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蔣文中:茶馬古道與絲綢之路

蔣文中:茶馬古道與絲綢之路

茶馬古道在世界上是惟一的一條可以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以茶葉為主要貿易商品,連接中國西南與東南亞、南亞及中亞的交通古道,它同絲綢之路一樣,既是亞洲大陸歷史上最為漫長遙遠的古代商路,同時又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多元民族文化交流的國際文明通道。茶馬古道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大型交通線路之一,在歷史上曾經產生過較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作用,而且這是目前世界上仍在部分運行的古道,也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豐富神秘的人文走廊。

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的概念不宜混淆但可互補。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都是歷史形成的國際大通道。雖同為中國對外商貿之路,雖部分路段有所交叉,但「茶馬古道」畢竟是另一個特定概念,其內涵與絲綢之路是有所區別的。首先,在線路上,絲綢之路所經陝西、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及境外地區線路與茶馬古道完全不同。其次在功能與作用上,絲綢之路主要是中國內地以絲綢瓷器為主要商品向西亞中東及歐洲的交通貿易運輸線,而茶馬古道是以川滇地區茶葉為主要商品輸入西藏及出境至南亞、中東及歐洲等不同目的地的運輸線。

茶馬古道與絲綢之路這兩個概念的同時存在,足以說明兩者在歷史上的功能與作用是不相同的。正如世界上的道路大多是相互貫通和連結的,我們並不能因此而混淆它們的功能與作用。當然,有的學者主張茶馬古道應包括在絲綢之路中,主觀上是想擴大絲綢之路的包融性。這一願望可以理解,但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危險,即任何一個概念若將其外延無限擴大,則其內涵亦會隨之喪失,反而不利於經濟走廊的建設。因此,在對待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這兩大特定歷史概念乃至在開發「一帶一路」過程中,採取一種科學的、客觀求實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茶馬古道儘管與絲綢之路不同,但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的作用不可忽略。因為從茶馬古道的概念看,狹義上是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漢、藏之間以進行茶馬交換而形成的一條交通要道,但廣義上則是以茶為主要運送貨物並進行商業貿易的國際交通要道,可以說是世界上地勢最高,地理形態最為複雜的從中國西南出境民間國際商業要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和中外文化交流及文明傳播的一條重要通道,同時也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國際交通線路,同絲綢之路一樣是人類絕無僅有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與絲綢之路相比較,歷史上的茶馬古道的線路不僅遙遠漫長且十分複雜眾多,是一個更加龐大的交通網路。主要分為由滇入藏道和由川入藏道並從西藏出境兩大主幹線及由雲南南部、西南部出境的眾多支線組成,在中國境內連接著滇川藏廣袤的地區,境外則從西藏、雲南延伸至東南亞各國及印度。從西藏出境的線路則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並遠達歐洲,將中國與絲綢同樣著名的茶葉傳播到世界上。

茶馬古道線路與今天「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和「中巴經濟走廊」設想線路完全一致。歷史上從雲南出發的「茶馬古道」過去從茶源中心的西雙版納六大茶山和普洱為起點輻射四方,形成向不同方向和茶葉運輸目的地比較固定的幹道與支道,還有因各種原因形成不固定性的分支線路,這些線路既有主、次,又有官道、商道之分,本文依據文獻的查找和實際調查,「茶馬古道」主要有北線(貢茶道)、西線、南線三條主幹線。

「茶馬古道」北線有兩條,第一條即昆明成都「蜀身毒道」 北段和滇黔「通京大道」。「蜀身毒道」即從成都至雲南經滇西保山騰衝出境至緬甸印度,故又稱為南方絲綢之路。「蜀身毒道」 北段即成都至大理段在絲綢之路中又稱「靈光道」。靈光即四川西北的靈光,是蜀國杜宇時代(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西南門戶。西漢時,漢武帝為打通蜀身毒道,並經營西南夷地,廢盡移山之力,修築「五尺道」和「靈光道」,該道在漢代形成以來與從滇東北曲靖昭通入內地的「五尺道」同為從四川進入雲南的重要通道,它從蜀地(成都)南出,經臨邛(邛崍)、嚴道(滎經)、旄牛(漢源)、邛都(西昌)、會無(會理)渡金沙江到青嶺(大姚)抵葉榆(大理)。「靈光道」可謂雲南最早通往內地的一條民間道路,它由上古時期蜀國在長年累月的向西南開拓過程中,逐漸形成。茶馬古道北道一段與「蜀身毒道」北段即成都至大理的「靈光道」部分相交,即昆明至富民武定元謀等交叉,至金沙江後從會理入康藏地區。該茶馬古道北道又稱建昌路,其線路為從普洱到昆明至富民武定元謀會理西昌滎經雅州邛崍成都,再進入陝西或西蕃進行茶馬貿易。該道是經四川至內地或藏區的茶馬古道北道支線,對這段茶馬古道,過去因更多歸於對絲綢之路研究而有所忽略。

