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謹防小兒尿路感染,絕不是小題大做

謹防小兒尿路感染,絕不是小題大做

一晃眼,幼兒園及小學已經開學2月有餘,相信許多家長都會在孩子的書包里,貼心地備上一個小水杯,以供孩子課間飲用。可實際情況是,許多寶貝沒有養成良好的飲水及衛生習慣,一天下來,喝水的次數屈指可數;同時,一些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沒有養成,就會使得孩子們可能患上尿路感染。所以,今天我們來說說不得不防的小兒尿路感染。


謹防小兒尿路感染,絕不是小題大做


什麼是小兒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即泌尿系感染,是我們兒科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由於病原體直接侵入孩子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按照病原體侵襲的部位不同,一般分為「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3類。腎盂腎炎又稱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稱為下尿路感染。由於小兒時期感染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者少見,臨床定為困難,故統稱為尿路感染;本病多屬於祖國醫學的「尿頻」、「淋證」等範疇。

小兒時期任何年齡均可發病,2歲以下幼兒多見,女孩發病率為男孩的3~4倍,若男孩反覆尿路感染者,多伴有泌尿系統結構異常,醫生和家長就應該認真查找原因。

小兒尿路感染的發病原因

中醫學認為,小兒尿路感染的發生,與外因和內因密切相關。外因為感受實熱之邪,內因與孩子素體虛弱有關,而外因是尿感發生的主要原因。

我們說的「濕熱之邪」可來自外感,如因坐地嬉戲,外陰不潔,使濕熱上熏膀胱;也可為內傷,如恣食肥甘,則損傷脾胃,導致濕熱資生,向下可流注膀胱,又或者肝膽濕熱,直接迫注膀胱所致。如果濕熱之邪長期留戀,日久則會耗傷孩子脾腎之陽氣或虛熱內生,最終致使小便淋漓次頻或小便淋漓不暢。


謹防小兒尿路感染,絕不是小題大做


患上尿路感染有哪些癥狀?


1.新生兒臨床癥狀極不典型:可表現為發熱或體溫不升,面色灰白,厭食或嘔吐,腹瀉,生長遲緩,體重不增等等,有的還可見黃疸,或伴有煩躁、嗜睡甚至抽搐等癥狀。

2.嬰幼兒全身癥狀明顯:常以發熱為突出癥狀,見排尿哭鬧,精神不振或煩躁,或者腹痛,吐瀉。如果家長發現寶寶排尿時哭鬧,尿布惡臭,頑固性尿布疹或會陰出現紅色斑疹,也要非常警惕。

3.年長兒臨床表現與成人相近:

(1)下尿路感染,有尿頻、尿急、尿痛,可有終末血尿或遺尿的表現。

(2)上尿路感染則全身癥狀較明顯,可有發熱、寒戰、周身不適,伴腰痛及腎區叩痛,並可兼有尿路刺激征。部分孩子還可以見到肉眼血尿,尿液泡沫增多。

4.病情遷延超過6個月以上者為慢性尿路感染:主要表現為間歇發熱,腰酸乏力,貧血等。

患上尿路感染需做哪些檢查?

1.尿常規:白細胞增多或見膿細胞,可見白細胞管型,腎盂腎炎或膀胱炎是可見不同程度的紅細胞及少量尿蛋白。

2.中段尿培養:清潔中段尿培養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如菌落計數≥105/ml,方可確診;104~105/ml為可疑;<104/ml為污染。但該檢查應結合患兒性別、有無癥狀、細菌種類綜合評價臨床意義。

3.離心尿沉渣塗片革蘭氏染色找菌:細菌數>1個/HP,結合臨床尿感癥狀也可確診。

4.靜脈腎盂造影、超聲波檢查:反覆感染患兒應進行靜脈腎盂造影、泌尿系超聲檢查,了解腎臟大小、腎盂形態、腎內瘢痕的病變及尿路梗塞性損傷等。

5.還有一種不常用的有創檢查:膀胱穿刺細菌陽性即可確診。


謹防小兒尿路感染,絕不是小題大做


中醫怎麼治療尿路感染?

