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句麗與高麗是何關係?與韓國人又有什麼聯繫?

高句麗與高麗是何關係?與韓國人又有什麼聯繫?


文:漢唐歸來








朝鮮

半島地方不大,如今又分為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實力更為孱弱。可即使如此,也擋不住韓國人的「雄心壯志」,硬生生的瞎編亂造一段自己都不相信的歷史。韓國人提出,在古代,朝鮮人才是東亞霸主,中國和日本都是匍匐在朝鮮面前的藩屬。為了證實自己的說法,韓國人給自己認了一個祖宗——高句麗。並以此為題材拍攝了一系列的抗中神劇,劇中甚至出現了唐太宗征討高句麗被射瞎一隻眼的雷人劇情。看來韓國人的歷史真的是沒學好,要不是唐太宗和唐高宗幫助朝鮮半島本土政權新羅打敗高句麗、百濟和日本,朝鮮半島建立本土獨立政權還不知道會推遲到什麼時候。




因為高句麗與朝鮮後來的高麗王朝名字只有一字之差,許多人將其混為一談。高句麗是扶餘人的一支,再往上追溯源流複雜,但不管怎麼追溯都出不了東北那疙瘩,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而高麗王朝是朝鮮本土的新羅人建立的政權,與高句麗沒有一點關係。至於朝鮮,源流遠早於高句麗與高麗。《山海經》里就有「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的說法。此時的「朝鮮」只是一個地名,是「東表日出之地」的意思。




在高句麗之前,朝鮮半島北部先後經歷箕子朝鮮、衛滿朝鮮和漢四郡三個階段。箕子朝鮮是商王朝滅亡後,紂王叔叔箕子率部眾北上遼東所建。漢朝初年,燕王盧綰反叛,漢高祖派兵征討,盧綰逃奔匈奴。燕人衛滿聚集親信一千多人逃至朝鮮,而後雀占鳩巢,建衛滿朝鮮。漢武帝時,漢朝國力強盛,四面開疆拓土。衛滿朝鮮偏偏此時找不痛快,時常收容漢地流亡百姓,還阻礙鄰近真番等小國與漢朝通商朝貢。於是漢武帝派兵直接滅了衛滿朝鮮,設置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史稱「漢四郡」。











從箕子朝鮮到漢四郡,朝鮮半島都受到中華支配,只有南部一小部分是本土朝鮮人的領地。大約與漢四郡同時,朝鮮半島的南部當地人形成了馬韓,辰韓和弁韓三個部落聯盟,史稱三韓。




西漢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7年),高句麗人首領朱蒙始建國,臣屬漢朝。新莽時由於王莽強制高句麗改名「下句麗」,高句麗不服,與新莽爆發戰爭。兩漢更替之際,高句麗趁機佔據遼東和朝鮮北部,脫離了漢朝統治,後被東漢打回原形。




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割據遼東的公孫淵結聯東吳,自立為燕王。魏明帝曹叡派司馬懿前去討伐。司馬懿平定公孫淵後,盡遷遼東人口到中原。高句麗趁機獨霸遼東,並發兵襲擊了遼東西部,結果又被曹魏打回原形。五胡亂華時,高句麗再次崛起,然而又被前燕慕容鮮卑狠揍。後來前秦苻堅滅前燕,高句麗才緩過勁來。大約與此同時,扶餘人的一部南下與馬韓結合建立百濟國。辰韓吸收弁韓建立新羅國。朝鮮半島開始進入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並立時代。











淝水之戰後,前秦滅亡,北方再度混亂,高句麗再次抓住機會進行擴張。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北魏滅北燕,北燕國主馮弘逃入高句麗,受到高句麗隆重接待。北魏太武帝拓拔燾向高句麗索要,高句麗仗恃強盛國力,不予理睬。眼看兩國劍拔弩張,要大幹一場。馮弘卻不作不死,寄人籬下之時依然口出狂言,輕侮高句麗。此舉激怒了高句麗王,殺了馮弘與北魏交好,一直到北魏末年兩國都保持良好關係。在此期間,高句麗依靠大東北腹地的支撐,對百濟與新羅形成碾壓之勢,成為雄踞遼東,獨霸朝鮮的強國。




隋朝建立後,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兩朝四代帝王不約而同的大舉征討高句麗。一方面是高句麗佔據的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都是大漢故土,要收回來。另一方面就是高句麗實力不容小覷,若當下不除,必為後患。




高句麗佔據的遼東雖是苦寒之地,之前一直被西邊的匈奴和南邊的漢朝壓制。但只要有機會拿下隔壁的遼西,形勢就大為不同。遼西的遼河平原農牧皆宜,是塊風水寶地。再往南走,穿過遼西走廊就是華北大平原。故而一旦遼西走廊有失,中原王朝除了西撤關中和南下江淮,再無險可守。而北方民族佔據華北農業區以後,中原王朝所面對的就不是來去如風,搶完就走的游牧騎兵了。而是既有游牧民族彪悍又有農耕政權的國力的強大政權。唐以後,契丹、金國、滿清皆崛起於東北。蒙古也是在獲得金國故土以後才滅掉南宋的。因此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都不想看到東北地區有強國存在,鐵了心要滅高句麗。