北線第二條即從昆明經東川出雲南為茶馬古道北道,亦稱「貢茶路」、「官馬大道」或「銅運」古道,由思茅(普洱)至省城昆明再從滇東北「銅運」古道經東川、會澤、昭通從貴州、四川至京城。清代雲南的貢茶,從思茅途經墨江、元江、峨山、玉溪、昆明、嵩明、尋甸、東川、昭通、大關、鹽津至宜賓,乘船沿長江而下入湖北至杭州,轉「京杭大運河」 到京城。該道所以為官道,是歷史上雲南至內地的主幹道,故稱「通京大道」。在滇茶運輸中主要為普洱貢茶,因此又稱「貢茶路」或「官馬大道」。滇東北一段起源於雲南與中原聯繫最早的主要交通線「五尺道」,它從四川成都往東南行經宜賓、廣南(鹽津)、朱提(昭通)、夜郎西北(威寧一帶)、味縣(曲靖)至滇池(昆明),然後經楚雄至葉榆(大理)。這條道路早在公元四世紀中葉由當地土著部族開鑿而成。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馬錯定蜀、置郡,以四川為基地,分別南下西進,開拓經營今雲南地區。公元前285年前後,秦蜀守張若「取笮及其江南地」,攻取今四川雅安,並南下岷江以南地區。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時,李冰任蜀郡太守,在棘道基礎上開始修築通往滇東北的道路,這便是「五尺道」的開端。秦統一六國後,開鑿該路,因「其處險,故道才廣五尺」 得名。

「茶馬古道」西線即主入藏道 ,包括「博南道」和滇藏茶馬古道。茶馬古道往西經滇越(騰衝)出境至緬甸、印度是沿古老的西南絲綢之路「永昌道」而行又稱「博南道」。滇藏茶馬古道則一直是古代直至近現代滇藏茶馬古道的主幹線,線路從今西雙版納、思茅、臨滄等產茶區經景東、鳳慶、南澗、魏山到大理下關後,路分兩條進入藏區。一路經大理、喜洲、鄧川、牛街(洱源)、沙溪(寺登街)、甸南、劍川、北漢場、鐵橋城(麗江);或下線從鄧川、北衙、松桂、鶴慶、辛屯、九和到麗江、鐵橋城、中甸(香格里拉)、德欽或維西,入西藏各地沿線進行茶葉等商品交易。另一路分支幹線則可經漾泌、石門(雲龍)至舊州,翻怒山至瓦窯、槽澗、瀘水、六庫、福貢、丙中洛、出石門關至西藏的察隅縣。這條路因是沿怒江峽谷行走,其海拔在1500~2500米之間,無高大雪山阻隔,可常年通行。到察隅後,可由西藏出境至緬甸,再到印度。亦可經波密至拉薩、日喀則到尼泊爾、印度。

從雲南入藏後古道貿易線路較多,但主要線路同樣有兩條:一路從西藏鹽井進入芒康後,路線又分為兩條,一路經康定、理塘、巴塘至西藏的昌都等地,再由昌都通往西藏其他地區。基本與今川藏公路318國道相符。(318國道起點為上海,終點為西藏友誼橋,全長5476千米,途經浙江安徽、湖北、重慶、成都、名山、雅安 、天全、 瀘定 、康定、 雅江、 理塘、 巴塘 芒康、 左貢、 八宿、 波密、 林芝、 工布江達、 墨竹工卡、 達孜、 拉薩、 堆龍德慶、曲水)。

另一路從芒康經左貢、邦達、八宿、波密、林芝、工布江達、墨竹工卡到拉薩並更遠的再從拉薩經江孜、日喀則至口岸亞東出境至印度、尼泊爾。

「茶馬古道」南線即普洱至車裡(西雙版納)六大茶山和勐海出境的通道。該道從普洱至六大茶山出境至老越緬印諸國並或從越南轉香港或從印度轉西藏。這條古道在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與修築普洱至昆明段官馬大道同時,清地方政府組織西雙版納茶商及百姓,用大青石鋪設了從勐臘易武經曼灑、倚邦、勐旺到普洱的茶馬驛道,長240公里,全程用石塊鋪築路面,耗銀萬兩以上,動用民工無計其數。該線由普洱或西雙版納六大茶山通向境外的出境路段,有東出寮國、安南(越南);南出緬甸、暹邏(泰國);西出緬甸、印度。明清至民國時期,印度、緬甸、暹邏(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等國的商人均往來西雙版納、思茅、普洱販運綿花、茶葉等。之後隨滇南的元江、石屏、建水、開遠、蒙自等城市和火車運輸興起,不少茶葉通過火車運至越南再轉運南洋,從而又形成茶馬古道上其他新的國際支線和交通運輸方式。

民國時,隨佛海(勐海)茶業的興起,從打洛出境,經緬甸勐拉,西南行至景棟,改由汽車運輸至仰光,乘輪船至印度的加爾各答,再乘火車運輸至印度西哩古里,改乘汽車至噶倫堡再至亞東,江孜,拉薩的國際運輸線路的開通,大大縮短了茶馬古道的運輸里程和時日,相比較於走勐海思普線,經下關——大理——麗江——阿墩子入藏抵拉薩,節省兩個多月時間,縮短時間三分之一左右。

上述古道及國際貿易的歷史發展,是我國與東南亞南亞諸國通大通道的建設的基礎。今天,隨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已有能力將這條千年的國際大通道即「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和「中巴經濟走廊」打開,通過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有效擴大雲南與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半徑』。」雲南將從中國開放的「末梢」變成「前沿」,與周邊國家有效聯動起來,在經濟發展的內在客觀規律作用下,形成很多產業向雲南的轉移布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滇藏號 的精彩文章:

名山名寨之懂過
普洱茶造假的各種手段

TAG:滇藏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