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全國會號脈的中醫已不足3萬人?(深度好文)

全國會號脈的中醫已不足3萬人?(深度好文)



編者按




世界健康產業協會主席陳學忠談及中醫和西醫的話題,首先強調中醫、西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學術體系,在學術上它們應該是平等的,既不能用西醫取代中醫,也不能用中醫取代西醫,更不能用中西醫結合來取代中醫,應該是兩個學術體系並存而各自發展。







陳學忠對中醫目前的現狀很憂慮:全國會號脈的中醫不足3萬人,解放初的第一代名中醫已經沒有了,第二代名中醫現在也已年逾古稀。他說應該大聲疾呼:「中醫後繼乏人,後繼乏術。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中醫現在已處於興廢存亡的關頭。如果我們這一代人不加以扭轉,將會成為千古罪人。」







中醫衰落與偏見有關





說到中醫是否科學,陳學忠認為中醫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治病經驗,而且對很多疑難病療效顯著,既然中醫中藥能治好很多西醫治不了的病,那就一定有科學內涵。




只是目前人類還沒有能力搞清楚中醫中藥,說不清又道不明,那就更應該研究,而不是因為現在搞不清楚,就認為不科學將其消滅。應當對中醫加以繼承、發掘、整理、研究和提高,使它與自然科學結合起來,向現代化、科學化發展。




陳學忠認為中醫陷入困境,與學術上的偏見關係很大,而且這種偏見根深蒂固。比如中醫晉級考試中,西醫題目很多;不考中醫經典和疑難病辨證施治,而是要考外語。



在中西醫結合上,還存在著西醫主導中醫的現象,其根本目的在於,要想整理、提高中醫藥學,必須由西醫來承擔,中西醫結合其實不一定要發展中醫藥學。這就等於變相否認了中醫藥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存在,進而否認中醫藥學還有繼續發展下去的必要。




這樣就從根本上把中醫藥學置於西醫學的支配之下,造成西醫、中醫「一個在朝,一個在野」的不平等地位。「中、西醫兩者各有所長,各有獨立的理論體系,學術上應該是平等的。




中醫和西醫應該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百花齊放」,陳學忠說,由於存在偏見,出現了以西醫藥學的觀點、標準來衡量、檢驗中醫藥學,以西醫藥學的標準來要求中醫藥學的不正常狀態,視中醫藥學的理論體系於不顧。






陳學忠坦承,現在真正用現代科學手段來研究中醫藥理論的還很少,大多數是以西醫的要求,檢驗和證明中藥單項生物成分的療效,符合指標的就承認是科學,否則,就是不科學。「我不反對實驗研究,提倡用最新的科學手段使中醫現代化。




但我認為當實驗方法不能闡明中醫理論與經驗時,應該去尋求新的實驗研究的手段和方法,絕不應該輕率地加以否定。」陳學忠認為,需要探索新的方法,去驗證中醫理論和經驗。這需要中醫界的共同努力。







西醫學中醫只學了皮毛






陳學忠說,現在的中醫院,除極少數堅持以中醫藥為主的方向以外,大部分已名存實亡,名義上是中醫醫院,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中西醫結合醫院和西醫醫院。病人進門看病,不少大夫不會摸脈看病,更不是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




而是與西醫一樣問病診病下藥,給病人開的各種化驗單、檢查單一樣不少,有些醫院甚至只是在門診用點中藥,病房裡已完全西醫化或半西醫化。不少科室領導是由西醫和「西學中」醫師擔任,中醫藥人員在中醫院處於從屬地位,要堅持用中醫理論做指導,系統觀察病人難之又難。



提到「西學中」,陳學忠認為西醫學習中醫形式主義嚴重。本來,西醫學習中醫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但「西學中」往往只學了一點皮毛,甚至片面地認為用些中成藥,再用些西藥就是中西醫結合了,這其實是在拿人的生命開玩笑。




目前,「西學中」醫師大部分被分配到中醫機構,中醫機構成了中西醫結合的陣地。現在有一種說法,中醫離開了「西學中」,就不能存在,就無法辦醫院。究其原因,是因為近幾十年來,中醫只是出門診,或者給疑難病人會診,很難有對病人從始至終負責到底、系統觀察治療的機會,這樣就難以總結出經驗,長此以往,中醫素質降低是必然的。







中醫藥大學中醫課程只佔1/3






中國大學生就業年度報告的撰寫者、第三方調查公司麥可思日前發布消息,對11個畢業生失業人數連續3年居高的專業亮起了「紅牌」,並建議政府和高校應對這些專業進行減招,中醫學專業也位列其中。陳學忠認為,這是中醫教育體制出現了問題。




