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深秋,養生分「三步走」,為過冬打好基礎,少生病,更健康!

深秋,養生分「三步走」,為過冬打好基礎,少生病,更健康!

老話講: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一層棉。

步入深秋後,氣溫開始下降,涼爽轉為寒冷,此時,是最容易生病的時節。

所以,深秋養生,尤為重要,做好養生工作,可以為冬季健康打好基礎。

深秋,養生分「三步走」,為過冬打好基礎,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步:防寒驅寒

深秋時節,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此時,一定要注意防寒驅寒保暖。

一旦,寒氣損傷了陽氣,各種代謝機能就有所減退,危害身體健康。

做好以下幾點,驅寒活血,從秋暖到冬。

》》不秋凍,適添衣

晚秋時節,不時有寒流侵襲,此時,須及時添衣,避風寒,不要再「秋凍」了。

尤其是,要保護好,頸部、腹部、腳部,這三處,尤其容易受到寒邪侵入,一定要格外注意。

寒邪,易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從而誘發中風、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時保暖,以防疾病發作。

》》喝熱茶,驅寒暖胃

寒冷的深秋,喝點熱茶,不僅可以驅寒暖身,還有益脾胃健康。

,對溫度十分敏感,稍微一受寒,就會感到不適,甚至誘發胃病,出現腹痛、腹瀉等症。

茶療,在調理脾胃方面,溫和持久,有其獨特的優勢

深秋養胃,可以喝點蒲公英白茉莉茶,暖胃止痛、驅寒暖身。

自己動手,用蒲公英,搭配白茉莉花,一起泡水喝,是不錯的選擇。

清代《外科證治全生集》寫道:「蒲公英瓦上炙枯黑存性,研末火酒送服治胃脘痛。」

據現代研究發現,蒲公英對胃潰瘍具有治療作用,能明顯的減輕胃潰瘍的發生幾率,並且,蒲公英還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對於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白茉莉花,主溫脾胃,有理氣解郁,化濕和中之效,中指的是處於中焦的脾胃。

白茉莉花,常用於脾胃濕濁不化、少食脘悶、腹瀉和下痢腹痛等症。

並且,白茉莉花性質溫和,還可以中和蒲公英的寒性,搭配在一起,對暖胃止痛,是不錯的選擇。

》》熱水泡腳,驅寒氣

寒從足生,用熱水泡腳,可驅除寒氣,舒筋活血,溫暖全身。

所以,深秋時節,每日睡前泡泡腳,是不做的選擇。

泡腳水量,以沒過腳踝為宜。水溫在38℃~43℃左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約30分鐘為宜。

此外,泡腳的時候,加點花椒、生薑,驅寒效果更佳。

》》曬太陽,補陽氣

曬太陽,是補陽氣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經常晒晒太陽,不僅有助於驅寒,對五臟六腑,皆有益處。

經常曬太陽,還可以降低流感病毒,及其他常見呼吸道疾病的幾率。

曬後背的督脈,可以補陽氣,讓督脈有比較高的溫度,對養護陽氣都是有幫助的。

曬後背的時間,在40-60分鐘左右為宜,出少量汗、微微睏倦效果最佳。

第二步:養腎

秋天主「收」,與肺氣相通;冬天主「藏」,與腎氣相通。

「秋收」,不單單與肺有關,也和腎有關。

若「秋收」沒有做好,就會影響 「冬藏」,導致腎氣、腎精不足,誘發腎病複發或加重。

所以,深秋時節,養護腎經,給你的腎,補足元氣,讓它更好地為過冬儲備能量。

》》多食黑色食物

黑色食物,黑色入腎,可滋補腎臟健康,黑豆,黑芝麻,桑葚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黑豆,被古人譽為「腎之谷」,味甘性平,不僅形狀像腎,還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之效,特別適合腎虛者。

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補肝腎、潤五髒的作用。

桑葚,營養價值極高,中醫藥典籍中,公認桑葚有滋肝、補腎、明目、滋陰、養血、黑髮、延緩衰老等功效。

》》泡點枸杞紅棗水

枸杞一小把、紅棗3-4粒,熱水沖泡飲用。

枸杞,可滋補腎氣,強筋健骨,益精明目。

紅棗,具有補脾益氣、養血安神、生津液、解藥毒、促進腸胃功能。

二者泡水喝,有助於腎臟健康。

》》重睡眠,不熬夜

睡眠,對於腎臟健康,十分重要。

充足的睡眠,對於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起著重要作用。

所以,一定要重視睡眠,不熬夜,保證睡眠時間與睡眠質量。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有利於腎精的養護。

除了子時要熟睡以外,午時小憩也十分重要。

》》揉搓敲打足心

「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敲打足底湧泉穴,可促進腎臟排毒,有助腎臟健康。

坐著揉搓,敲打,皆可。

一定要感受到足部發熱、經絡通暢舒服才好。

第三步:打「底補」

不少人,在入冬後就馬上猛補,結果欲速則不達,適得其反。

主要是因為,忽視了進補前,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調理脾胃,又稱 " 引補 " 或 " 底補 "。

脾胃為後天之本 ,無論食補,還是葯補,只有脾胃健旺,運化正常,營養物質才能很好消化吸收,才會達到進補的目的。

所以,深秋時節,氣溫下降,正是打 " 底補 " 的最佳時期,調整好脾胃,為冬季進補打好基礎,可事半功倍。

》》芡實是首選

可用芡實、紅棗、薏苡仁或花生仁,加紅糖燉湯服,或用芡實燉瘦豬肉、牛肉、雞肉等食用,都是不錯的選擇。

》》山藥和藕

山藥和藕的效果也不錯,同樣可以用來燉肉引補。

選用一些性質平和的食物,對脾胃進行調整,如:百合銀耳羹、薏仁山藥粥、桂圓湯、紅棗燉肘子等。

》》常食粥

,能補益陰液,生髮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

所以,大「底部」,煮點葯粥,也是不錯的選擇。

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補中益氣、止痛之功效。

山藥粥,溫和、滋補,有健脾養胃的功效,對治療胃痛有一定的作用。

山楂粥,消食、健脾、和胃,適當吃點山楂,有助於健脾和胃,幫助進補打好基礎。

》》少油膩、辛辣之物

素食,能保持胃腸沖和之氣。

攝取辛辣、油膩食物,會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從而誘發胃腸道疾病。

此外,辛燥傷津,如辣椒、生蔥、姜、八角、茴香以及火鍋、麻辣燙等,易加重「秋燥」對身體影響。

所以,大「底補」,要注意少食油膩、辛辣之物,多吃溫潤食物,有助胃部健康。

經過底補,脾胃健運,入冬即可放心進補,以此抵禦嚴寒,更加有利身體健康。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出伏後,蒲公英泡水,有5大「禁忌」,4個「搭配」,你用對了嗎?
五臟,壽命之源,做好「五個字」,養五臟,保健康,促長壽!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