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簡述:日本對中國文物大肆掠奪的三個時期

簡述:日本對中國文物大肆掠奪的三個時期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誕生了無數物質財富。自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大批國寶級文物被掠奪,至今流失海外。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上47個國家超過兩百家博物館中,就展示著164萬件中國國寶,散落在海外民間的中國國寶則是這兩百多家博物館館藏數量的十倍。

在掠奪中國文物的所有國家中,日本是第一個、也是掠奪最多的國家,而日本掠奪中國國寶,大致經歷如下三個主要階段:

日本開始掠奪中國國寶始於明代,不過當時倭寇掠奪的文物數量不多,價值在當時也不算太大。

真正開始大規模的掠奪中國文物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侵華日軍將司令部設在北海靜心齋,大肆搶掠北海文物,萬佛樓內大小一萬尊金佛被日軍悉數掠走。

第二個時期是清末民國時期

清末民國之時中國一片混亂,加之尚無文物保護制度,導致大量文物流失到海外。在此時期,大量日本文物間諜打著文化交流的幌子,到中國各地收購、偷盜中國文物。敦煌發現的四萬件古代文書,其中約有一千卷流入日本,收藏在龍谷大學、大谷大學、天理大學、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基本都是大谷光瑞探險隊的橘瑞超等人勾結道士王圓籙運到日本的。

簡述:日本對中國文物大肆掠奪的三個時期


橘瑞超(左)與敦煌房東合影(1912年)

流失海外的三萬枚甲骨片,就有1.3萬枚被掠至日本。

簡述:日本對中國文物大肆掠奪的三個時期


1938年,日本「學術旅行隊」在日軍保護下劫掠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資料

簡述:日本對中國文物大肆掠奪的三個時期


1938年,日本「學術旅行隊」在日軍保護下於杭州古盪盜掘

中國文物的最大浩劫是日本侵華戰爭時期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政府統計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360萬件,破壞的古迹達到741處。而流失民間的文物已經無法估計了。

現代統計海外失落名畫已查錄的有2.3萬件,其中在日本的就有1/3。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九萬多件藏品中,包括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日本各地的博物館中,中國的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日本一千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有中國藏品,數量應該在數十萬件。

中國作為戰勝國,僅僅收回了從周口店出土的十箱化石、3.5萬餘冊古書以及張學良收藏的絹制古畫58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讀李鴻章《絕命詩》, 感悟李鴻章對後人的告誡與希望
一組郭沫若及其三任妻子的珍貴照片

TAG:張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