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觸網年齡近10年持續走低,社交缺失是重要誘因!低齡觸網影響孩子健康發展

觸網年齡近10年持續走低,社交缺失是重要誘因!低齡觸網影響孩子健康發展

9 月10 日,《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和閱讀實踐報告(2017~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北京發布。其中顯示,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持續走低。而這一趨勢會給未成年人身體和心理健康發展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心理專家認為,未成年人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社交缺失是造成過早上網的一大原因。

近三成孩子學齡前就觸網了

根據第40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 年6 月,我國19 歲以下青少年網民人數接近1.7 億,佔全國網民總數的22.5%。

《藍皮書》指出,對比2006~2017年的數據可以發現,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持續走低。2017 年年底的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總體普及率高達98.1%,10 歲之前觸網的比例達到68.6%,比2010 年的55.9%顯著增加。其中,2017年年底學齡前觸網的未成年人比例達到27.9%,將近三成。

另外,一項涉及北京、浙江、廣東、湖北、上海、安徽、重慶、四川8 個省、直轄市的調研結果顯示,首次觸網最集中年齡段已經從15歲降至10歲。

觸網年齡近10年持續走低,社交缺失是重要誘因!低齡觸網影響孩子健康發展

9大危害威脅小網民身心健康

新華網數據新聞統計顯示,過早觸網會給孩子帶來9 大危害,即不良信息、網路詐騙、網路欺凌、損害視力、久坐影響生長發育、學習易分心、精神容易萎靡不振、人際交往能力降低、不良信息易造成認知缺失。其中多項涉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該項統計同時指出了過早觸網的5個因素(如右圖)。

對於過早觸網,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趙霞表示:「首先是對健康的影響,屏幕閱讀影響兒童視力,久坐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其次是造成兒童學習分心、抽象思維減損等。還有對行為的影響,接觸不良信息,模仿不良行為。以及對性格的影響,兒童缺少社會互動,人際交往能力降低等。」

過早觸網,或因單調社交和枯燥學習

「生活太單調、太枯燥、太乏味,沒人和我玩,跟家長沒得聊」這是導致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過早觸網的重要原因。

安徽省黃山市人民醫院心理醫生張娜表示:「首先,雖說二孩政策已經放開,但由於家庭經濟狀況等原因,只生一個的家庭仍佔大多數。獨生子女沒有玩伴,缺少交往,網路讓他們與外界的距離縮短,可以隨時關注身邊的人,或是一些娛樂信息。其次,家長生活上的過度包辦讓孩子除了學習無事可做,靠網路打發枯燥時間。還有一部分家長由於自身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讓電子產品替代自己來陪伴孩子,卻沒有把握好使用的度,最後導致未成年孩子自控能力不夠,加上網路內容本身的多樣化,就會導致過早、過度使用。」

要解決,先補上孩子的社交缺失

「上網有益與否,關鍵在於引導。」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認為,面對兒童低齡觸網現象,家長們不應該一味地「堵」,應該想辦法「疏」。兒童在這個年齡階段更需要面對面的互動,比如親子遊戲、戶外活動等。雖然看起來「費工夫」,但這些真正有益於孩子成長。

也有人士不大看好這種解決辦法,認為面對面人際交流(線下交流)無論從參與人群的大小上,還是溝通內容的豐富性上,都無法與互聯網線上交流相抗衡。這既是互聯網不可被替代之處,也是它吸引著越來越多、越來越低齡的未成年人參與的重要因素。

如果從這個角度思考,那麼挖掘並發揮面對面人際交流的獨特價值、在線上交流和線下交流之間找到平衡點、在上網與健康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是一個新的課題。

提高媒介素養,讓孩子上網有度

互聯網「器官論」,也就是指互聯網已經成為人體之外不可或缺的「器官」,這一理論一直飽受爭議,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趙霞表示,其實家長無需「談網色變」,畢竟網路的便利與共享,給兒童提供了新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交友方式。上網是兒童從小就應該掌握的重要能力。

「未成年人上網無度是媒介素養教育缺失造成的。」孫雲曉介紹說,多數學校對學生網路素養教育重視不夠,只有少數學校主動開設網路交際、媒介素養等課程。反觀國外很早就開始重視這方面的教育。

有犯罪心理學專家指出,媒介素養教育缺失導致孩子過早觸網、上網無度,與性教育缺失導致強姦、猥褻事件頻發有類似的原理。只有教育到位,才能讓理智戰勝慾望,對行為有所約束,形成自覺和自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你有這7個表現,說明你非常健康,人人羨慕!
麩質攝入可降低患糖尿病風險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