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為什麼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新生代家庭的生活形態是這樣

為什麼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新生代家庭的生活形態是這樣


「隔壁小張他們家牛娃在哪個補習班」


「地溝油,轉基因,我的孩子到底該吃什麼」


「孩子的個性太強」


「親子時間母慈子孝,談到作業河東獅吼」


…...


曾經備受爭議的80後、90後都已到了為人父母的年紀,這些現實的養兒育兒問題也開始深深引起了他們的焦慮。在這些新生代家庭中,有些是辣媽帥爸帶萌娃,有些是虎媽貓爸養學霸,他們有著各自的成長之路,也預示著未來中國社會的樣貌。




為清晰勾勒當今中國少兒家庭畫像,發掘由此產生的新一波商業紅利。騰訊數據實驗室基於騰訊數億用戶大數據積累,結合面向全國一至四線城市超過1500戶家庭的線上調研和線下家庭面訪,於近日發布了《2018中國少兒家庭洞察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在白皮書中有以下洞察值得我們深思:在新式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家庭成員的話語權已經發生了微妙的改變;孩子們的社交圈裡不只是童言童語,他們心智成長的速度不容低估;年輕父母沒空陪孩子是常態,在難得的親子時間裡他們要把握一些關鍵;兒童過度看手機是個難題,但內容選擇得當也可以發揮正向作用。




具體表現如下:



小孩也做主


孩子擁有更多的消費參與和決策權



兒童越來越成為家庭的核心,「一人帶動全家」的趨勢愈發明顯。與80後、90後那一輩遭到的「綁架式溺愛」不同,05後、10後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權,他們的意見會被尊重,興趣也會被理解,因而也較過去有了更多參與消費決策的機會。








兒童也有社交圈

他們會通過觀看節目積累談資




從5歲開始,兒童就會開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互相分享喜好。




小夥伴們所談論的話題很多是來自於日常觀看的節目,動漫及少兒節目只是基礎標配,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關注點也開始向知識、興趣類擴大,紀錄片、音樂、綜藝、體育、軍事、資訊乃至廣告,都是他們討論的話題。









小孩選擇,家長把關


優質IP「大小通吃」




年輕的父母們的日常繁忙程度和過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能夠一起看節目是容易實現的親子時光之一。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逐漸掌握了觀看內容的主導權,家長則充當著內容監督者的角色。有教養意義的節目自然成為首選,類似《小豬佩奇》、《巧虎》等寓教於樂的內容成為孩子和家長眼中公認的優質IP。








兒童對於手機要「拿得起,

放得下」


家長更傾向從小屏到大屏的「合家歡」




新一代的兒童不僅是互聯網原住民,更是操控電子設備的小能手。現在家長們在繁忙或需要安撫孩子的時候往往用一部手機來解決問題,儘管這種做法飽受詬病,但不可否認屏幕也是他們了解外界的一扇窗,豐富的內容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




讓孩子染上「手機癮」絕非家長的本意,但如果節目內容有益,觀看時長得當,仍不失為一種辦法。而無論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是增加陪伴機會,家長都更傾向於從小屏過渡到大屏,通過網路及OTT大屏可以實現「合家歡」的場景。









更好地陪伴孩子


是新生代家庭的核心訴求




透過《2018中國少兒家庭洞察白皮書》的畫像不難發現,當下在培養兒童方面的消費增長只是市場表現,而促進這一切產生的主要動力是家長們已經發現「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大部分的消費決策都將圍繞家庭對信息的獲取、辨識、決策來進行,這種習慣將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也將影響著相關市場的發展。面對業已成型的萬億級兒童消費市場,如何有效觸達少兒家庭,值得營銷人的關注和思考。




點擊"

閱讀原文"

下載《2018中國少兒家庭洞察白皮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子派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房間乾淨的孩子更有出息?答案原來是... ...
孩子有著四種表現,說明已經被慣壞,出現一個父母需警惕

TAG:親子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