中醫藥大學在學好中醫的基礎上,學一些西醫基礎知識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在中醫藥大學裡片面和過分地強調現代醫學的作用,應該系統、全面地學習中醫理論和本領,要在繼承中醫的基礎上談發展,要先會走再學跑。



陳學忠說,現在中醫藥大學的教學內容,中醫佔1/3,西醫佔1/3,基礎課佔1/3,有的學校甚至西多於中,中醫《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等中醫經典著作竟成了選修課。這必然造成中醫學專業的畢業生西醫不會,中醫不懂,就業困難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就業的指揮棒下,會有許多年輕人放棄學習中醫。中醫藥大學作為培養中醫的主渠道,一旦出現招生難,必然會造成中醫後繼無人的嚴重局面。」中醫世家出身的陳學忠說。




從《黃帝內經》到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從李時珍的《瀕湖脈學》、《本草綱目》到葉天士的《溫熱論》和吳鞠通的《溫病條辨》,都是通過無數診病實踐總結出來的。那麼過去中醫沒有醫院是怎麼總結的呢?




陳學忠說,中醫過去的病床就在病人家裡,病人請了醫生,這個病人的命運就交給醫生了,醫生就要高度負責,精心治療。患者病情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醫生的聲譽,所以醫生自始至終要把病情和機理搞得很清楚,對病情的觀察非常仔細,病好了便得到一套完整的經驗,沒有治好就總結原因,加以改進。




因此,中醫的經驗很重要,以前文化水平較低的青年隨師學習四五年,一面讀書,一面跟師實習,結業後經過若干年的臨床實踐,有的還成為了名醫。而現在招收的都是高中畢業生,文化水平超過原來的學徒,但遺憾的是鮮有名醫出現,有的連老中醫的學術經驗都繼承不下來。




陳學忠認為,現在中醫藥大學招生一般選擇學理科的高中生,這些學生文科基礎相對較弱,中醫經典看不懂,自然很難成為一名好中醫。「現在中醫藥學有繼承不下去的危險,這不是危言聳聽,現在要為中醫中藥建立體現中醫特點的教育體系,繼承和發展祖國醫學。



過去是師帶徒,現在是高等教育,形式雖然不同,但傳承始終是中醫能夠薪火相傳的基礎。中醫藥大學的教育方式已經到了必須進行變革的時候了。」陳學忠說。




中西醫結合現在還不成熟




稍稍對中醫和西醫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醫和西醫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理論體系,對人體的了解和認識是不同的,正因為不同,就產生了學術分歧。百年存廢之爭,就是這種分歧的具體表現。




當人們試圖調和這種矛盾的時候,自然會想到將兩者結合到一起,取長補短。於是,中西醫結合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在陳學忠看來,中醫可以現代化,但是中西醫結合的時機還不成熟。




針灸能治病,但在解剖時卻找不到經絡的存在。陳學忠解釋說,經絡是人活著的時候才有,人一死,氣門閉了,經絡也就沒有了。



事實上,植根於傳統文化的中醫理論,離一般的中國人的確有一段距離。這一點,在記者採訪陳學忠時,有了更深的體會。




比如,中醫的基本理論,包括氣、氣化、經絡、臟象、營衛、氣血、精氣神、陰陽、五行、五運六氣、子午流注和中藥四氣、五味、歸經等,僅僅從字面上分析,很難知道是什麼意思。這與我們熟知的胃炎、糖尿病、高血壓等西醫術語相比,中醫理論顯得陌生得多。




事實上,和西醫相比,中醫的確不像西醫那樣看得見,摸得著,容易讓人信服。陳學忠說,從屍體上是很難找到中醫的理論根據的,中醫的精氣神以功能和運動的形式存在著,它是時刻運動和變化的,人死了生命運動就停止了。所以無法從屍體解剖中得到答案。




其實,陳學忠現在行醫,也藉助基因檢測等現代科學手段。他認為,中醫是一門生命科學,以目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能完全破解中醫密碼,我們要逐步實現中醫藥現代化,但不是西化。因為在他看來,西化無異於自殺。




現在的中西醫結合,主要以西醫學的理論和手段來進行研究,而中醫現代化是中醫藥學直接與自然科學結合起來,運用多學科的手段,如人體基因醫學、生物物理學、分子生物學、量子生物學、原子生物學、高能物理、氣象、高等數學、人體控制論、聲學、光學等,來研究中醫藥學的基本理論。因此,中西醫結合與中醫現代化是有差別的,不能混為一談。




陳學忠認為,中西醫結合現在時機還不成熟,應該中、西醫兩大體系各自獨立發展為好。現在的中西醫結合,時起時落,極不穩定,原因說白了就是中醫和西醫在學術上誰也不「服」誰。在西醫處於絕對主導地位的情況下,中醫在中西醫結合的名義下,日漸式微。結果中西醫結合,變成完全西化了。




