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陶淵明真君子、文豪,開國大將與之結交都被拒,彼此惺惺相惜

陶淵明真君子、文豪,開國大將與之結交都被拒,彼此惺惺相惜

原標題:陶淵明真君子、文豪,開國大將與之結交都被拒,彼此惺惺相惜



檀道濟

陶淵明在彭澤當了八十多天縣令,因"不為五斗米而折腰"而解甲歸田,在江州過著隱居生活,在他老年貧困的時候,即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也就是他76歲時,正在擔任江州刺史的檀道濟聽說了陶淵明最近又病了,家中又缺少食物,餓得已經躺在床上好些天,起不了床。心中甚是挂念,知道他喜愛喝酒,專門打了幾斤好酒和一些他喜歡的美食,親自到他家訪問。


在一個殘敗頹圮的院落,"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一位老人,已經躺在那張屢加修繕的舊床上好多天了,饑寒交迫。檀道濟看後,心中一片酸楚,一位大名鼎鼎的文人晚年竟如此落魄,就忍不住的勸他說,"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忍,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陶淵明回答道,很堅決地拒絕了檀道濟送的酒肉。



檀道濟

看樣子陶淵明看不慣當朝社會,不願意為"五斗米而折腰",此人極其清高,有著文人的骨氣,不為利祿所動。堂堂一個江州刺史手握兵權,屈尊來請一個糟老頭出山,居然還不給面子,按道理有陶淵明的苦頭吃,可事實不是這樣,檀道濟也沒有為難陶淵明。一位當朝戰功赫赫的武將,一位滿腹經綸的文人,一種惺惺相惜的友誼瞬間在這裡得到了升華。



檀道濟


檀道濟,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初年將領,曾參與討伐盧循,滅後秦及元嘉北伐等戰役,既是開國元勛。檀道濟因在前劉裕一朝立功,威信名望特別高,左右及心腹,都身經百戰,幾個兒子有才氣,因而朝廷懷疑,對他不放心。


公元436年(元嘉十三年),劉義隆生重病,彭城王劉義康執政,擔心檀道濟會在劉義隆死後謀反,矯詔召檀道濟入朝。臨行前,其妻勸檀道濟說:"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來如此。朝廷今無事相招,恐有大禍!"檀道濟不聽勸告,說:"我率師扺御外寇,鎮守邊境,從沒有辜負國家,國家又怎麼會辜負我心呢?"結果,檀道濟一到建康,就被劉義康逮捕。檀道濟被抓時,狠狠地把頭巾拉下摔在地上,說:"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最後,檀道濟與其子十一人,及薛彤、高進之等親信將領都在建康被處死。消息傳到北魏,魏軍將領彈冠相慶:"檀道濟一死,南方就再沒有可畏懼的人了!"


南朝

檀道濟死後,南朝在軍事上轉入守勢,北朝則佔據主動地位,屢次南征。後北魏曾南征至長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劉義隆登石頭城北望,面有憂色,長吁道:"如果檀道濟還在,怎麼會到這個地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韻史詩 的精彩文章:

德國名將謀殺希特勒失敗,不僅毫髮不傷還扳倒了老上司
一徽商20歲開始行商,生意做得不怎麼樣,卻開闢了數學新領域

TAG:無韻史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