在朝鮮半島,原本是實力較弱的百濟與新羅聯合對付高句麗。但在六世紀中期,兩國鬧掰了,新羅突然調轉槍口攻打百濟,將百濟逐出漢江流域。吃了虧的百濟立馬與高句麗聯合夾擊新羅,還叫上了海對面的日本。新羅被打的慘不忍睹,急忙向唐王朝呼叫求助。唐高宗時,唐朝終於滅掉了高句麗,順帶滅了百濟,又狠狠地教訓了一下日本。




高句麗被平定以後,唐軍佔據了高句麗、百濟故地,設立安東都護府和帶方州進行直接管轄。這下新羅又不高興了,轉而支持舊敵百濟和高句麗復國勢力,以驅逐唐朝在朝鮮半島的軍事存在。隨著矛盾逐漸公開化,唐與新羅之間爆發了戰爭。此時唐朝在朝鮮半島的軍力對新羅構成碾壓態勢,新羅此舉無異於引火燒身。然而,這次新羅極其走運,吐蕃在西北搶佔安西迫使唐王朝不得不將主力移至西北。新羅得了便宜以後趕緊賣乖,重新向唐稱臣納貢。唐朝伸手不打笑臉人,承認了新羅對整個朝鮮半島的統轄權。自此,朝鮮北部與遼東一刀切開,朝鮮半島逐步建立起獨立政權。




九世紀中期,大唐帝國風雨飄零,黃巢起義軍席捲全國。在新羅,農民起義也如火如荼。891年,僧人弓裔參加箕宣領導的竹洲農民起義軍。次年,弓裔轉投北原豪強梁吉手下。同一年,尚州農民甄萱發動起義。897年,弓裔叛離梁吉,割據自立。900年,甄萱自稱後百濟王,在百濟故土建後百濟國。一年後,弓裔翻梁吉自行稱王。弓裔是新羅第47代王憲安王的庶子,一說平民出身,反正是新羅人。但弓裔佔據的地方是高句麗位於朝鮮半島北部的故土。為了更名正言順的統治臣民,弓裔自稱是高句麗滅亡時投奔新羅的高句麗報德王后裔,聲稱復興高句麗,定國號高麗,後又改國號泰封,史稱後高句麗。於是朝鮮半島就進入了後百濟、高麗與殘存的新羅並立的後三國時代。










後三國中,高麗雖沒有了遼東腹地的支撐,但實力依舊居於三國之首,弓裔最有可能一統朝鮮。然而弓裔猜忌好殺,導致眾叛親離,為部將王建做了嫁衣。王建即位後,同樣自稱為高句麗的後繼者,定國號為高麗。之後王建滅掉後百濟與新羅,朝鮮半島進入高麗時代。




南宋末年,蒙古崛起,在歐亞大陸大殺四方。高麗為求自保,在蒙古人面前卑躬屈膝,要什麼給什麼,總算保住了政權。在蒙古的統治下,高麗王娶蒙古公主,使用蒙古名字,穿蒙古服飾,嗜好狩獵等等,完全蒙古化了。元朝覆滅後,高麗依舊與殘餘的北元勢力結盟意圖進犯遼東。1388年,高麗國王以4萬大軍西犯明朝遼東。這時明眼人都看出來大明國勢蒸蒸日上,再與之為敵無異於送死。軍隊行至鴨綠江,前鋒主將李成桂率眾倒戈而還,發動政變並於1392年自立為王。



李成桂即位後立即改弦更張,遣使赴明,「以『朝鮮』『和寧』,請更國號,乞聖裁」。明太祖為之裁定:「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因此李成桂創建之國便命名為「朝鮮」。兜兜轉轉幾千年過去,朝鮮半島又叫回原來的名字。











客觀來說,雖然中華文化在朝鮮歷史上佔據了重要地位。但朝鮮半島的歷史並非只是單純的對中華文化複製粘貼,而是一段中華文化與朝鮮本土文化不斷交融的歷史。就拿文字來說,在古代雖然朝鮮人仰慕漢化,但真正能掌握漢字的人只有極少數上層精英。由於漢字發音與語法結構與朝鮮本土語言不兼容。出現了寫與說相互平行的兩套語言系統,十分不利於下層民眾學習掌握。於是韓國學者就在漢語中加入了許多朝鮮語因素,創造出了朝鮮獨有的漢字系統,這一點與日語類似。但韓國人為了宣揚自己的民族意識,把好不容易創造出來的朝鮮漢字拋棄了,選擇了訓民正音(又稱諺文)作為民族文字使用。



訓民正音是朝鮮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李祹與其子第五代國王文宗大王李珦主導創製的朝鮮語文字。這東西說白了就是拼音,雖然實現了寫與說的結合。但與朝鮮漢字沒一點關係,而朝鮮歷史古籍都是由朝鮮漢字寫的,所以韓國人歷史學不好還是有原因的。但這不應該成為韓國人對歷史無知的理由。瞎編亂造歷史只會自欺欺人,想認高句麗做祖宗,那得先問問中國東北人願不願意認你這個親戚。




作者:

漢唐歸來,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娘子關上,鐵血戰士挺起了中華脊樑!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徐茂公為何支持立武則天為皇后?真正原因是什麼?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