人工種植中藥導致藥性下降




中醫傳承有危機,中藥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一直在診治一線的陳學忠對此深有體會。過去中藥多數是天然藥品,中藥香味很濃,現在中藥人工種植的多了,而且施用化肥、農藥,使藥效下降,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中醫的療效。




比如,治療感冒的薄荷、蘇葉、荊芥,因為價格低廉,能治療很多疾病,所以很受醫生的歡迎。不過這些葯人工種植以後,藥效明顯下降。而且這些葯保管也很重要,如果保管得好,新鮮芳香,治病效果好,但是一經受潮發霉,沒有了香味,藥力就喪失很多。




中草藥中有很多葯經過加工炮製才能用,同一味葯生用和熟用有很大差別,甚至是本質的差別。因此中藥炮製對葯工的要求很高。但讓人憂慮的是,有經驗的老葯工越來越少。




因為一名合格的葯工,必須熟識中藥的基本性味歸經,什麼是寒、熱、溫、涼,甘、苦、酸、辛、咸,補、瀉、消,藥物有毒無毒、功能主治、方劑組成等,都要爛熟於胸。應該說,葯工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藥品的療效。




現在的中醫常常面臨著這樣的苦惱:中藥材品種不全,常用藥短缺達百餘種,中醫開處方往往無處下手。中草藥資源的日益枯竭,已成為懸在中醫藥頭上的一把利劍。





看病要以傳統為主




中醫發展有何良策,是陳學忠這幾年一直思考的問題。他認為首先是傳承,中醫藥大學要辦成培養高級中醫師的最高學府,必須堅持培養中醫藥人才的方向。





首要的是加強中醫藥系統理論、中醫藥經典著作和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力量把中醫的理論基礎打牢,再通過中醫臨床教學和中醫臨床實習,使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中醫藥大學在師資建設上,要聘請醫院、民間僅存的部分名中醫、老中醫以及部分祖傳中醫進大學,教學生一些實用的中醫診病治病本領。同時,生物、物理、電子、生物基因科學方面的教師,也要適當配備到中醫藥大學,讓學生直接掌握現代技術,為中醫藥的創新發展儲備知識。




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必須盡量分配到中醫院,由有經驗的老中醫帶徒3至5年,考試合格後方可獨立行醫,做到先繼承後發展。




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辦得好壞,在陳學忠看來很重要。附屬醫院要為培養高級中醫師服務,不僅收治一般患者,還要著重收治患疑難雜症的病人,通過治癒這些疑難雜症,把中醫的口碑樹立起來。




事實上,中醫能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在明清時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形成了一套治病的完整理論體系和臨床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療效好的方葯,現在這些診病方法和方葯快失傳了,要把它重新發掘出來,加以提高。




作為和患者天天接觸的中醫院,是吸納中醫藥人才、服務患者的重要陣地。建議有關部門加強中醫院和中醫門診部的建設。不過,陳學忠強調,中醫院可以採用B超、心電圖、X光、CT等各種診斷技術,所得數據只作為旁證、對照、參考,不能代替中醫診斷,不能作為衡量和檢驗中醫療效的標準,中醫還是要以傳統的診斷為重要依據。




「三個指頭、一個枕頭」,是許多人對中醫的認識,以為中醫院有這個就夠了。陳學忠將這種看法也視為一種偏見,缺少經費只能讓中醫院西化,或者自行消亡。




陳學忠說:「我的觀點很明確,中、西醫都是科學的,都是人類健康必需的,我們都應該努力地保護、研究,而不是因為門派之爭而相互殘殺,這是非常不理智的,要以科學發展觀的眼光看待世間所有,共同創建一個文明和諧健康的世界。」




本文來源:《遼寧日報》




美麗腰約-健康減肥不復胖,斬將追魂全在腰


脂肪瘤/結節患者的福音


中醫切脈的思辨程序 - 教你如何切脈


《紅樓夢》作者的醫學修養,秦可卿之脈證最詳,實為絕妙醫案


名師教你診脈(建議收藏)


中醫怎麼把脈【純乾貨】


中醫絕技:秘而不宣的脈診,能預知疾病的脈象!


歷代脈學並不相同,你誤入歧途沒?


摸脈到底是什麼體驗?淡浮子老師給你講述切脈心得


資深中醫戲說脈診 - 教你快速掌握脈診!


中醫把脈的原理,簡單易懂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一位西醫談中醫:中醫的「腎」何止是腎?!
毒品中毒/定驚/閉經/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 黃煌

TAG:岐伯有道 |