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戒律儀要得清凈,需要觀察身口意三業

戒律儀要得清凈,需要觀察身口意三業

《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凈戒;若能具足持凈戒,一切如來所讚歎」。戒是修習一切善法的基礎,不論在家、出家佛弟子,應當受持清凈戒法。《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二云:「又戒律儀有三種觀清凈因相。何等為三?觀身業。二、觀語業。三、觀意業。云何觀察如是諸業令戒律儀皆得清凈?」觀察身口意三業能使令我們所守護的「戒律儀皆得清凈」。

一、觀身、語業

謂希當造及欲正造、身作業時如是觀察:我此身業為能自損、及以損他、是不善性,能生眾苦招苦異熟。為不自損、亦不損他、是其善性,能生諸樂招樂異熟。如是觀己。若自了知我此身業,自損損他、是不善性、能生眾苦招苦異熟,即於此業攝斂不作亦不與便。若自了知我此身業,不損自他、是其善性、余如前說,即於此業而不攝斂造作與便。

「當造」和「正造」,就是現在和將來要做的事情。

在我們的身體採取行動的時候,先要在心裏面作如是第一個觀察:「現在和將來由我的這個身體發出來的行動是不是對自己有傷害,也能傷害他人,是自他兩不利,這樣的事情是有罪過的,招感將來苦惱的果報。」

第二個觀察:「我這樣的行動對自己沒有傷害、對他人也沒有傷害,這是有功德的事情。能夠顯現出來安樂的事情、安樂的果報。現在生諸樂,將來這個樂的果報就出現了。」

這樣觀察了以後,若自己知道現在這個身體的行動,有「自損」有「損他」,「是不善性、能生眾苦招苦異熟」,那就對於想要做的這件事馬上的收回來,不做這件事。「若自了知我此身業,不損自他、是其善性」,「余如前說」就是「能生諸樂招樂異熟」的話,「即於此業而不攝斂」,那麼這個行動、這件事不要停下來;要立刻地採取行動給它方便、叫它順利的成就。

這就叫做「清凈」,就是惡不可以、做善才可以做。就是將來的、和現在的,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先做如是觀。

復於過去已造身業亦數觀察,我此身業為能自損,余如前說。如是觀已;若自了知我此身業,自損損他余如前說,便於有智同梵行所,如實發露如法悔除。若自了知我此身業,不損自他余如前說,便生歡喜,晝夜安住、多隨修學。

前面是「將來」和「現在」這二種,現在是對「過去」的時候。數數的回想觀察已經過去的事情,我已經造作了這樣的事情。「我此身業為能自損」也能損他,「余如前說」,能生諸苦招苦異熟。

觀察自己以前做的事情是有罪過的,那麼後來應該怎麼辦呢?要在向智慧的同修聖道的人的地方他真誠發露坦白出來「我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錯誤的事情」。要依據戒律上所規定的如法懺悔。

「若自了知我此身業,不損自他余如前說」能生諸樂招樂異熟。「便生歡喜,晝夜安住」,心裏面「我做的事情有功德能生樂異熟」,那麼白天夜間心情很平靜。「多隨修學」,多多的隨順他來繼續的修學這種善法。

如是彼於去來今世所造身業,能善觀察,能善清凈。

修行人對於自己過去的、將來的、現在的所做的事情,能這樣善巧的觀察思惟,就能夠清凈了身業。就持戒清凈,有錯誤的懺悔、有功德的繼續的增長廣大。

如於身業,於其語業當知亦爾。

前面是說「身業」,就是語業也和身業一樣也要這樣觀察清凈。

二、觀意業

由過去行為緣生意,由未來行為緣生意,由現在行為緣生意,即於此意數數觀察:我此意業為能自損,余如前說。

「由過去行為緣生意,由未來行為緣生意」,其實這身口意三業、意業是根本,還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這時候觀察的時候就知道「由過去行為緣生意」,說我過去的「行」作因緣而生起意識,這是什麼呢?就是「作意心所」,或者如理作意、或者是不如理作意,這個「行」就使令這意識就現起來了,由這作意心所引起意識的現行,就是這麼回事。「過去行為緣生意」也是這樣子、「未來行為緣生意」、「由現在行為緣生意」,都是這樣子。

「即於此意數數觀察」,即於所生起的這個意要一次又一次的觀察。「我此意業為能自損,余如前說」,也像前面身業、語業這樣子。

如是觀己;若自了知我此意業是其黑品,即於此業攝斂不起、不與其便。若自了知我此意業是其白品,即於此業而不斂攝、發起與便。

「如是觀已」,這樣觀察完了,若是自己了知我此意業是由貪瞋痴的三毒發動的,這是有罪過的,馬上的把它收攝回來,叫它不要動。

若是自己了知此意業是無貪、無瞋、無痴、是善業的,那就不要停下來,繼續增長廣大。或者創造一些因緣給使令繼續的有所成就。

如是於彼去來今世所起意業,能善觀察、能善清凈。

「如是於彼去來今世所起的意業,能善觀察、能善清凈」,觀察了以後,不清凈的立刻要停下來,清凈的讓它增長廣大。

所以者何?去來今世所有沙門、若婆羅門、於身語意三種業中,或已觀察、或當觀察、或正觀察,或已清凈、或當清凈、或正清凈,或已多住、或當多住、或正多住,一切皆由如是觀察、如是清凈。

為什麼要這樣作觀呢?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所有」的這些修行人,沙門和婆羅門,對「於身口意」這三業都是這樣子:或者觀察過去世、觀察未來世、觀察現在世,只要是身口意三業一動要經過智慧的觀察了才行動。

過去世他的身口意經過這樣的觀察,就是「已」經是「清凈」的。將來的時候也是要經過這樣的觀察,也是使令身口意清凈。現在也是要經過智慧的觀察,要使令他清凈,「正清凈」。或者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這位修行人他的心裏面多數安住在觀察和清凈的上面。

過去也是這樣子、未來也是這樣子、現在也是這樣子,一切都是由這樣的智慧的觀察,使令自己的三業清凈,也就是律儀清凈了。

如佛世尊,曾為長老啰怙羅說:汝今啰怙羅!於身語意業,應數正觀察;念諸佛聖教。啰怙羅汝應學是沙門業。若能於此學,唯勝善無惡。

要憶念諸佛的法語,依據佛的法語去觀察那叫做「正觀察」。佛曾為長老啰怙羅說:現在於身業、語業、意業這三業,時時的要要憶念諸佛的法語做「正觀察」。若能這樣學習,三業只有殊勝的功德莊嚴而沒有罪過,慢慢的就可以得聖道了。

若於如是身語意業審正思擇:我此諸業為能自損,廣說如前。是名觀察。

「審」是很認真的這樣觀察。「思擇」就是觀察。「我此諸業為能自損,廣說如前」,「是名」叫作「觀察」。

若於一分攝斂不作亦不與便,廣說乃至發露悔除。復於一分而不斂攝造作與便,廣說乃至便生歡喜,晝夜安住多隨修學。是名清凈。

若發覺是有罪過馬上的要息滅了它,不做這種惡事,「亦不與」其方便,「廣說乃至發露悔除」。「復於一分而不斂攝」,就是白品有功德的事情,「造作與便」,這要主動的給它條件叫它方便的成就,「廣說乃至便生歡喜」,「晝夜安住」白天也是這樣子、黑天也是這樣子、不要超越這個範圍叫做「住」。「多隨修學」多而又多、多多的隨順這個道理去學習,「是名」叫做「清凈」。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出家人的順口溜 那些叢林參學中廣為流傳的「警策格言」
真正的道場,擊碎你的假修行!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