻沒有採納他的建議。加上在此之前,商輅曾多次上書勸諫朝廷裁撤西廠,結果沒過多久又在宦官的攛掇下再次建立起來。商輅與奸佞之人鬥爭了一輩子,已經年老體衰、有心無力,不願意和他們同朝為臣,所以憤然辭官、歸隱家鄉。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商輅去世,享年七十三歲,朝廷追贈太傅,謚號「文毅」。

明憲宗朱見深畫像

客觀地說,很少有人能像商輅一樣獲得這樣「三元及第」的榮譽,也很少能有人能歷經三朝、出任內閣首輔而得以善終。在他還活著的時候,人們就稱讚「我朝賢佐,商公第一」。商輅用他的勤奮與智慧、忠貞與耿直、清廉與大義,成為了明朝歷史上的一個神話。

參考資料:

《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本是大明首輔,卻棲身破廟5年之久,幾乎天天在寫辭職信
魯迅曾有一次諾獎提名機會,結果卻斷然拒絕,還寫信稱中國人不配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