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香港第一批虛擬銀行牌照最快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發出

香港第一批虛擬銀行牌照最快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發出

10月10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在金融方面提出了多項措施以維持金融市場繁榮穩定。施政報告提及,第一批虛擬銀行牌照的申請正在處理中,預計最快可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初發出。

施政報告提出,金融科技方面,香港政府會繼續從推廣、支援措施、規管、人才及資金五方面,促進金融科技的發展。上月,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金管局)推出「轉數快」系統,把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聯繫起來,市民將手提電話號碼或電郵地址作為收款人識別代號,便可隨時隨地進行資金調撥;共通二維碼的支付標準亦已在上月公布,便利商戶和市民透過不同電子錢包進行支付。另外,金管局正在處理第一批虛擬銀行牌照的申請,預計最快可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初發出。銀行業開放應用程式介面框架容許第三方服務提供者參與,為市民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

施政報告還在基金、資本市場、保險業等方面提出了多項措施以促進繁榮穩定。

金管局於2017年9月公布在香港引入虛擬銀行,後在2018年2月及5月兩度修訂《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今年5月30日,金管局正式發出《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修訂本時,有消息稱,有意在香港經營虛擬銀行的公司超過50家。

此前有媒體報道,截至今年8月底首批虛擬銀行牌照申請正式關閘,收到了共29家機構遞交申請,騰訊、螞蟻金服、眾安保險、小米、京東金融、中國平安、滙豐香港、渣打銀行(香港)等機構均有參與申請。另有媒體報道,首批牌照或發8-10張;金管局曾有消息稱,由於申請需要時間做出評估,以決定這些申請是否接近完備,因此在8月31日後,有興趣的機構仍可提交申請,但很可能不會被納入首批處理範疇。

相關閱讀

平安證券金融科技有關虛擬銀行的研究

虛擬銀行的市場定位

虛擬銀行在外國已經有超過20年的經驗,香港金管局亦在2000年發出《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雖然大部分香港傳統銀行在過去數年都已經全面升級系統,建立了全面的在線金融服務平台,但薪酬、租金及設備等分行網路運營成本依然佔總成本的三分二。虛擬銀行沒有實體分行,有機會進一步壓低固定運營成本,收取比傳統低的服務費。金管局認為虛擬銀行應該面向零售客戶和中小型企業,提供普及的金融服務。然而,我們認為香港不能直接套用外國的經驗,外國的第一代虛擬銀行是用新的服務方式拓荒新的市場,而香港未來的虛擬銀行將會一開始便需要面對來自傳統銀行已發展的在線業務的激烈競爭。香港的虛擬銀行的定位可能是:(1)找到新的突破點去搶佔傳統銀行的固有市場;(2)成為助力其他金融業務發展的工具。

虛擬銀行的競爭力

我們期望虛擬銀行能夠利用創新科技減省重複的工作,專註標準化借貸和支付領域,提供比傳統銀行更快捷更便宜的零售銀行服務。

在監管框架的層面,虛擬銀行需要應付比傳統銀行嚴格的要求,不但須遵守適用於傳統銀行的同一套監管規定,企業亦要在申請虛擬銀行牌照時另外一併遞交退場計劃。另外,金管局認為虛擬銀行不應設立最低戶口結餘要求或徵收低戶口結餘收費。我們預期首批虛擬銀行將會由具備多年傳統銀行管理經驗的專業人員領導,香港首批虛擬銀行的商業模式亦可能傾向保守,結果很可能是部分創新能力不高的虛擬銀行只能通過發動價格戰去爭奪市場份額。

對整個銀行業的影響

根據國外經驗,虛擬銀行往往要提供比傳統銀行高的存款利率。如果新的虛擬銀行單純依靠較高的存款利率或較低的收費作爭武器,將對銀行凈息差施加下跌壓力,拖累香港銀行業的收入。在過去2年,香港零售銀行業的收入結構從非利息服務費轉向借貸融資業務,我們預期香港零售銀行業的非利息收入佔總資產比有可能繼續下降,收入結構可能會進一步向借貸融資業務偏移。

結論

對於非銀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虛擬銀行牌照是發展全面的金融業務的入場券。但現階段信息非常有限,我們無法有效分析虛擬銀行牌照能帶來多少利益。建議投資者集中關注正在申請虛擬銀行牌照的中小型非銀金融類股票的消息,包括中新控股和時富金融。

風險提示

(1)政策監管風險(2)宏觀經濟波動風險(3)項目執行風險(4)利率風險(5)客戶信用風險(6)流動性風險(7)會計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小牛在線借款和投資人數均減少 貸款筆數減少20.5% 筆均借款金額上升
零壹新金融日報:螞蟻金服CEO宣布螞蟻區塊鏈合作夥伴計劃;小贏科技赴美上市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