中醫藥在小兒尿路感染的治療上,有很多特色優勢,見效也多半比較快。在治療本病上,會多以通利小便為治療原則,實證宜清利濕熱,虛證宜溫補脾腎或滋陰清熱,並要標本兼顧,攻補兼施。一句話來說,如果家長朋友遇到寶貝有類似上述尿路感染的癥狀,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找兒科大夫就診。

如何預防尿路感染?

泌尿系統感染的預防非常重要,爸爸媽媽們都應該認真幫助孩子做好預防和生活調護,例如:

1、家長平時要培養孩子養成飲用溫開水的習慣,鼓勵孩子多飲水、勤排尿,以確保一些有害的細菌、毒素等病原體及時排出體外。

2、處於兒童期的孩子,家長要耐心教育,讓孩子知道注意會陰衛生,並督促和幫助孩子每天清洗外陰,女孩子們則更要注意。同時,家長們要時常幫孩子查看尿道口的情況,如有發紅、分泌物增多的情況,也應該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兒科就診。

3、對大一些的孩子,家長要督促他們勤換內褲,擦屁屁的順序也要正確,特別要教會女孩子們由前向後擦屁屁,以防止大腸桿菌污染、侵犯尿路,造成感染。

4、小寶寶們每次大便後應清洗臀部,尿布應常換洗,最好用開水燙洗,嬰兒所用毛巾及盆應與成人分開,盡量不穿開襠褲、不坐地玩耍等。


謹防小兒尿路感染,絕不是小題大做


孩子怎麼喝水健康?

祖國醫學認為水有「助陽氣,通經絡」的功效,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對身體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根據WHO(2003年)的推薦量,0~1歲的寶寶,每天水攝入推薦量為150ml/(kg·d),這個水量是指經口飲用的水量、食物中所含的水量及食物在體內代謝所產生的水量總和,而不是單指飲水量。

以此為標準,以估算的方法除去孩子每天攝入的奶類、蔬菜、水果中所含的水分,推算出:

(1)1~3歲幼兒每天需要直接飲用的水量約為450~600毫升。

(2)4~6歲孩子每天需要直接飲用的水量約為720~900毫升。當然家長朋友們也要根據季節、孩子的活動量等綜合考慮孩子的飲水量。

此外,也要切記不能讓孩子一次性大量飲水,或是飲用冰水,這樣會加重胃腸負擔,使胃液稀釋,既降低了胃酸的殺菌作用,又會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當然,也要讓孩子知道,在面對繽紛多彩的各式飲料時,自覺選擇「白開水」才是對我們健康比較有益的。

謹防小兒尿路感染,絕不是小題大做


綜上,雖然小兒尿路感染一般預後較好,但若不及時治療,反覆感染也可導致瘢痕形成,甚至發展成慢性腎功能衰竭,對孩子健康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由於孩子們的尿路癥狀有時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診,故須爸爸媽媽也對此病作一了解,與我們一道保護孩子們的健康。

參考文獻

[1]汪受傳, 虞堅爾. 中醫兒科學[M].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2.

[2]虞堅爾.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

[3]徐虹、沈茜. 泌尿道感染診治循證指南(2016)[J]. 中華兒科雜誌, 2017(12):898~901


謹防小兒尿路感染,絕不是小題大做


作者簡介


謹防小兒尿路感染,絕不是小題大做


明溪:主治醫師,博士研究生(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先後師從於「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熊磊教授及虞堅爾教授,主要從事兒科呼吸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熟悉兒科常見、多發病的診療工作,擅長治療慢性咳嗽、小兒肺炎、反覆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小兒遺尿、腹瀉、過敏性紫癜及兒童多動症等疾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大多數人煎煮中藥,方法都錯了,這裡面有你嗎?
花中宰相,養血柔肝首選它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