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全球第一艘鋰電池潛艇終於下水 曾痛失370億美元超級大單!

全球第一艘鋰電池潛艇終於下水 曾痛失370億美元超級大單!

10月4日,日本海自第11艘蒼龍潛艇在三菱重工神戶船廠下水,舷號S-511,艇名為凰龍號。這艘潛艇與之前10艘蒼龍潛艇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採用了GS湯淺公司研製的鋰離子電池,替換了原有的鉛酸蓄電池。

在技術上,鋰電池至少將提升蒼龍潛艇4個方面的性能:

一是能提升潛艇的隱蔽性,因為鋰離子電池比鉛酸蓄電池充電的時間更短,因此柴油機只需要工作20分鐘到1個小時的時間就能給鋰離子電池充滿電,而柴油機的工作時間越短,製造噪音的時間也就越短,就越不容易被對方的聲吶系統發現;二是鋰離子電池比鉛酸蓄電池的電量大2到3倍,航程得以拓展,電量提升也就能更多地進行機動動作,潛艇就變得更加靈活;最後,鋰離子電池體積更小,通常只有鉛酸蓄電池的1/5大小,解放出來的空間就可以安裝其他潛艇設備,提升潛艇的其他能力。因此,蒼龍級換裝鋰電池後,對原有的戰鬥力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

日本為潛艇換裝鋰電池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曾因進展拖延而痛失出口大單。幾年前,澳大利亞曾計劃370億美金在國際市場招標下一代潛艇,日本和法國是這筆訂單最有利的兩個競爭者。對於日本而言,370億美金是一筆龐大的資金,相當於日本工業經濟支柱的川崎重工5年的總營業額,同時,這筆潛艇交易也是日本開放武器出口原則之後最能擴大影響力的一筆交易,能極大地影響日本武器的影響力。因此當時日本非常重視。

而當時參與和法國短鰭梭魚對壘競標的正是蒼龍級潛艇。為了配合競標,日本政府要求相關企業標榜蒼龍能安裝鋰離子電池。但現在分析看,日本當時的潛艇鋰離子電池技術實際上僅僅處於設計階段,距離實用化還有很大距離。

也就是說,澳大利亞如果購買蒼龍,就只能先買裝了斯特林發動機的蒼龍級潛艇,等日本的潛艇鋰離子電池研製到位,再進行免費的換裝。而為了證明自己的研究進度很快,日本甚至宣稱要在已經訂購的10艘自用型蒼龍潛艇的最後4艘安裝鋰電池,而當時日本政府已經向澳方承諾,第7艘蒼龍級將在2014年10月下水。結果第7艘蒼龍級還是沒安裝,澳方非常質疑日本的技術,最終2016年澳大利亞選擇了法國的短鰭梭魚。

現在通過凰龍號下水回看當時,澳大利亞的選擇是很明智的。

實際上,日本的鋰離子電池技術的研究進度的比他們宣稱的要落後的多:2016年競標結束後,直到2017年2月,為蒼龍研製鋰電池的GS湯淺公司才宣布蒼龍潛艇的鋰電池已經定型並可以批量生產,而2018年的10月,這一裝備才算是裝上了潛艇,但真正形成戰鬥力,至少還要等到2020年。

目前,日本蒼龍級的動力方案只有兩種:一種是用柴油機+鋰電池,另一種是採用斯特林發動機和柴油機+鋰電池的混合動力方案。雖然日本在防衛省的《平成26年度裝備品壽命發展管理報告書》中批准了凰龍號採用第一種方案,然而就凰龍號本身而言,因為實驗性質很濃,正式列裝的其他蒼龍級的採用後者混合動力的可能性更大。

現有的蒼龍採用的是進口瑞典的斯特林發動機+柴油機+鉛酸蓄電池提供動力。蒼龍的特林發動機本身在四種AIP動力中功率最低,加上美國不願意讓日本發展先進常規潛艇,蒼龍使用的4台特林發動機加起來功率不到300kw,水下潛航速度只有6海里/小時。雖然功率低得嚇人,但好歹也是AIP動力的,如果為了配合大容量的鋰電池而取消斯特林發動機而換裝柴油機,就意味著蒼龍直接降級成為柴電潛艇。但如採用混合動力,本身也要解決很多技術障礙:比如採用主副軸還是全工況主軸,若是全工況主軸,推進電機也是一個製造難點。

因此凰龍號只能說明日本終於實現了潛艇鋰電池的實用化,但是距離實戰,還得好幾年。(利刃/WZB)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投稿、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出手不凡:只用了一枚火箭 就讓美軍的優勢蕩然無存
一架頂兩架!中國最急需的一種「萬能戰機」今後再也不用進口了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